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2014-03-13霍红旗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霍红旗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具备应对考试的能力,更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拓宽其知识面,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本职工作,本文就这一要点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其语文素养与能力形成的最主要时期,除却课堂教学内容,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知识面,形成一定鉴赏能力的重要渠道,优秀的课外读物往往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均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其中蕴含的哲理与人文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一生的文化品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成为每个初中语文教学者的必修功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优秀的课外读物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呢?这需要教学者发挥智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指导。

一、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一)找准切入点,适时推荐

推荐课外读物要选取恰当的时机,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意犹未尽之时进行课文补充读物的推荐,如此,可以使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补充,弥补课堂内容少的不足,使课堂内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取得更佳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空城计》相关内容时,让学生体会到诸葛孔明的智谋胆识后,再向学生介绍其他与诸葛亮相关的三国演义故事:“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与人物。新课标要求中,推荐的大多数读物皆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例如《鲁滨孙漂流记》《骆驼祥子》《童年》等等,教学者在进行推荐时,要紧密结合课堂,顺势为之。

(二)制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环境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篇目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其口头督促学生进行阅读,不视为其创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出自身的能动性,从而主动阅读,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往往比前者好很多。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举办一次三国文化展示活动,出一期与三国历史知识相关的黑板报,举行一次三国人物分析讨论会等等,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收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阅读。

(三)尊重学生个性,进行个别指导

每个初中语文教学者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每个学生群体中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学者在教育时应当注意的要点。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单独指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二、进行阅读方法教学,注重阅读习惯培养

(一)进行基本阅读方法讲解

古有言“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前期准备。一般有几种方法可供参考:(1)做记号。对读物中优秀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以加深优美语句在脑海中的印象。(2)摘抄。对文中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习惯,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3)写读后感。这一方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充分发现自己的思考特点,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4)归纳提纲。此类训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作品,对提高学生驾驭一定篇幅的读物能力十分有益。

(二)让兴趣主宰课外阅读

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不仅仅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获益,更会使其受益终身。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内在的文化魅力,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化魅力并且让他们对这种魅力着迷,是语文教学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学者主要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阅读。定期在课堂上举办读书交流会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由于课外阅读通常时间自由,学生阅读的进度往往不一致,因此让学生之间进行定期交流便十分必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自己阅读的作品,谈论读后的体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与周边的人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兴趣。

三、多种方式并用,加强阅读效果

(一) 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知识能力水平仍有限,有许多长篇名著内涵深刻,内容复杂,完全让学生自己咀嚼理解有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学者应当组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对作品中人物进行剖析,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举办“我看三国英雄”的演讲比赛、“三国成语知多少”的分组竞赛、“古今多少事”的故事讲述比赛,等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加强其对名著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内涵的感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定的深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较长篇的名著读完,更能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看法与思想。

(二)读写相佐,互相促进

阅读的过程是吸收,是化为己有,而写作则是将自身的感情思考进行释放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书面形式开展不定期的读书心得交流,不规定字数、侧重角度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形成独立的个体思想。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学者应当及时批改,给予鼓励与支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热情。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者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其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深度得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石艳.培养习惯与实施素质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8).

[2]吴炳生.试论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9(4).

[3]王丽丽.探究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3(05).

[4]张玉奎.捕捉初中语文的生活元素——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2(20).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