APP下载

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4-03-14钦国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农户

钦国华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钦国华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本文以苏州和宿迁16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66入股农户为对象,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合作社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股农户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合作社经营方式对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年龄和入股土地的数量对农民的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入股农户;区域差异;Logistic模型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他生产要素入股,并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高,农民按股份获得分红的方式组建的一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江苏3大农民合作组织之一,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入股农户作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直接参与者,其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评价是反映合作社绩效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入股农民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是评价合作社绩效的重要参考,且对合作社的运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许多学者对入股农民满意度进行过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如林乐芬等[1]以浙江余姚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通过农户满意度综合指标值与农户微观特征的交叉统计分析认为,入社农户的满意度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折股方式、土地股份的分红、土地的经营方式以及入社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变密切相关;谢启超等[2]建立Probit模型对苏州吴中地区合作社的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外出打工人数和入股土地数量等对社员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毛文坤等[3]认为,除了社员自身特征、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外,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合作社领导、与外部组织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民的满意率。

综观已有文献,虽然已对入股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做过很多研究,但研究对象基本上针对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入股农民,而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关注较少。

截至2012年,江苏省已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 011家,占全省合作社总数的12.10%。其中,苏南地区由于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土地股份合作社数量多,苏南三市共有运行良好的土地股份合作社575个;而苏北地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则是通过学习苏南的经验近几年才兴起,因此数量较少,目前共有较规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366家。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入股农户对合作社的评价?不同区域的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是否有明显差异?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和苏州市16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66农户的调查,来探究上述问题,以期丰富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

1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1.1 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于2013年8月开展,在调研地点选择上,为了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差异,使样本更有代表性,本研究选择了地处苏南的苏州市和地处苏北的宿迁市调研;共调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6个(其中宿迁9个,苏州7个),农户共320户。本次问卷调查总样本数为320户,经过整理与分析,共获得有效问卷266份(其中苏州138份,宿迁128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3.13%。

1.2 样本概况

从样本分布情况(表1)看,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老人,受访者年龄>50岁的占59.4%,说明目前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接近90%,说明农民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宿迁地区相对更低。家庭人口方面,4~5人的家庭接近70%,目前来看,农村家庭的结构“2+2+ 1”的结构占主导地位。家庭年人均收入以2012年江苏省公布的农民收入分组为依据,农民的人均收入主要集中9 058~33 793元,占84.22%,且苏州地区的人均收入要高于宿迁。外出打工人数方面,由于苏州非农产业发达,农民就业机会多,因此外出打工的人数要高于宿迁市,3人及以上外出打工的占58.70%,宿迁仅为6.25%。入股土地数量上,苏州市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入股面积要少于宿迁市,入股0.2 hm2以下的占63.53%,宿迁这一比例为50.78%;但调查中发现,苏州入股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反而比宿迁高。在经营方式上,苏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多采取仅发挥流转作用的方式,宿迁市除了仅发挥流转作用的合作社外,还有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模式经营的,占总数的40.63%。在合作社的重大事项的决定上,理事会发挥了重大作用,而社员大会、监事会的作用较小。入股方式上,纯土地入股方式超过80%,说明目前各地普遍采这种较为简单的入股方式。从满意度看,苏州市农民满意度为59.4%,低于宿迁的75.0%。

表1 样本的分布情况

2 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2.1 模型选择

入股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可以简化为满意和不满意的二分变量,因而可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将入股农户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当值为1时表示满意,值为0表示不满意。假设第i个农户满意的概率为Pi,影响满意度的自变量为X,则:

其中:n表示自变量个数,a表示回归截距,bi表示自变量回归系数,Xi表示第i个自变量。

2.2 变量定义

本文以入股农户的满意度为因变量,并综合借鉴林乐芬等[1-2]的指标体系以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家庭人均收入、外出打工人数、入股土地数量、合作社的折股方式、经营方式、重大事项的决定者为解释变量,通过对苏州和宿迁两地的实际调研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入股农户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并比较两地结果的差异。其中,因变量以Y表示,自变量从X1~X9,各变量的具体赋值见表2。?

表2 模型变量赋值与描述统计

2.3 模型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266份问卷数据按地区分为苏和宿迁2组,分别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运用向后Wald筛选进行处理(表3)。

表3 入股农户满意度Logistic回归值

从表3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不同区域入股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两地农民入股的满意度与家庭年人均收入和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显著相关,且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家庭年人均收入越高,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也越高。原因在于入股农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尤其是非农收入越高,他们对合作社的分红就越不关注。以苏州市为例,目前,苏州市农民的农业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已不足10%。而大部分合作社的分红采用的是固定分红的方式,及每年每667 m2地800~1 000元的分红,农户入股土地一般在0.2 hm2左右,每年从合作社获得的分红在2 000~3 000元。在这种条件下,相对于外出打工3万以上的年收入,农户往往不重视对承包地的经营,而希望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来流转自己的土地,实现非农就业的目的。因此,农户家庭年人均收入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两地不同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如下。

在苏州市,经营方式对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在合作社经营方式上,目前苏州地区普遍采取仅发挥土地流转功能,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的方式。目前苏州市农村普遍出现农业副业化的现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60岁以上的农民,有的地区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的现象。农民入股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在于脱离农业劳动生产,寻找非农就业的机会。而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以及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依然从事农业生产,显然并不适合目前苏州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苏州市农民对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为主的经营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从宿迁市的情况看,年龄对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年龄越大的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越低。在宿迁市的调查中发现,该市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过程中并未实现农民自愿入股的要求,存在强制入股的现象。对于该市的老人来说,入股前老人主要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入股后,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自合作社的分红,每年每667 m2分红大多在800元。虽然一些合作社会让部分老人到合作社做工,但是人数很少,工资也不高,一般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后招工不足10人,日工资在30~40元。相比于自己耕种的情况,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反而低了,因此这些老人的入股意愿不强。另一方面,该市的农民以农业劳动生产为主,土地的保障功能依然突出。目前限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无法为入股的老人提供医疗、保险等服务。而苏州的合作社有对老人的补贴措施,如吴中区的上林土地股份合作社、胥口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结合区政府的政策,为村里的社员办理养老保险,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600~800元,这对保护老年群体的利益较为有利。但这种措施对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要求较高,目前范围较小,欠发达地区的合作社往往没有能力实施。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宿迁市的老人的满意度不高。

宿迁市农民入股土地的数量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农民入股土地数量越多,满意度越低。宿迁市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农业的产业人员较多。2012年宿迁农村实有农村产业人员229.05万人,其中从事农林渔牧业的有91.74万人,从事种植业的有76.95万人[4]。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依然较大。农民入股的土地越多,其自主经营的土地越少,相应地其收入也会减少。而且合作社在集中了农村大部分土地后实现规模化经营,必然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这些农民缺少技术、知识等,无法拥有稳定的非农工作,这导致他们既丧失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除了分红之外的农业收入,又无法取得其他收入。因此该地区的农民的入股土地的数量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在回归模型中,还有许多其他变量指标在采用Wald向后统计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被逐一删除,表明其对入股农民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还不能明确得出这些变量与农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5]。

3 小结与讨论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股农户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入股农户对合作社采用仅发挥土地流转作用的经营模式满意度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年龄和入股土地的数量对农民的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如下。

因地制宜的选择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方式和分红方式。一般来说,经营方式上,发达地区可以发展以流转为主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而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避免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分红方式上注意体现股份制与合作制结合的优点,宜采用保底分红与二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股份虚化。

重视入股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于合作社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合作社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培训,拓宽其就业途径,避免参加合作社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组建和经营过程中不会带来大量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优先选择。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土地的保障功能,减少参加合作社的风险,有利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尤其对于缺少就业能力的农村老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可以考虑为入股的老人购买养老保险、发放补贴等方式保障其生活质量。

[1] 林乐芬,王军.农户对农地股份合作社满意认可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8-34.

[2] 谢启超,郑华.发达地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论坛,2011(9):19-23.

[3] 毛文坤,王明东,杨子刚,等.影响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697-704.

[4] 刘光平,康长进.江苏农村统计年鉴2012[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07:81.

[5] 郝金磊.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意愿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3):93-97.

(责任编辑:张瑞麟)

F 276.2

A

0528-9017(2014)09-1466-04

2014-04-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28);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310307051)

钦国华(1992-),男,浙江长兴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E-mail:20211317@nja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钦国华.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466-1469.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农户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