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2014-03-13王震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语文课

王震

【摘要】我们的课程标准,靠一节课一节课地去落实;我们的教学任务,靠一节课一节课地去完成。我们应该摆正每节课的位置,肯定每节课的价值,认真负责地上好45分钟。

【关键词】语文课;总体意识;创新意识;缺憾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每节课和教学计划,犹如一台机器的部件和整机的关系:整机是由每个零件组装而成的,教学计划是由每节课的质量保证去实现的。因此,我们应该摆正每节课的位置,肯定每节课的价值,认真负责地上好45分钟。

一、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摆正关系

教育方针、课程标准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教学的每一堂课。作为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胸怀九州方圆,在指导思想上必须高瞻远瞩,把握住三个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等。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主要体现在“转化”上,即把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知识、教法、教学手段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师的教育艺术使学生获得主体作用,诸如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教材与教法的关系

如何使用教材、设计教法,确实是教师极为重要的基本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所在。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钻研教材,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教法。就像精彩的演出离不开出色的导演一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用好用活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进行两种注意的交替,把学生注意有效地集中起来,力求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过程变为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三)教育与成才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爱学、会学,是成才之根本,良师益境是辅助条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是一句空话,而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不把学生当作学习机器,不搞题海战术,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保证教育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二、上好一节课,其次要有创新意识

现在的语文常态教学,课堂上往往死气沉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上课无新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教改,精心组织教学,力争上出语文课的特色。

(一)要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二)要注重教师“身语态”的作用

“身语态”即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它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学+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手势、姿态是多么重要。为此,我们可以风趣地说,教师应该一半是演员,一半是教练。而当演员的目的,却是为了当好教练,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

常规教学好比一部电视连续剧,每一堂课,就是连续剧中的一集。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能像优秀的电视剧那样,每一集都能与上一集天衣无缝地自然衔接,又能在剧情中推波助澜,巧设悬念,暗埋伏笔,牢牢吸引观众。那么,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就不言而喻了吗?例如,我在教学《海燕》时是这样设计的:前面我们一起在“风、雷、电”中感受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他给了我们如此强烈的震撼,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中”,来观赏一个新的精灵的勇敢的表现!它就是《海燕》。

三、上好一节课,还要有缺憾意识

著名球王贝利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我最满意的一个球,是下一个。”影视演员声称自己在影视剧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遗憾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时,同样会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教而后之困,之困后而自强也。”这缺憾,正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这缺憾,又会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对教学艺术的进一步的追求。所以说,教师最满意的一节课,永远是下一堂课,而这无数的下一堂课,又成为上好每一节课的保证。

课程标准犹如一条熠熠闪光的金线,每一节课就像璀璨夺目的明珠。教师的赤诚,就在于自己的路石精神和人梯风格,把这根金线,串起颗颗明珠,制作成一条爱的项链,奉献给自己的学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编织这爱的项链,深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出爱的奉献。

参考文献

[1]E.多尔.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1.

[2]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钟启泉.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