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服务意识,教学着眼高考

2014-03-13刘晶晶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考

【摘要】本文针对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探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语文;服务学生;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不是初中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有的学生踌躇满志的来到新学校,希望能展现自我风采,但在这个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自己不再拔尖,还可能当不上班干部,成绩不尽如人意,名次下滑等;有的学生在初中时表现一般,入学时成绩比别人低,就此盲目断定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这都是高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高中与初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初中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中的普及阶段。高中虽是基础教育,但教育评价是着眼于选拔人才的,所以同时是选拔性教育。中考考卷是比较“浅”的,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会考得好一点。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是普及的基础教育。初中教师没有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没有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及主动学习上下功夫,更多的时间是讲练习,强化中考考试内容。学生一上高中,很多事情还是莫名其妙的,为什么读?读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高一阶段非常关键,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起点和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三年乃至今后的发展。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时就要树立两个意识:

一、树立备课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备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就是教书,“传道”就是育人。教师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忘了学生,不能离开学生,不能忽视学生,更不能轻视学生,离开了学生,教师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备课时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初中时不要求,而高中必考的知识点要着重讲,不然会影响以后的教学。比如,语文学科的语法知识,初中不考,老师也不讲,而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病句题、语言运用题都涉及了语法。所以,在备课、讲课时要把这一部分语法知识补充讲解。

其次,每节课的知识点不能过多。学生由于才进入高中,需要有一段适应和转变的过程。九门功课任务也重。如果一下子把过多、过难的知识倾灌给他们,会使他们难以消化。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的信心,放弃学习。所以一节课完成二三个知识点,甚至一二个知识点,讲透讲精,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由少积多,循序渐进,使学生形成高中的学习思维。

第三,板书要经典。高一学生不会记笔记,或者什么都不记,或者什么都想记。所以这个时候老师的板书很重要。板书要有提示重点、考点的作用,不能杂乱无章。我几乎每节课都有板书。在设计板书的时候,我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时也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方便学生记笔记、记重点、记考点。

二、树立备课为高考服务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就是为高考服务,所以平时上课也要以高考考点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高考题型,把《考纲》要求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把考试时大部分学生失分多的部分作为教学的难点。

高一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语文高一一年要完成四本必修教材,时间又紧,期末复习也需要大量时间。所以我们还要根据《考纲》大胆取舍。比如散文阅读在新课标卷中退居次要,我们就可以不作重点,一单元只精讲一课,作为例子。而新闻阅读作为新课标卷中选考题之一,还涉及语言运用题,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新闻的方法、答题技巧等等。还比如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高考不考,但新诗通过意象营造意境来抒发感情,还有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都是与古代诗歌相通的。所以在讲课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象,通过意象来分析情感,指导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为以后学习古代诗歌打基础。

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做到精选试题,不能用题海战术。多年的实践证明,题海战术提高成绩慢,又浪费时间。我们要让学生做经典题,评讲时多下功夫,多对学生做解题方法、技巧、答题套路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做题思路。

平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每周收一次摘抄本,让学生养成积累、梳理知识的好习惯。每周一次练字,让学生不在细节上丢分,从高一开始就为高考做准备。

高一的学生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需要我们帮着他们走好高中第一步,成就完美人生。

作者简介:刘晶晶,1981年12月生,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南省罗山县罗山高中,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
新课改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村学生弃考现状、原因及对策
古代名医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