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自主学习”的组织与引导

2014-03-13张静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张静

【摘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变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的全过程。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处于语文活动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设计好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走,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受到极大地限制。如今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学习。然而,自主学习绝不意味着撒手和放任自流。相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着”的角色,那么,如何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做到自主学习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推动自主学习的兴奋剂。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因此,老师首先必须在学习开始,就要注意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做到“课前趣味横生”。教师可以施展各种导入新教材的技巧,如采用音像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手段,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其次,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不减,做到“课中趣更浓”,这需要教师在组织引导中巧妙的制造一个又一个课堂学习的亮点,掀起一次次课堂学习的高潮,使学生的情感波涛起伏不定,把他们的感悟、体验层层深入。

二、留足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间内,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组织引导所花的时间,这样才能为学生自由地思考,大胆地质疑,无拘无束地展示,留有足够的时空,所以教师应当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要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释放精神活动,自由宽松地思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二泉映月》,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阿炳通过琴声想倾吐哪些情怀?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根据自己听到的曲子,看到的画面,展开讨论、研究,许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讨论交流非常活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提供的教材,教师如果让学生毫无目的、不得要领地去自主学习,也绝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抓住重点内容,在关键之处进行邮递方式的组织引导,这样就牵一发而动全文,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益。例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抓住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以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到“有名的射箭能手”,就能让学生一步步获得明确概念:更羸善于射箭,本领高超,经验丰富。在此基础给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要求:(1)找出课文中写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的词句。(2)读一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还融会贯通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质疑问难,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贵有疑”。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质疑问难,是对学习活动更深入的参与。学生求知欲强烈,课堂上急于解决自己读书时碰到的疑问。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循循善诱,不必急于太早做结论,而应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求得解决问题。如《船长》一文,在阅读到船长哈尔威同客轮一起沉入大海时,有的学生质疑:既然船上的60名人员全部得救,船长为什么不救自己呢?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进行引导启发:(1)船长第一次下命令为什么那么威严?(2)第二次下命令语言为什么那么简短有力?(3)船长在第三次下命令指挥时情况怎样呢?在这样引导后,学生体悟出船长忠于职守,面临死亡,仍镇定自若的指挥着、领导着、控制者,他把每个人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这样质疑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课外延伸,拓展自主学习

语文课不仅局限于教室,不仅是单纯的读写,课文的外延空间同样很广阔,课堂是没有终结的。学生在心游利刃的想象与探究之余,走出教室,他们仍然意犹未了,心里依然留着好奇与疑问。因此一节课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引导并没结束,或溪边湖畔,或工厂矿区,或农村集市,或繁华闹区,那都是语文拓展的空间;或朗诵吟读,或表演操作,或参观调查,那都是语文延伸的桥梁。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如在教学《恐龙》一文时,在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几种恐龙后,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千奇百怪的恐龙,接着引领学生仿照课文给恐龙起名字,并述说理由。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这些数以万计的恐龙突然消逝,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通过课外书、查资料、咨询,搜集到课文以外的大量信息,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编辑:毕力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