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传记学的视角探究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014-03-11

阴山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毛胡适经历

刘 冠 楠

(西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童年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性格、习惯、情趣等等都是从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童年的影响会伴随人的一生,尤其是一个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往往都取决于童年经历。童年经历也决定了个人将来发展的方向。童年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梅珍兰认为童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童年经历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影响至深至远。童年是个体求知欲最旺盛、对外部环境的刺激最敏感、最具可塑性的一段黄金岁月,同时也是一个最脆弱、最容易受伤害的特殊时期。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成年的各种行为特征、处事方式等等都是源于童年的经历。第二,童年有它自身独立的存在价值。卢梭和杜威等人都承认这一论断,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杜威看来,在道德和理智的某些方面,成人应该变成幼小儿童,或者向幼小儿童学习才对[1](P99~107)。童年经历是一个概括性的总体概念,包含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这个时期,家庭、学校和同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童年经历包括以下范畴:亲子沟通、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行为、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育、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邻里关系等。童年经历影响了人的能力发展、性格形成、价值观、自尊与自卑心理、社会化和道德观念的演化等[2](P36~39)。

心理传记学(Psychobiography)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 关于心理传记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Friedlander把心理传记学定义为心理分析理论或概念在传记学上的运用[3](P68)。 McAdams﹠ Ochberg(1999)则认为,心理传记学是有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将个人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且具启发性的故事[4](P63~64)。

心理传记学对心理学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独有的优势。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公共资料对个案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个案的深度探究,弥补了通则性研究的缺陷,通过提出或者验证理论和假设来寻求对个人生命意义的理解,而不仅仅追求统计上的显著[5](P79~82)。心理传记学对理解和认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人性问题、潜意识问题、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得出了年龄同成就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相关的理论模型,此外,还研究了个人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6](P26~33)。

由于传记心理学能够弥补传统实验心理学的不足,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能够对人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解释,能够很好地解释某些行为,如童年对人生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应用传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童年期对人生的影响。

一、童年经历影响精神健康

不同的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不同的影响。如早期的父母去世、朋友之间友谊的破裂、自卑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将来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创伤事件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大。儿童对创伤事件有着特殊的恐惧,这种恐惧可导致儿童会有意地回避事件发生的场所,甚至会泛化到其他的对象身上。有的儿童,可将这种恐惧持续到成年[7](P10~12)。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导致人格缺陷,并且还和多种精神障碍有关。郭兰婷通过随机抽取138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BDI、社会心理因素问卷和EMBU进行评定,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抑郁情绪和童年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童年时非父母亲自抚养,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成员有自杀或暴力行为,孩子经历虐待,童年生活不愉快等情况下中学生的抑郁得分高。这些结果揭示了不良的童年经历的确与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有关[8](P458~461)。Rotenberg研究发现,孤独感高分儿童对自己和他人都持负性评价,包括自我贬低和对他人的否定,认为自己不被人喜欢,没有价值、缺乏会能力,同时还认为他人是不可信赖的、无法提供帮助[9](233~249)。另外,Asher和Heinrich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10](P75~78)[11](P695~718)。由此可见童年的不愉快经历对人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终身存在。

以上是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在此通过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发现童年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有时甚至会导致自杀倾向。Sylvia Plath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她的才华是被人们广泛承认的。但是她有着严重的悲痛和抑郁情绪,最后自杀身亡。她的各种行为及最后的自杀身亡,都和她的童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Plath的日记还有给母亲的家书,还有她的诗集等等,可以对Plath有一个整体的认识。Shulman曾采用精神分析的思路去分析她的自杀,在Plath八岁时,父亲的去世对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还有她对母亲的依恋。她一生都在认真工作,并带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勤奋,她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使她自己、她的人生和思想更有意义,尤其是为了改善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由于和父亲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父亲的去世,使她一直生活在痛苦和不信任中,总是在试图获得母亲更多的关爱。而在Plath眼中,母亲就像是一个恶妇人。不论她多么努力,都不会得到像父亲那样的爱。她将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看作是海边伊甸园式的生活。父亲的去世,对她的影响是终生的。最终她带着悲痛离开了人世[12](P158~174)。由此可看出童年的悲痛有时会固着一辈子,并且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终生将会在痛苦中度过。中国著名作家三毛也有着相似经历,童年的三毛,学习成绩一般,数学成绩也非常不好,但是三毛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学生,她发现每次考试的数学题都是课后的练习题,因此,她就把每一道题都背会,然后她的数学每次都考得很高。然而她的数学老师不相信她能考这么高,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给了她一份卷子让她做,由于之前没有背过,三毛肯定做不出来。因为这样,老师就认为三毛考试作弊,就用毛笔在三毛的眼睛上画了两个圆圈,并恶狠狠地告诉三毛,这就是你考的鸭蛋,并让三毛在走廊游行了两圈。在遭受了老师这样的侮辱之后,三毛对学校产生了很大的恐惧。自此,年幼的三毛产生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不愿见人,不愿上学,而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七年。成年之后的三毛也总是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直到三毛遇到了爱人荷西,她的生活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当爱人去世之后,三毛的整个生活失去了支柱,终日生活在抑郁和悲痛中,最终选择了自杀。由此可见,童年的经历影响了三毛的一生。

如果有一个美好的、快乐的童年,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童年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如果能够很好地获得勤奋感,就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如果不能,将会产生自卑,并造成固着。这种固着是长久的,对未来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二、童年经历影响性格形成

童年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和角色认同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有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这些为儿童的性格形成提供了条件。童年期的各种体验和经历都会使儿童形成不同的性格。在童年的各种经验中,尤以父母和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为重要。这里以鲁迅和胡适的性格为例来分析童年经历对性格的影响。

鲁迅刚正、峻刻、犀利、孤独、硬气,并关注于阴暗面。他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与社会黑暗作了深刻的解剖,犀利的鞭挞,乃至孤独绝望的反抗[13](P46)。那么鲁迅有着怎样的童年,而这又是怎么样影响他的性格形成的?鲁迅13岁前,祖父是内阁中书,父亲是秀才,家中有40多亩水田。1893年,祖父科场案发,其家顿时天塌地陷,家境彻底败落,完全依靠外祖父家。此后,父亲经常酗酒消愁,在加上吸食鸦片,长年卧病在床。父亲生病期间,鲁迅与母亲相依为命。鲁迅常从忧愁的母亲手中接过当物,奔走于当铺和药店之间,以此维持生计。在世人的白眼中持续了三年,直到父亲去世。家庭的不幸,加上世人的势力、刻薄,使童年鲁迅长期处于压抑、孤独、愁苦、沉痛、漆黑之中。久而久之,鲁迅就形成了孤独、忧郁、惯于注视阴暗面的性格。但是与鲁迅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适。鲁迅和胡适同为20世纪的文化巨擘,都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对于鲁迅、胡适来讲,童年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两位后来叱咤风云的新文学主将,早年都经历过家庭的由盛而衰。但是同样的生活遭遇却造就了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胡适的性格更多的是谨慎、软弱、顺从和儒雅[14](P67~69)。胡适的家族本来是以经商为业,直到其祖父一辈才步入读书人的行列。其父胡传在科举不中的情况下,开始了从事边疆事务。凭借自己的努力,官至知州。可是在胡适尚未满四岁的时候,传来了胡传战死的噩耗。“他留给小胡适的,只是一个伤心的故事和带有遗传基因的富于开拓的热情。吃苦耐劳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务实精神以及一张好好读书的遗嘱。”父亲死后,一方面家庭生活尚可维持,还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胡适不是家中的长子,他只是继室所生的幼子,而他的几位同父异母的哥哥都已经成人。因此胡适没有像作为长房长孙的鲁迅一样去过早地经历社会的艰险。但是由于父亲的去世,使得母亲在这个大家庭的地位显得很尴尬,在这个大家庭中,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嫂子的脸色。母亲的经济受到限制,但只能委曲求全。在胡适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母亲的“格外容忍”使得胡适学会了顺从、适应和忍让。因此,这样特殊的家庭生活,过分的谨慎使得胡适也显得有些软弱。

鲁迅和胡适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但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由于童年的经历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

三、童年经历影响一个人的领导风格和创作风格

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童年经历和领导风格的研究,都表明童年经历对领导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领导风格是指以追求领导有效性为目标,以领导行为为基本表现形式,以领导活动过程为载体,渗透了领导者的经历,并具有一定可塑性和个性化特征的领导行为方式[2]。陈慧通过对童年经历和领导风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至少存在着以下的关系: 其一,童年期是个体思维方式、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其二,童年期是个体各种能力和气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同伴交往等影响个体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个体的个性心理会影响到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其三,童年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积极的道德发展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性可以作为度量个体与他人交往水平的一个指标[2]。个体的社会性较高,则会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领导风格中对待员工的态度体现的就是一种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领导风格和童年经历有着密切联系。在童年的经历中,父母的言行和教方式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家庭教养方式作为影响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领导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提高个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我克制能力,易产生合作型、民主型的领导风格;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导致个体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人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容易产生强制型的领导风格,如蒙牛乳业的牛根生。牛根生是由养父母培养长大的,养母对他要求非常严厉,并多次对他强调:“人千万不能懒惰,你眼里要有活,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去做,不要依赖父母。”所以牛根生从六岁开始就干起了家务活。凡是力所能及的活他几乎全干了。倘若有一件事情没干好,他就会遭到养母的严厉斥责,或罚站或罚跪,有时甚至挨打。养母还经常会给牛根生讲一些历史典故,向他传递孝、悌、忠、信、礼、义、廉等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养父母对牛根生的教养方式属于专制型。这种教养方式使得牛根生的性格体现以下特征:善于自我控制,有较强的责任心,独立性强,但控制欲也较强,与下属的沟通不足,体现出强制和权威型领导风格的特征[2]。

在童年的经历中,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还有同伴对个体的影响。同伴关系同样也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同伴接纳是儿童同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者指出,在同伴中受欢迎儿童大都倾向于成为优秀的社会问题处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对他人的支持者[15](P24~29)。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自信心,对于合作型、民主型和教练型领导风格的形成有帮助,如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马云在回忆自己童年时,就说,他很看重友谊,小时候经常打架,不是爱打架,而总是替朋友打架。马云的朋友可谓是遍天下,正是因为朋友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马云有着很强的社会性和交往能力,并且善于团结自己周围的人。他的热情和号召力为他赢得了权威,他的合作能力也表现在他懂得如何与员工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他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合作型领导。

对于不同的行业,童年的经历对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文学创作者,童年对其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冰心、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坛同时出现的第一代女作家,且同为文学研究会成员,文学主题几近相同,但是由于两人的童年经历迥异导致其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家庭的温暖和充足的母爱育成了冰心善良、温柔、文雅的性格,造就了她崇尚“爱的哲学”,试图用爱来化解一切矛盾。不幸的童年和母爱的缺失赋予了庐隐敏感、悲哀、倔强、愤世嫉俗的性格,一生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悲哀凄凉对世事不平的情绪始终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成为她作品的主色调[16](P48~54)。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非常开明而温馨的大家庭,父亲对其呵护有加,母亲思想开通,把一腔爱意都倾注在家庭中。庐隐也出身于宦官之家,父亲虽然是前清举人,而母亲却是一个不曾读书的旧式女子。凑巧的是,她在出生那天,外祖母离开了人世。因此,迷信的母亲便把她交给了奶妈抚养,并认为她是一颗灾星。从此她开始了童年的苦难生涯。童年经历的不同造就了她们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与庐隐有着相同写作风格的是萧红,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 年代文学洛神”。1911 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早逝,使得年幼的萧红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抚爱。祖父的去世,“家”这个温馨的字眼也就随之而在萧红的意识世界里消失了。不幸的童年经历使得萧红的作品充满了对“家”的渴望,她的笔下有一大串没有“家”的归属感的人物。她的作品多数集中在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深刻探讨,都充分体现出童年创伤性体验对她内心情感世界的深深触动[17](P40~45)。在音乐创作方面,童年经历也会对其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侯庆琦曾对冼星海的音乐创作风格进行过分析研究。冼星海未出世之前父亲就已去世,他与母亲和祖父生活在一起。在他七岁时,祖父也去世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可见,冼星海童年时期的父爱是缺失的,而母亲和祖父对他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父爱的缺失对他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有祖父的细心呵护。他的母亲一生饱受苦难,却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了儿子身上。童年经验塑造了冼星海的两种性格:一种是沉稳、内敛;一种是坚强、乐观。这对他有着直接的影响,冼星海的作品中显示了积极乐观、热情开朗的一面,他不遗余力地为中国人民的抗战纵情高歌。这都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8](P306~307)。

综上所述,童年经历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童年期儿童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梅珍兰.童年的意义、困境与出路[J].全球教育发展,2013,(3).

[2]陈慧.童年经历对创业企业领导风格影响分析——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3]Friedlander,S. History and Psychoanalysis[M]. New York: Holmes & Meier,1978.

[4]McAdams,D.P. & Ochberg,R.L. Psychobiography and Life Narratives[M].Durhan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9.

[5]周宁.心理传记学探新[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舒跃育.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

[7]罗小年,王高华.童年精神创伤: 一个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3,(1).

[8]郭兰婷,张志群.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7).

[9]Rotenberg,K. J.,MacDonald, K. J., & King, E. V.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during middle childhood[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4, (3).

[10]Asher, S. R., & Paquette, J. A. Loneliness and peer relations in childhood[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3).

[11]Heinrich, L. M., & Gullone, 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oneliness: A literature review[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6,(6).

[12]William Todd Schultz. Handbook of psychobiograph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13]赖晨.鲁迅的批判性格源自童年[J].文史博览,2011,(7).

[14]平原.童年的烙印——从童年经验看鲁迅, 胡适文化性格的差异[J].美与时代,2005,(6).

[15]穆岩, 苏彦捷. 10-12 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6).

[16]翟瑞青.不同的童年 迥异的艺术世界——冰心和庐隐比较[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2).

[17]翟瑞青.童年经验和萧红的文学创作[J].山东社会科学,2012,(008).

[18]侯庆琦.童年经验对冼星海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1,(Z02).

〔责任编辑常芳芳〕

猜你喜欢

三毛胡适经历
胡适的美国恋情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犟牛“三毛”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我和“三毛”比童年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