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2014-03-13金花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马母马预设

金花

【摘要】让课堂生成更精彩,教师应该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起来,用精心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留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生成的契机,进一步达到预设的目标,寻求两者在课堂上的和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中,教师大抵会有这样的问题:课前备课时分明是这样设计的,为什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与先前的设计相去甚远?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性问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语文课堂的“生成”,应该是“适当”、“适度”、“适时”的。但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的“生成”常常 “不适当”、“不适度”、“不适时”。

【案例一】《塞翁失马》教学片段

生:老师,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

师:你的问题很有创意,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于是,老师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师生就花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讨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讨论很热烈,老师也是兴味盎然。)

全班交流中,意见分成两大派,有的说是公马,有的说是母马,谁也说服不了谁。(讨论过程略)

在“【案例一】”中,“生成”的内容“不适当”。“适当”,指的是对生成内容的价值的判断,即值不值得去生成。大家知道,《塞翁失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寓意,至于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对于寓意理解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对于没有价值的“生成”,还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很不适当的。课后这位老师说:“我不愿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我的斥责、冷漠也许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快乐。”其实智慧的教师往往可以委婉地把学生引回正题。比方说:“这个问题提得有趣,但我想,不管是公马还是母马,能引回一匹马,塞翁就应该高兴呀!可是对此他有怎样的反应呢?”

【案例二】名著阅读指导《西游记》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生:(出人意料地)我最喜欢白骨精。因为她吃唐僧肉还想到母亲,说明她重亲情;她几经挫折才抓到唐僧,说明她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你对名著的解读非常有创意。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吗?

(同学们热烈鼓掌。)

在“【案例二】”中,“生成”的内容“不适度”也不“适时”。教师肯定那位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是可取的,但教师的引导应该更进一步。“白骨精”貌似“重亲情”,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她的亲情是建立在牺牲别人性命的基础上的;她的“锲而不舍”不是追求积极的理想,而是作恶多端,这是不思悔改的表现。作为教师,不能只想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在思想感情上引导他们。如果在那位同学发言之后,组织学生适当讨论一下,效果也许会更好。还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面对突然“闯进”课堂的自然界中的“精灵”,熟视无睹或者硬性赶走,这些都不“适时”。

新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在课堂上“适当”、“适度”、“适时”地演绎“生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智慧让课堂呈现精彩的生成

【案例三】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片段

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

生1:老师,万万等于多少?

(大家都笑起来)

生2:万万不等于亿吗?

生1只好灰溜溜的坐下了。

师: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呢?

生3: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不响亮;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

(这时,学生们又笑了。)

师: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

(这时,学生们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个学生。)

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个新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

(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

在教学中,于老师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动态的教学资源,并及时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使原本尴尬的课堂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收到了不可预见的精彩。生成的课堂需要智慧,因而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

二、把握生成,为预设护航

【案例四】 钱梦龙《故乡》教学片段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是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见过,这说明什么?书上怎么说?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设置的。“生成”同样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不应该任其漫无目的地铺开来。“【案例四】”是一个成功的局部调整预设、实现生成的镜头。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是偏离教学设计的意外问题,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少年闰土就见过,这说明什么?”一问,使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接着回到原先的环节,一切自然而然,收放自如,是局部调整的典范。

总之,教师应该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起来,用精心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留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生成的契机,进一步达到预设的目标,寻求两者在课堂上的和谐。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马母马预设
影响纯血马配种费价格形成的因素探讨
种公马配种可靠性的评定初探
种公马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母马二题
繁殖母马的饲养管理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搞好建昌马后备母马发情配种的措施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如何搞好建昌马后备母马发情配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