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2014-03-13刘春芳范有利黎昕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刘春芳+++范有利+黎昕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探求有趣课堂的构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教学故事类的课文时我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引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兴趣。在一次识字课上,我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心不在焉的,我就给他们讲了《枇杷与琵琶》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县官接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呢?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一张回帖,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帖上写着: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主人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结果,就闹出了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这样一来,学生在故事中既获取了有趣的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会发现,原来语文是如此有趣,如此重要。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二、灵活运用教材激趣

语言文字,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可高兴了,你看,小妹妹来到了小河边开始练嗓子了“a a a a a a a”,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编上相应的儿歌,每个字母编一首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形。如: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倒影e e e。当学到声母“d”时,我问:“你们准备怎么记住‘d的样子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试着编了一句儿歌“小马下山坡,左下半圆d d d”。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新教材应该从重分析、重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教师精讲重导,学生多思善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她首先让同学们通过预习并结合课文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研究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所提的问题中找出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狮子的特点;2.桥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展开研究,得到结果和答案。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充分体验着创新和成功的乐趣。最后,在研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多采用“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

四、丰富多彩的激励手段让语文课堂更添趣味性

通过激励能让学生的表现随时得到肯定,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把学习语文的苦差变成为乐事。在实践中我以激励语文的听、说、读、写为基点,设立激励机制。

(一)一节课内的激励我以“能手”为封号来激励学生乐学语文

把听课认真的评为“听课能手”;把善发言、好表达的评为“好学能手”;把朗读、阅读表现出色的评为“阅读能手”;把生字写得工整漂亮的评为“书法能手”;把写作中小练笔做得出色的评为“写作能手”。只要做得好的就给以封号,不限名额,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体会到快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给机会。

(二)一周内的激励我以“星”为封号来激励

把一周内听课认真,作业认真的同学评为“好学之星”(8人);学习有进步的同学评为“进步之星”(5人);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评为“书法之星”(6人);日记、练笔、作文出色的同学评为“写作之星”(6人);读课外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之星”(5人);一周内的评比有名额控制,要综合一周的表现,通过作业展示,平时表现由同学选举评定产生。让学生知道要得到此荣誉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五、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教学生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如:我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g、k、h时,我让平时几位发音比较准的小朋友提前读会,课堂上我大胆改变教师教的形式,大胆让“小老师”显身手,结果课堂上一点小小的创新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由于“小老师”的出现,使整节课充满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使平时并不喜欢课堂的同学也在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将声母的音读准的同时,还使用以往记忆声母“形”的方法,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了“三个声母”的形。不但如此,课后,同学们为了争做“小老师”,而主动认真地学习。这样的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让“小老师”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插上情趣的翅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尽情地飞翔。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号BY【2013】G225。

(编辑:陈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