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2014-03-13张星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教学案例阅读

张星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上册《它是谁》一课的教学案例说开去,阐述了语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阅读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语言运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就是要感悟语言,感悟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感知?就是对语言文字最初的了解。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就是读通、读懂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刚刚上学才3个月的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读书是关键,在此基础上适当想象,适当表达。学生首先要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才能谈后面的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让学生先把书读懂,读好是很重要的。

《它是谁》是北京市21世纪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它是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小鸡、小鸭等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的。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了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感悟知识,感悟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让一年级学生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文章,刚一上课,我的导入就将学生带入遐想的情境:(教师出示一幅有一个蛋的画)这是什么?(生:鸡蛋)还会是什么蛋呢?这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小东西,它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丝毫的讲解,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利用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等方法,用生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书,并且读出语气,读出味道。如:

师:小宝贝的家什么样子呀?

生:它的家太小太暗。

师:哦,它的家太小太暗。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宝贝,快,把自己使劲缩成一团,说说待在里面的感觉。

生:太不舒服了,都快喘不上来气了。

师:小宝贝的外面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它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快来读一读!

生:太黑了,什么也看不到。一点儿也不好。

(生在读时皱起了眉头,很显然,刚才教师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什么是“太小太暗”起到了作用,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太小太暗”这个词。)

师:小宝贝撑破蛋壳,都看见了什么呢?(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又大又亮”,从而读出语气。)

生1:它看见了“又大又亮”的世界。

生2:它看见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3:它看见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

师:假如你就是这个可爱的小宝贝,从又小又暗的蛋壳里钻了出来,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1:外面真大真亮啊,比在蛋壳里好多了。

生2:外面真美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地上还有绿草和红花。

生3:我能从蛋壳里出来真幸福呀!

……

师:我们站起来都来这样读一读吧!

读书是语文课重要的环节,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创新也好,实践也好,都离不开把书读好。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一直在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利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感悟语言,最终把句子读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想,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年级的孩子,也有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他们的想象空间更是广阔。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去读书,去体验,去感悟语文世界中更加丰富,更加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编辑:刘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教学案例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