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做爱因斯坦式的小板凳

2014-03-13施之通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引导作文教学

施之通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笔者在此无意也无需赘述遗憾原因,只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尽点绵薄之力、应尽义务。

【关键词】作文教学;下水作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众多行家里手为此做出巨大努力,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综观整个作文教学,仍有许多遗憾之处。笔者在此无意也无需赘述遗憾原因,只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尽点绵薄之力、应尽义务。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写下水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在此不揣固陋 将一点感受拿出来和各位分享。

写下水文,教师不愿写的理由有多种,其中自我要求高,怕写不好,让同行和学生耻笑恐怕要占一定的比例。其实大可不必有此心理,笔者第一次写下水文时,这样安慰自己,写文章就像爱因斯坦做小板凳,虽丑,但总会越来越好,结果差强人意,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几年下来,要说经验就是建议大家勤做爱因斯坦式的小板凳,勤写下水文。

叶圣陶先生、刘国正先生等名家都倡导教师经常动笔,认为教师应该经常下水写点文。这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教学实践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引导性的集中体现。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写下水文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的写作引领,学生能模仿甚至创新,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提高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效果,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带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下水写作对学生是典型学习,对自身是享受和提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需把下水写作当作一种负担。就像美术老师画画给学生看一样,语文老师也应经常写点文章给学生看。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多写下水作文,带学生过河,让学生真切感受作文魅力,产生共鸣,从而敢于、善于作文,体味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学生对教师的下水文会有亲切感,会产生一种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本身也会从写作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几年前我写的第一篇下水作文——《送礼记》,写自己给儿子起名的经过,当中内容、结构、技法都成为讲课的典型材料,讲者烂熟于心,听者饶有趣味,效果相当不错。这些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回忆起为起名而发生的苦事、趣事,回味无穷。所以我认为下水写作对学生是典型学习,对自身是享受和提高。

二、下水作文既重模式更重引导

有人认为下水作文不仅给老师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学负担,而且不符合现代教育创新理念,下水作文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容易成为老师的“影子”。这话不无道理,如果作文时教师把学生思维训练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么学生的思维真的会受到束缚,教师的下水文也真会让学生“下水”了。但笔者以为这是从高层次而言,相当于小康状况时吃蔬菜谈它的副作用。笔者认为下水作文的好处是远远多于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尤其是对二三流的学生。通过老师的下水导引、精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学生从教师下水文中学习的不仅是作文的模式,还更应是写作方法的学习,老师的下水文只是一个例子,是揣摩写作方法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写,首先是模仿。在具备一定写作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尝试进行写作,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写作复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勤于动笔,勤于积累,不要觉得应该能写出来,因为实践与想象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当你写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要很好地表达一句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是这个道理。最后便能由模仿到创作,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这样,下水文的功效也就显现了。

三、下水作文是提高效益的便捷通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不想听教师的夸夸其谈,而是希望老师写出范文,让其真实地感受一下。同时希望得到写作上的引导,私下里也想看看老师水平到底怎样,“下水作文”无疑是最好的解答。如果教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隔靴搔痒,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下水写作是提高效益的便捷通道,作文与做人两不误。

“作文如做人”,作为教师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方法,还有做人的原则和精神品质等正能量。在教师下水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老师进取、认真等精神,老师身上优良的品质和人格的魅力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也在学做人。一个好老师定会让学生由衷的敬佩,这份敬佩会让学生“爱屋及乌”——喜欢人和课。今年五月参加盐城市“读书伴我成长”征文,当时正讲以景开头、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就花了一节课写了一篇《常闻书香不迷路》的文章,作为一个例子,讲给同学们听,学生踊跃模仿,教学效果奇佳。讲解《语言规范与创新》时,笔者总是举自己写作时的例子,学生愿听,教者轻松,哪位同行备课想偷懒,就勤写下水文吧,这可是密不示人的法宝哟。

四、及时出手——现场升格是法宝

教师什么时间下水写作最好呢?当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现场作文,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好处有:一是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这种现场直播,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是平等感。教师的示范给学生带个好头:大家齐参与、共构思、共同体验作文的甘苦,这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与现在新课程理念一致。三是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随机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宝贵的资源。经验可让学生借鉴,教训可让学生吸取。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定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期中考试时,张京同学写了一篇《收获》的作文,写自己上街看到残疾人乞讨众人议论真假的事,表达同情的收获。评讲时将主题升格为“受骗千回也不养成铁石心肠。”技法上增加欲扬先抑、衬托等手法,就像拍了一回艺术照,光彩照人。师生感觉很好。

各位方家,我已抛出自己的丑砖——小板凳,请您亮出您的宝玉,奇文共欣赏吧。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作文教学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