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初探

2014-03-13巫永荣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探讨教学

巫永荣

【摘要】本文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呈现形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呈现形式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在实践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它包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各种宣传栏、说明书、统计图表、超市小票等材料中。所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要弄清“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区别”。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这种阅读材料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完整的信息;而非连续文本则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是一种图文结合式的阅读材料,其中包含的很多信息通过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省略了许多文字信息,这种阅读材料形象、简洁、明了。其次是要明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在大语文观下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立体地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有意义的东西和获得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人类与社会奥秘的不断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是多元化的,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单一的图与表等文本,如公交站牌、车票、时刻表、导游图、旅游报价单、产品配方表等;二是内含图表的综合性文本,如产品说明书,有图表的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三是与信息相关、包含图表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文本集群;四是以某一指向为目的的多种内容资料的阅读,如地图、时刻表及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

(一)图文对照,信息互补

“非连续性文本”之所以图文并茂,主要原因是文字说不清楚用图表来补充,文字表达太啰嗦用图表来代替,而且一目了然。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能把图片、图表等提供的信息和文字材料联系起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从图文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这类文本,文字内容是必要的。阅读这种文本要能提取重要的信息。像《湿圆虫怎么寻找食物》这个文本中“利用盒子的盖做出三条长条纸板,拿来做图片中的走道”一句,重要的信息是“用什么材料”、(盒子的盖)“做什么”(走道)、“怎样做”(做出三条长条纸板)。而这些长条纸板究竟做成什么样的走道,那就要通过读图来获取信息了。

(三)解释和推论

文本的有些内容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读者在将文本信息运用于实际情景时,需要运用推论对信息做出解释。如《湿圆虫怎么寻找食物》这个文本图中有文字说明 “走道宽度要刚好让湿圆虫通过”、“长条纸板下面不要留缝隙”。这是两条操作指令,但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文本为什么要在此处提醒我们?由于湿圆虫体型扁平,可以轻易地从缝隙下通过,左转或右转的行为就分辨不出来了。通过解释,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再如,“把湿叶子放在盒子 的右边,然后让湿圆虫再走一遍,它们会往哪边走?”不是瞎猜,而是需要通过推论作出假设。

(四)比较与归纳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几个独立文本的组合,甚至在阅读中自发去寻找相似内容阅读,如学了《鲸》,就想寻找介绍《海豚》的文本。这类阅读就需要比较,并通过比较归类。

(五)反思与评价

适应“非连续性文本”反思与评价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同文本介绍相同内容,你觉得哪种更有趣,更喜欢,各有什么长处;第二种是多元文本,即把多篇独立文本放在一起,他们可能在内容上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悖。如怎样的人体适宜进西藏:一种说法“瘦的人更适应,胖的人不行”;另一种说法“太瘦的人不行,胖的人更适宜”……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文本,谁都想搞清“什么人最适宜”,这是阅读中经常碰到的。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

(一)认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

国际上把小学的阅读教学分为两个阶段:1-3年级是“学习阅读”,4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小学各科中,如数学、科学、美术等教材,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的,而日常生活中,看广告、看地图、看天气预报、看汽车火车时刻表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童话、小说、故事、诗歌、散文给予学生精神滋养,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连续性文本”早已引起重视,但“非连续性文本”还未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针对这种情况一是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我们的课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如《将相和》一文中的插图:这幅图中,可以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从图中可知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endprint

(二)关注课外的广告图标

我们生活在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包围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诸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店名等等,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获取信息,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如:根据一则药品说明书,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这则说明书给我们介绍了什么药?是干什么用的?治疗作用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事项?储存条件是什么?通过阅读这则“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的阅读能力有什么样的提高。如教师针对《美林药品说明书》(原文本略)设计了如下练习:

练习1.【美林注意事项】第七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

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

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

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练习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学生针对问题回答,对说明书内容会进一步深入研读,有效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恰好其他学科中,如科学、数学,也会遇到图表,适当地引进其他学科中图表材料,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是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做出评价,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指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获取重要的信息

一个 “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常常有重要的和不重要之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加以分辨。例如,某个售楼广告,可能有许多描述这个楼盘绿化如何美丽、设施如何先进之类的语句,关键信息主要是地段和价格。售楼广告写的是“居家宁静”,然极有可能是“位处僻巷”。

写的是“屋前有公交车站牌”,极有可能的事实是“没有捷运经过”;写的是“离市场近”,极有可能是表示此地“学区不佳”等。面对有些广告,则需要分辨其中是否有虚假成分。

(五)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对于由多个材料组成的文本,要善于比较,分辨它们的异同,形成自己的观点。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建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的要求,在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时,对来自不同信息来源的信息要能进行归纳、综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也好,“领会文本的意思”也罢,皆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补充目的是为了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探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