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革新之路思想教学新思路

2014-03-13赵晓菲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新思路

【摘要】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艺术产物,其不仅融合了诸多文学家们的先进思想,也把许许多多文字语言内涵融入到作品中,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作品题材。现代文学是我国历史文明变革的重要阶段,因其历史位置的特殊性而成为高校文学专业教学的主要科目。为了适应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后人读者应当从多个方面体会现代文学的革新之路,才能对当代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提供帮助。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革新之路,据此对大学生文学思想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文学;革新之路;思想教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从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我国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四个主要时期,现代处于整个中国社会的中期阶段,前面继承了古近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后期对当代历史文明给予了借鉴性的指导。

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教育事业也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精神文明在社会变革中是具备巨大影响力的文化产物。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机构,借助高等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性的文化知识人才,向社会供应诸多优秀的专业型人才。与单一性的专业课程教学相比,文学课程对大学生会产生许多非专业性的知识教育,使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丰富知识

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开放式教学方向发展,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为其创造自由学习空间是当代教育的先进模式。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点阶段,努力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对其个人潜能发挥是大有帮助的。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在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知识面,接触到不同类别的知识内涵。

(二)提升涵养

历史是无法被取代的,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更需要融合许多文学历史精神,才能不断地提升个人文化涵养,陶冶情操,感受文学艺术熏陶下的内涵之美。大学生对现代文学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当代青年们的艺术涵养,积累深厚的文化知识层次,体会到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文学作品中领悟现代文学的创作思路。

二、回顾中国现代文学革新之路

最近几年,随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快速发展,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高校的普遍关注。文学课程在高校语文类课程教学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语文教学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帮助大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提炼个人的人文素养与价值理念。为了全面提升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质量水平,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回顾中国现代文学的革新之路,从中体会现代文学的创新思想,为现代文学教学工作给予科学的指导。

(一)20世纪30年代初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进一步传入及其与中国文艺运动实践结合的结果,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同时,苏联及西方左翼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使中国左翼文学成为世界“红色的三十年代”文学的组成部分。这一阶段,中国文学还处于近代阶段,之所以将其认定为现代文学的革新之路,主要是近代文学对现代文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正是由于早期积累的近代文学思想,现代文学才会积极效仿西方文学家进行创作改革,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二)20世纪50年代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现实突出了新文学运动与普通工农兵群众生活仍然存在着距离的矛盾,更为迫切地提出了文学民族化与群众化的历史要求。毛泽东在理论上首先明确提出必须“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由此展开了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现代文学多数围绕着新中国、新思想等角度去创作,广泛地歌颂了美好祖国的意愿,这些都是现代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并且也流露着文学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20世纪60年代

新中国文学创作起着重大影响的仍然是俄罗斯、苏联和西方进步文学。由于作家贯彻党的文艺方向,长期深入工农兵群众的生活,从理论到创作实践上都努力追求文学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批判地吸收与借鉴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华,反映中国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成为许多作家艺术探索的中心,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一阶段,中国文学对于本国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文学创作者们开始懂得如何选择性地利用本土文化,对现代文学进行深入地探讨,并正确地选择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素材,促进了现代文学革新之路的快速发展。

(四)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在摆脱了思想与文化的10年禁锢之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和深入:不仅包括西方现代派在内的各种创作方法、流派、风格的作品广泛地介绍到中国,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也越来越为世界文坛和各国人民所关注。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我国开始对现代文学实施全方位的比较,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差异,成为文学领域革新改造的常见现象。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学家彼此相互吸引,又彼此借鉴各自的文化优势,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形成了新型的创作派别。

三、新时期文学教学的新思路探讨

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革新之路的深入探讨,高校开展文学课程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不仅要结合文学知识的变革历程,还要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行科学地借鉴。新时期国家对高等人才培养计划给予了高度关注,注重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回顾我国现代文学思想的革新历程,当代文学教学工作也要坚持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等原则,推动高校文学知识教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中外结合

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同时又有很多方面的可借鉴性,这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新思路之一。坚持“中外结合”原则,引导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学发展,领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特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们的文学知识内涵。例如,在现代文学面向世界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中一切好的内容和形式,溶化到本民族文艺的血液之中,以丰富和提高本民族的文艺,成为新时期作家艺术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联系实际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向前发展的现代中国面临一个动荡的大变革的时代,处于这样历史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多变性的,但其课堂教学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基准的。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灵感的来源,即便是虚幻性的文学创作形式,也要有现实事物作为参考才能发挥其作用。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革新之路,教师要懂得把文学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民众生活、社会文化、百姓思想、历史遗产等等,这些都是文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

(三)大胆创新

现代文学呈现出不同阶级、不同趋向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纷繁杂陈、彼此冲突而又互相影响与吸收的复杂面貌。创新是推动一切事物变革的有效动力,即便是在高校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创新思想往往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性成果。中国现代文学教学革新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思路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文学学习平台,使其在现代文学思想基础上,不断地调整个人学习思路,体会到中国文学独特的思想内涵。

四、结论

中国文学领域变革与历史阶段划分是密切相关的,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都是高校文学课程教学需要斟酌的内容。为了避免当代大学生对早期文学产生的误解,教师必须从宏观局势判断中国文学的革新之路,还要依据各阶段文学思想提出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兆平.再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N].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李春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7(02).

[3]许剑铭.冲突与积淀——中国现代文学表现主义的艺术延展[N].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4]朱德发.“人的文学”:现代中国文学史核心理念重构[N].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作者简介:赵晓菲,1982年生,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陈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新思路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