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国勤:父母是个样不学都会像 《正衣冠,记家规》见证家风保廉

2014-03-11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衣冠家规检察官

赵国勤:父母是个样不学都会像 《正衣冠,记家规》见证家风保廉

《正衣冠,记家规》原是组照,讲述检察官王锐廉洁从检、严于律夫、严于教子、夫妻互廉互助的故事。“家风并不能反映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但它是一种标志、一种境界和一种觉悟。”快门随心门一起开启。作者赵国勤,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检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

背景故事

王锐,2001年参加工作,现为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办公室主任,曾在公诉科工作近13年,荣获河南省十佳公诉人;其夫张航,1999年参加工作,基层公安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教导员,曾获二等功,河南省中原卫士;其子张伯尧,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

说起制定“家规”的缘由,王锐认为,夫妻二人在平时的案件讨论、工作交流时,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公诉工作和刑侦工作都处在风口浪尖,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必须有敢于碰硬的勇气,有敢于打破亲情关、金钱关、关系网的骨气,有执法如山、清廉如水的操守,说到底就是要树立法律权威,坚持一个“廉”字。

因此,要支持对方的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一名真正的“贤内助”!珍惜彼此的前途和名誉,常在耳边吹“廉洁”清风,帮助把好“廉洁关”,时刻督促对方自觉预防和抵制腐败。于是,他们共同制定了“廉政家规”:守清贫,不接受馈赠物品和红包;耐寂寞,不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保清廉,不以权谋私;夫妻相互监督,共建幸福家庭。全家人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努力把家庭建设成反腐倡廉的坚固堡垒,让家庭成为真正平安、温馨、幸福的港湾。

检察官王锐这种自筑廉风墙,倡导新风尚之举,实在令人钦佩。应该说,党的领导干部为官是否清廉,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与其朝夕相处的配偶。因此,一个真正的“贤内助”应当帮助夫(妇)君把好“廉洁关”,时刻敲打严于律夫(妇)的边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检察官王锐一家“正衣冠、记家规”的故事,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有感于此,作者拿起相机,以期通过镜头,把释放正能量的“家规”传递给更多的人。

创作感悟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综观眼下各地查处的大案要案,不少都是家庭窝案、家族窝案。领导干部的堕落犯罪,往往与家庭成员的怂恿密切相关,或者说与家庭成员的首先犯错误、犯罪密切相关。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经常是他的整个家庭腐败堕落的表征。

有人说,谈家风,说廉政,似乎都是英雄或模范的事情,其实我想说,廉政,就在我们身边。

走进王锐的家庭,作者被此类富有生活气息、带有生活烙印、含有生活印迹的廉政典型而感染,但是,更让他感动的是,这家夫妻共同坚守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父母是个样,不学都会像。”王锐的廉政家风,从孩子的早期教育抓起,可谓殷殷深情。正衣冠,记家规,通过家庭助廉在家庭中的“柔性力量”,营造良好家风,维护家庭和睦,不仅能管好自己,严于律夫(妇),还能教育好孩子。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用好家庭助廉这把“温柔”的刀,斩断腐败的根源,就不会再有刘铁男的悔,刘志军的痛……

家是避风港,廉是守护神。家风并不能反映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但它是一种标志、一种境界和一种觉悟。

猜你喜欢

衣冠家规检察官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衣冠中国:循礼与寻美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重磅推出中国检察官数字阅读APP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家规
上海检察机关第一届“十佳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