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03-13王景贵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中学生素质教育

王景贵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教会学生自学,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本领等于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当前一些老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在课堂上一贯注重教,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当做“主宰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当前,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迫切需求相差甚远,面对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让学生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对学习其他学科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中学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在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自觉、独立、正确地学习语文知识并用之于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金子,而是交给学生拾金的钥匙。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自如。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活动。作为教育主导者应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不是灌输者而是引导者,要教会学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培养自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教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时,进行朗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自学兴趣,课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朗读内容,让学生充分准备,等待时机,抓住短暂的五分钟,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激情导入创设情境。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背影》这篇课文时,我是给他们唱了一首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让他们体会歌曲的内容,理解伟大的父爱,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最后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环节,启发学生大胆设疑、释疑,树立他们的信心。课堂设疑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由易到难、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力求做到难易适度,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四、培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入手。实践表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语文课文的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预习这个环节作为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预习,但流于形式的多,学生被动的多,效果普遍不明显,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除了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哪些认识的字、哪些不认识的字,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例如“课文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哪些美词佳句?”等,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

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预习字词、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古诗文预习则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让每个学生在预习这个环节都有所收获。

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兴趣,我还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例如,教学《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不在纸”做法值得不值得提倡?怎样才能避免我们日常生活中借条纠纷?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预习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感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等。应充分而有效的预习,为课堂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了知识储备,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有了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就会在进入课堂之前对一篇课文有了扎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了预习为课堂的序曲,培养了有目的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五、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手段。在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求师,专家学者是老师,而期刊、计算机网络、词典参考书等也是老师,经常与同学老师交流心得,谈论问题能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活跃思想,提高自学效率。

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这个场所的指挥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怎样学习和思考,学会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生自学之法,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几年,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并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单元有单元提示,课文前有阅读提示,其中单元提示告诉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这就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和掌握。课前提示有助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具体落实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圈点字词,扫除障碍

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边读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出标记。然后借助工具书和教学资源查出这些字和词的音形义,并学会整理。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训练他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为他们自学语文扫除障碍,为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减少了在课上不必要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实用性。

(三)理清思路,提出质疑

在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理清思路和提出质疑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理清思路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线索以及层次结构,品味文中的美词佳句,这是自学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语境赏析,步步设疑,然后把解不开的问题提出来,待老师讲解时再询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听课的精力就会集中,目的就会明确,如能日久天长,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学的乐趣,教师的教学也会轻松自如。

(四)知识迁移,小结得失

学生自学了上面所讲的几个问题之后,就进入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与运用阶段,巩固和运用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总结得失。

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是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裴丽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2(11).

[2]陶展.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1(7).

[3]贾晓霞.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7).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中学生素质教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