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金早47免耕机插的效果试验

2014-03-14陈叶平陈惠哲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机插早稻分蘖

陈叶平,陈惠哲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早稻金早47免耕机插的效果试验

陈叶平1,陈惠哲2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早稻金早47免耕机插比常规翻耕对照分蘖减少,有效穗减少,产量下降,但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早稻免耕机插时要注意选择分蘖力强的品种,或通过增加机插密度,来弥补土壤紧密造成的群体苗数下降,确保增穗、高产。

早稻;机插;免耕;金早47

水稻免耕栽培是指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或移栽,生长期也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栽培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耕、耙、松土耕作方法所带来的费工耗时、劳动投入多和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有利提高种田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可持续发展[1-2]。常规耕作下,翻耕打乱了土层结构,土壤团聚体被粉碎,耕层内有机质矿质化速度加快,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体含量下降,使得土粒间粘合力下降,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少免耕可以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或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减少大、中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维持毛管孔隙度相对稳定[3-4]。也就是说,土壤团聚体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容重,有利于土壤水分和土壤空隙的消长平衡,增大土壤对环境水、热变化的缓冲能力[5]。由于免耕所具有的优点,随着水稻抛秧和直播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把免耕种植技术应用于水稻抛秧和直播。对免耕抛秧和直播水稻的生长特性和增产机理都作了大量的研究,技术也日益完善[6-11]。浙江省免耕直播技术也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每年应用面积在9万hm2左右。随着近年来水稻机插技术的发展,浙江省早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加。为此进行了早稻免耕机插的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2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早稻品种为金早47,3月25日播种,播种量100 g·盘-1,4月23日机插。用本田泥浆做基质,施复合肥10 g·盘-1,壮秧剂15 g·盘-1。秧田期保持秧板湿润,移栽前3~4 d,晴天灌半沟水蹲苗。机插种植规格30 cm×14 cm,种植密度23.85万丛·hm-2。机插时设免耕处理,以传统翻耕为对照(CK),小区面积100 m2,重复3次。

对照机插前5~10 d翻耕大田,免耕处理机插前稻田保持泡水,机插时用培禾小型耕作机在机插田块进行简单平整,后用洋马VP-6插秧机机插。机插的规格、施肥量、时期处理和对照一致。基肥施碳酸氢铵60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 hm-2,插后1周撒施尿素105 kg·hm-2。插后2周,施尿素105 kg·hm-2和氯化钾105 kg·hm-2。

机插后调查每丛苗数和伤秧数,计算漏秧率和伤秧率。插秧后隔7 d定点考查秧苗分蘖数。成熟期考查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粒重,实收计产。

统计数据用Excel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质量

表1结果表明,免耕处理由于土壤硬实,机插后漂秧多,漂秧率达5.0%,比对照的1.3%增加3.7百分点。丛株数、伤秧率等指标也有所下降。

2.2 分蘖动态

图1结果表明,在相同机插密度下,免耕处理起发较慢,够苗期推迟,分蘖数明显减少,最大分蘖数和最后的成穗数均有所下降。对照每丛最高分蘖数、成穗数分别达14.75和11.40个,而免耕处理分别为12.35和10.00个,免耕处理成穗率80.9%,比对照提高3.6百分点。

2.3 产量及穗粒结构

表1结果表明,免耕处理和对照的穗粒结构、产量差异不显著。金早47免耕机插结实率达86.2%,明显高于翻耕对照。千粒重比翻耕对照的高0.5 g。免耕处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减少,所以产量有所下降,免耕处理产量为6.232 t·hm-2,比翻耕对照减产5.1%。因此,免耕机插时要注意提高其分蘖数或增加种植密度,以弥补土壤紧密造成的分蘖数下降,确保增穗高产。

表1 金早47免耕与翻耕对照的机插质量、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图1 金早47免耕机插与翻耕机插的分蘖动态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免耕机插可解决免耕抛秧立苗困难、免耕直播稻全苗难和免耕移栽插秧难等其他免耕稻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有效防止稻田翻耕机插作业存在的秧苗种植过深,不利于分蘖发生、秧苗生长和机械易陷田间影响作业等问题[12],是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虽然本研究表明,采用免耕机插漂秧率增加,分蘖数减少,有效穗数减少,产量下降,但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免耕机插早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减少,这与金柏生[13]对早稻免耕机插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与陈惠哲等[12]对单季杂交稻免耕机插的研究结果相反。单季稻有效穗免耕机插多于翻耕机插,这可能与单季杂交稻分蘖力强,起发快等有关。免耕机插早稻的分蘖数少,除了因品种分蘖力不强外,也可能与免耕田土壤根系生长障碍层抬高到7~14 cm的土层,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有关[2]。因此,免耕机插时要注意选择分蘖力强的品种,或是通过增加机插密度,来弥补土壤紧密造成的群体苗数下降,从而增加有效穗而获高产。免耕机插田,插秧机在田间作业时轮子下陷量减少,行走阻力降低,打滑等现象减少,直线行走和转向性能提高[14],更适合于烂糊田作业。烂糊田的免耕机插效果如何,这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1] 陈冬林,屠乃美,关广晟,等.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567-574.

[2] 李杰林,兰惊雷,李永昌,等.山西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浅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8-11.

[3] 张伟,张冬梅,樊修武,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44-47.

[4] A lke L.Soil and crop response to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in aferruginous soil in the Nigerian savanna[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1986(6):261-272.

[5] 王瑜,马加清,张士永,等,稻田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42-145,150.

[6] 李小林,王永锐.水稻免耕栽培生理基础Ⅰ:免耕水稻的生长特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8(5):143-151.

[7]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162-172.

[8] 刘军,黄庆,刘怀珍,等.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J].作物杂志,2000(4):11-12.

[9] 张曾凡,陈显文.不同类型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稻米,2002(4):33.

[10] 邹应斌,李克勤,任泽民.水稻的直播与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3(l):52-59.

[11] 陈叶平,周杨,胡启松,等.不同时期播种对免耕直播中浙优1号的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8(1):40-42.

[12] 陈惠哲,向镜,徐一成,等.水稻免耕机插质量、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6):610-616.

[13] 金柏生.早稻免耕机插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27-528.

[14] 李玉同.麦茬免耕水稻机插技术试验[J].农机科技推广,2007(6):42.

(责任编辑:吴益伟)

S 511

B

0528-9017(2014)09-1337-02

2014-05-29

陈叶平(1972-),男,浙江景宁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水稻技术推广工作。E-mail:yepchen@tom.com。

文献著录格式:陈叶平,陈惠哲.早稻金早47免耕机插的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337-1338.

猜你喜欢

机插早稻分蘖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