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2014-03-06韩国威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务外贸国际贸易

韩国威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针对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合适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以有力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从2006年起就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深入开展社会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础上,提炼出针对本专业的双对接、双师资、双证书、多方向就业的“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突破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专业的发展。

一、基于社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明确本专业为哪个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则是明确胜任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1]。

经过调研和研讨,我们把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面向的核心工作岗位,把外贸业务助理、银行外贸业务专员作为该专业面向的一般相关工作岗位,并对这些岗位进行了描述(见表1)。圈,辐射全省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进出口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销型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熟悉外贸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开发与维护、外贸单证填制、外贸业务跟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商务助理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调研和研讨的结论,我们从基本素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职业态度四个方面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归纳(见表2)。

表2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表1 岗位描述

在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基础上,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为:本专业立足湖北省1+8城市

6. 具有一定的信息资讯收集整理能力、工作计划制定能力;7. 具有较强的计划实施能力,高效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8. 专业决策判断能力;9. 反思检查和自我评价能力;10.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11. 创新能力。职业态度1. 积极、乐观、对事业充满希望;2. 谨慎、负责、爱岗敬业;3. 吃苦耐劳、勇于创新。

二、“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要点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采用“双对接、双师资、双证书、多方向”的“三双一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吸收企业实践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有效机制,并实行多层次的双向融合,将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仿真教学环境与现实工作场景对接,综合运用源于外贸行业的真实案例和外贸模拟实训软件打造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让学生全面体验外贸工作,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学院充分利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用“双师资”来培养学生;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实施对证施教、对岗施教,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贸岗位能力要求相融合,真正做到双证融通;针对外贸领域各种岗位间的关联性,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多项职业技能,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努力实现学生的“多方向”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等等环节都是紧密围绕岗位对职业能力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和展开的。

(2)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三个相对权威的职业资格证纳入人才培养的考证项目,让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采用“赛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课程教学的常规项目之一,探索“赛训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4)积极与外贸企业合作,广泛吸收外贸行业的资深人士和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努力扩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渠道。

三、实施“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1.面临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在解决学生校外实习上存在困难,工学结合遭遇瓶颈。令人堪忧的外贸形势直接导致外贸企业用人需求增速放缓,在校生到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亦随之减少。再加上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存在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较低,外贸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困难等问题,导致外贸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不强,即使接受了也不放心让实习生全面开展业务,学生不能深入了解整个业务过程[2],这样不仅增加了在校生到外贸企业实习工作的难度,而且实习效果也不佳。

(2)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在课程开发以及专业新方向的开拓上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存在外贸从业经历不长,业务能力差的问题,兼职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的问题。

(3)在对岗施教、双证融通的问题上,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虽然我们经过认真地挑选,将现有的相对权威的职业资格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考证体系,但是这些职业资格证的发证机构仅仅是组织职业资格证的统一考试,不能在开发职业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将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与岗位标准进行对接,这就导致简单的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対岗施教。

2.问题应对策略

(1)在传统进出口贸易遇冷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外贸行业的新热点,开拓新的专业方向。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面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这一外贸新形式,我校国际贸实务专业敏锐的把握时机,在“跨境互联网零售出口”这一方向上进行开拓,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面向,突破人才需求瓶颈。

(2)在针对外贸企业难以管理实习生的问题上,我校专门制定了实习生量化考核方案,并由学校指派专人和企业人事部门一起对实习生进行考核。针对大多数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3],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

(3)针对学生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实习收获小的问题,我们将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作为学生毕业前的必修课业任务,与此同时引入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通过赛训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全面体验外贸业务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在仿真实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4)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策略,建设专业师资队伍“135工程”,即组建由1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引进有资深外贸行业背景的专业带头人;其次,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双师素质;最后,积极开展专兼教师配对工程[4],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共同负责专项实训教学和实践考核。

(5)针对本专业核心岗位缺乏岗位标准,课证融通与对岗施教衔接不畅的问题,本专业通过组建职业岗位标准开发专家委员会,对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立核心岗位的岗位标准[5],在此基础上依据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开展职业资格证考前理论和实操培训。

四、“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按照“社会调研—岗位群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找到了适合本专业的“三双一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细节上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提炼的“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促进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灵活运用仿真实训解决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就业率尤其是专业对口就业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 陈伟芝.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 王瑞荣. 基于 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对外经贸,2012,(9).

[3] 黄安平,江荣华. 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 储玲.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三阶段,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5] 章安平,方华. 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实务外贸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