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4-03-13周磊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初中语文教学

周磊

【摘要】新时代要求下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课改进度不断推进深入,在初中班级授课制度形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形式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将严重阻碍新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进度,同时也会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论文从研究初中语文教育组织存在的形式问题与现状方面入手,经过详细的分析得出初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结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致使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形式能够在实践中求得创新的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语文是基础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课程,教育的有效成果并不是培养出一个具有语言能力、会交际的人,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丰富其文化层面、充盈其道德品质、培养其情感态度,并且具有创新、自主、独立等综合素质。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凭借就是文本,但是不能够将它等同于教学的全部。教师综合利用文本教育资源,才可以启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存在差异性

学生是独立个体,所以在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果等一些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同学学习能力较强的话就能够记住较多的语文知识,相比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获得更多的语句理解,但是也存在一些同学根本不能完整地理解教师传授的学习内容。这种现象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会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会有很多同学在语文成绩上出现较大的悬殊。

(二)学生自身缺少自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导力量是教学任务制度的进度,所以课程安排是受到进度限制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无论是学习的方式还是内容都是将教师看作运作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一味的灌输应试教育的内容,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看,教师传授的知识有的同学已经掌握,重复学习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因为进度问题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就会失去学习动力,从而无法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环境创新度欠缺

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良好的语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所以针对知识的教学还是缺少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不同成绩的现象,这说明学生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整体,如果大环境中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培养环境,那么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会被感染而积极主动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实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学生整体中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多下心思,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一,要将内容安排非常人性化,非常自然,符合学生中存在的知识水平个性化差异,促进学习任务的灵活程度,也能够体现出教材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合理化的教材安排比传统教材更容易满足学生语言整体化、自然化的要求,灵活的教材内容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为现有的差异性教学作出了很多实例参考,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主的学习愿望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考虑到学生整体中的个性差异,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情感接触交流,尽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信任、理解的关系,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个体性、世界观、表现欲以及身心状况,进而对其学习能力有较清晰的了解,能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学生本身的积极性,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为主,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为某一词语设立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掌握词性意义,利用场景多加联系使用,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学环境有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新文章的教学是最有效果的一个方式,教师可以将新文章内容进行对比或者是替换;对学生知识量的扩充增加可以使用构词法,针对一些词根、词缀有明显意义的词汇,教师要及时进行延伸教育。以此能够自主组织学习语文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表现出的不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并且收获学习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编排一些语文情景节目,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活动表演,以轮流的方式为主,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针对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教师可以编排关于语文知识的小竞赛,在活动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

(三)创新学习氛围环境

语文学习不能够脱离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学习环境氛围的培养,良好的班风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融入性,能够形成较好的语文学习风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配以学习资源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脱离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捆绑与束缚,使多层面、全方位的集体合作学习方式得以实现,对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式的革新是为了在教学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实践的技巧,与此同时获得知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孝礼,杜秀明.当代教育科学[J].教学刊,2011(08).

[2]杨怀萍.新课程学习[J].学术著作,2011(06).

[3]赵斌.文科爱好者[J].教学模式探究,2011(09).

[4]钱动水.教学月刊[J].初中教学,2011(01).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