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及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014-03-06柯玉叶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护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柯玉叶,陈 飞

(湖北医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护理专业大学生大学医学类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未来职业中,要满足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双重需要,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备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随着年代的推移,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更值得关注[1]。总体上来说,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心理问题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呈下降趋势,即低年级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2]。另外,有研究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格的良性发展,改善了其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对其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3]。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全校通选课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主,辅以一些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活动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尚未发现关于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的研究。同时,以往研究也发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5]。心理健康意识,反映了一个人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认知,会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6]。因此,本研究拟以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和心理健康现状,以便为护理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 H省四所医学类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汉族463人,少数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认知问卷》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情况,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自编心理健康认知问卷,共11个题目,如学校是否应开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测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 )》[7]。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址,兴趣爱好和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为UPI问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选择,60个项目,4个为测伪题,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史等。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

二、结果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占 92.0%,有79.6%的护生认为本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合理,82.1%的护生认可他们的心理教育课程老师,并且有87.5%的护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73.9%的护生认为心理咨询有效。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这一问题,有45.2%的被调查护生同意这一观点,54.8%的被调查护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造成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 48.9%的护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问题,33.0%的护生认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8.8%的护生认为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还有 9.3%的护生认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见图1。针对这一现象,有57.7%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个人,20.0%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占 17.5%,还有4.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见图2。

表1 560名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情况

不正常”这句话对否 不对 533 95.2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是 253 45.2否 307 54.8教育体制问题 185 33.0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溺爱 49 8.8大学生自身问题 274 48.9其他 52 9.3国家 98 17.5加强护理专业心理教育的主体学校 112 20.0家长 27 4.8个人 323 57.7

图1 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布

图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计算调查对象的UPI总分,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14.85分,见表2,基本分布情况如图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小于20分占调查人数的70.4%,见表2。

表2 560例调查对象UPI得分情况(n=560)

表3 560例调查对象UPI得分情况(n=560)

图3 560调查对象UPI得分分布情况

三、讨论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认可度、心理咨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说明,被调查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和认可的态度,总体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对于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不足,综合反映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意义。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目前社会本身对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认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存在很大的歧视,如“被精神病”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容易谈“心”色变。

(二)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按照UPI的评价细则,总分大于等25分的被划定为A类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持续的进行心理咨询,本次调查中这类学生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类高校大学生 UPI测试的比例。如刘雪珍等人对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比例仅为9.6%[9]。总分在20-25分的被划定为B类学生,这类学生没有严重心理问题,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本研究中约占11%。总分小于20分的被划定为C类学生,这部分学生被认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约占70%。总体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接近30%,这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乐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一项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 62%[10]。

(三)对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随着社会对护理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给护理教育改革的带来了新的挑战,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未来职业环境中的特殊性,如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压力,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情绪调节等基本心理健康常识与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护理专业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并且在某些方面也低于医学专业学生。这些研究结果给目前护理高等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决定着出现心理问题后心理求助的可能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广泛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网络等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澄清心理健康的误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其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护理工作本身也承担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而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目前多数高校仅有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两门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建议未来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与咨询等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有显著提升的同时,心理健康护理能力也有提升。再次,也可以在以下方面增强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11],如根据不同家庭背景、性别和地域等,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导师心理健康负责制,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等。

[1] 刘晓芹,梁虹,徐首庄,等. 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校医,2005,(3).

[2] 化前珍,尼春萍,刘芳娥,等.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水平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5).

[3] 姚斌,王勇,王挺.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4).

[4] 魏然.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

[5] 王椿阳.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

[6] 钱铭怡,马悦.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2,(12).

[7] 樊富珉.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C].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3年年会论文汇编,1993.

[8] 吴先超. 不同心理健康意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中国临床康复,2005,(44).

[9] 刘雪珍,罗之勇,钟乃良,李培红. 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及教育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12,(3).

[10] 董胜莲,刘海娟,陈长香,等.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06,(2).

[11] 柯玉叶.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 护理研究,2011,(5B).

猜你喜欢

护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