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2014-03-11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价值政治思想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基本内涵包括其概念辨析和特点分析,这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逻辑起点。

1.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概念辨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价值表示着客体的属性或功能是否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活动产生的文化引导功能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效用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具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发挥其文化引导力,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满足大学生对文化之需的效用关系。大学生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获取满足自己发展所需的政治认知与文化知识,会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文化功能对个人与社会的满足程度。

在1982年的第二届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在今天应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社会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具有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除了艺术和文学,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①由此观之,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引领并覆盖于人类的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出文化的痕迹。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社会文化走向的一种活动。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人类在阶级社会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自身特有的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阶级思想要占据统治地位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活动产生的文化引导功能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所需的一种效用关系。当其主体特指大学生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正是在满足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所需的过程中产生价值。

1.2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特点

1.2.1 传承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把优秀文化成果一代又一代地向下传递的过程。首先,这种传承性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们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其文化底蕴,培养爱国情感,提高爱国意识;同时,这种传承性表现在意识形态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再有就是对道德文化的传承。人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伦理规范,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外化为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不断传承下去。

1.2.2 渗透性

社会主导文化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文化具有引导力,当人们获得新的知识与思想时,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潜移默化中,人们在不断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渗透性。

1.2.3 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时效性是即时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有即时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政治思想,会以此来促进自身思想完善,并以此指导自身实践行为,这样便可以立即产生个体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长期性。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灌输”的政治思想,并且经过内化,把其转变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并且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实现现状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价值实现方面取得的成就

2.1.1 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提升

中央于2004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标志着我国加大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大学生个体思想素质有所提升。首先,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大学生爱国意识得到提升。高校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们自觉维护祖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再次,高校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大多数大学生遵守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在生活中做到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③。大学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得到有效实现的外在表现。

2.1.2 社会的长远发展获得高素质人才保障

当今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的基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了社会极大关注,其文化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首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传承,多数大学生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能够进行辨别,摒弃其中的糟粕文化。其次,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进一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许多大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他们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促进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社会长远发展得到保障,正是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有效实现。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本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标准有待明晰

传递什么样的文化是教育一直考虑的问题,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基本内容是其有效实现的首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基本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存在着标准不够明晰的问题,它从起点上影响其文化价值实现。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即对某种或部分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或排斥与舍弃④。当前社会处于多种文化并存发展又相互冲突的时代,却尚未形成文化选择准律,造成教育者自身价值观混乱,其结果就是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难以分辨,得以共存。在多元文化时代,将多种社会文化整合成大学生共同思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在现实中,存在片面宣扬主流文化,否定亚文化的现象。文化整合标准的缺失导致许多人以保守的心态对待各种文化,无法做到明辨优劣,难以吸收各种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基本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标准问题亟需解决。

2.2.2 文化传播通道不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由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的散布过程。文化在其扩散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发起者—接受者”的传播通道。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实现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发起,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大学生接受的有效的过程。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文化传播通道不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发起者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然会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反之,则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升起到相反的作用。许多思政课教师忽视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从文化传播源头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需借助一定中介得以传播实现。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加以重视,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影响大学生的接收效果。在作为文化接收者的大学生之间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主体意识丧失,难以实现与教师的双向互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

2.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现实转化能力较弱

文化只有实现其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它才能体现和发挥出巨大的现实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其文化价值实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实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实现的一个障碍就是其现实转化能力较弱。在高校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性。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少等,其后果就是很多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作为一种理论,而未理解其深刻内涵,不能内化为心中的道德准律与政治立场去指导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作为一种空洞的语言而存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观念向现实转化的能力较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原因。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实现途径

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以一定文化方式,用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的文化层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对大学生的意识塑造起着直接的作用。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意志力相对薄弱,因此应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积极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更加认同并拥护主流价值观念,激发其爱国热情。同时,在对多元文化的选择与整合过程中,还要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引导亚文化,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原则,分清精华与糟粕,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多种优秀文化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保证思想政治文化价值的有效实现。

3.2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文化引导力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的文化引导力直接影响到文化价值的实现程度。教师文化引导力的强弱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缓解教师授课压力,给予其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创新有利于他们自身文化引导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育,将学生当做容器进行灌输。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变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大学生,提高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文化引导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有着重大意义。

3.3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的自觉认识⑤。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在高校中,必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使他们独立、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首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其次,要注意培育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反对一味地“灌输”,要让他们在“自知”的基础上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对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兼容并包。文化自觉是大学生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关键要素。

3.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大学生文化实践。“正因为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贯穿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始终,才使人的心理机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瞭望到它的存在,并通过反思和抽象,建构起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关注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观念向现实的转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术论坛、学生社团等形式宣扬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文化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提高其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对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交流,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达到更深层的认识,并外化于行为实践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注释】

①[加]夏弗.文化:未来的灯塔[M].退肯汉:金刚合金出版社,199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9.

④顾友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及其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⑤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

⑥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9.

猜你喜欢

价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