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 《傲慢与偏见》中书信的运用

2014-03-06白薇臻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奥斯丁达西傲慢与偏见

白薇臻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试探 《傲慢与偏见》中书信的运用

白薇臻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在这本精致的作品中,优美的书信成为不可忽视的工具,人物间书信的交流贯穿了整部作品,让全书笼罩在浓浓的墨香中。同时,书信的运用在描写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简·奥斯丁 书信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得意之作,作者在一八一三年的一封信中称它为自己的“宝贝儿”。在这部作者十分钟爱的作品中,书信频频出现,并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写信和读信是各位主人公所不可缺少的活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也仿佛在书信浓浓的墨香中,经历过挫折和坎坷最终落下幸福的尾音。

小说中的书信大概从第二十一章开始不断出现,可以窥探到大致面貌的书信有二十一封,其中长篇书信不少,有三四封信都在千字以上,有的甚至长达近5000字。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彼此之间几乎都曾以书信的形式相互联系。透过这些书信使我们得以窥探到人物内心的世界、性格的秘密和情节的发展变化,作者用这些细致的点缀使这件“象牙雕作品”更加的精致和美观。

一、间接描写人物性格

爱·摩·福斯特在《论奥斯丁——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中认为奥斯丁“是个微型画家,但她的画从来不是平面的。她所有的人物都是圆的,或者是可以向圆发展的”。的确,在《傲慢与偏见》中,书信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作者让人物直接走到舞台中央,并从言语之中展现自我性格的特点。当这些性格秘密并非通过作者或者主人公之口传达,而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我们作出判断时,人物的性格也随之饱满起来。

小说中性格并不完美的柯林斯牧师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便是通过一封寄给班纳特先生的信。“他的第一封信也是一幅自画像,他后来的言行(和书信)只不过是进一步的自我暴露而已。”①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呢?因为在这封信中,他用了众多拗口的词句,“笨拙、累赘而又装腔作势的文风”②,并竭力装作高尚以显示对班纳特一家人的慷慨,却在对咖苔琳夫人的极力奉承与谄媚中不攻自破:所有的言语不过体现了他的骄傲自大又趋炎附势的嘴脸。果然,柯林斯随后的每次出现不过是一次次加固了大家对他的这种看法,《傲慢与偏见》第二十九章罗新斯庄园的一次宴请和饭后的一桌牌上,柯林斯无时无刻不对咖苔琳夫人现出谦卑和阿谀奉承的谄笑,甚至“他赢一次要谢她一次,如果赢得太多,还得向她道歉”③。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却刻画出这样一个卑下、愚蠢的传教士的形象,让人想起第一封已然暴露其本性的素描像,不禁会心一笑。对于这样一个“一身兼有了骄傲自大和谦卑顺从的两重性格的人”,作者又通过其后的两封信给予幽默的讽刺。第二封信是他在丽迪雅私奔之后发来的慰问信,第三封信则来自于得知达西有可能和伊丽莎白订婚之后,柯林斯对伊丽莎白及其门户的极力贬低不过是对咖苔琳夫人的谄媚,甚至于他娶太太也正是因为咖苔琳夫人要求的,“为教区树立一个婚姻的典范”,这和他在信中表现出的形象如此吻合,而我们透过书信只是更加确定他不过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内心自卑的矛盾体。奥斯丁用一封封书信,生动刻画了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的各位主人公,让他们自己开口说话,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展示自己性格的变化,从而令人物形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司各特曾经在书简中评价奥斯丁说:“……这位年轻的女士擅长描写平凡的生活的各种纠葛、感受及人物……但是那种细腻的笔触,由于描写真实,情趣也真实,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我就做不到。”④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讲述了“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四段婚姻,而它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反倒是常常经受波折。正如司各特所说的那样,奥斯丁在描写这些突转时,并不是用令人惊奇的场景带给人震撼,而是将其幻化为一封封书信,用细腻的笔触才能使这些情节的突转是诚恳而令人信服的。

作为另一个优秀女性的代表,吉英和彬格莱相互爱慕。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这种美好的情愫就不断生长,吉英和伊丽莎白数次亲密的交谈都显示了一个坠入情网的少女的甜蜜。和高傲的达西不同,同样真挚热情的彬格莱对吉英也有所回应。就在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班纳特小姐就接到一封从尼日斐花园寄来的信”,这封信却告诉我们彬格莱一家竟然悄悄地搬走了,并且有可能和达西的妹妹成就另一段婚姻,这对读者的打击恐怕并不亚于吉英。同时,这种突发状况也制造出一种悬念,吸引读者急于寻找答案,从而使故事更加波折,富有戏剧性。

小说中班纳特一家发生的最严重的事件当属小妹丽迪雅与韦翰私奔。然而作者仍然通过一封信拉开并不光彩的序幕,这却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幸福结合埋下伏笔。自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后,反而想要靠近他、了解他,于是便有了彭伯里的相遇和交往。就在一切将要好转时,来自吉英的书信却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吉英在两封书信中告诉她丽迪雅私奔的噩耗,这对班纳特一家无疑是极为不光彩的事,而且就其后丽迪雅留给弗斯脱太太的信来看,她的确放荡而又愚蠢。这不禁让人对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未来十分担忧,在发生这样的事后,一个看重门第的年青人能否对这个已经抛却偏见的女孩儿坚守自己的爱情呢?作者在随后用几封嘉丁纳先生的信交代了寻找和谈判的经过,也使这件事以给韦翰钱财、丽迪雅与之结婚而告一段落。

在小说中,几乎每一个转折点都由一封信作为开场,这些书信将故事一次次推向不同的走向,不断制造悬念,从而展现出小说情节最复杂又最生动的部分。在书信中,读者往往跟随写者回顾过往的片段,也一起寻找悬念的答案,最终抛弃傲慢与偏见,看到爱情最初的模样。

三、拉近读者与写者的心理距离

书信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体,在信中人们可以追溯过去,畅想未来。同时,书信也是读者和写者心理互动的工具,通过写信和读信的过程,往往是心灵交流的绝佳方法。在这部小说中,书信的出色运用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的读信人一同感受瞬间的情感变化,拉近了读者与写者的心理距离。

达西写给伊丽莎白的信可以说是本书最为重要的书信,这封信标志着达西和伊丽莎白互相打破傲慢与偏见的壁垒,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最终收获真爱的开始。达西在这封长信中针对先前伊丽莎白对自己毫不客气的指责一一提出自己辩解的理由。这封信无疑令伊丽莎白十分震惊,作者在随后的一章就生动地描写了她的种种心理变化和行为动作。蒙住达西面孔的偏见的面纱被一点点掀开,最终出现在伊丽莎白面前的是“风度翩翩、辞令优雅”的绅士。

小说题为《傲慢与偏见》,其实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如何打破傲慢的假象和带有偏见的观点,重新探求人的自我认知的问题。因此,这封信同样也是探求的开始。从一开始的舞会起,我们何尝不是和伊丽莎白一样认同达西的倨傲不讨人喜欢呢?甚至韦翰刚出场时也被他故作正派的气质所迷惑,从而相信他编造的鬼话。然而,随着这封几乎占了一章的书信出现后,作品之外的读者也和伊丽莎白一样开始审视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不免觉得惭愧。而“整个《傲慢与偏见》的故事都是建筑在人物的主观臆想和现实相左的基础上。现实本身就这样对人们的判断、愿望和行动搞恶作剧、进行捉弄,暗示人们的认识和能力的局限”。⑤

四、灵活转换叙述视角并丰富了叙述层次

和通常用于讲述的第三人称相比,书信总以第一人称写就,这就使得同样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亲切。我们一路跟随着伊丽莎白,通过她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人和物,所以看得到达西傲慢的性格特点,也甚至和伊丽莎白一样反感于他求婚时依旧冷漠的高姿态。如此一来,我们对于不管是达西还是韦翰的看法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伊丽莎白。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滤镜观察,便不免也存在一种认知上的偏见。于是,作者便巧妙地通过书信转变了叙述的视角。

当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误会达到顶点时,一封书信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达西即使还有倨傲,却在信中诚恳得为自己解释。当我们和伊丽莎白一起读信时,叙述的视角就由读信人变为写信人。这种转换毫不生硬,如此自然又合情合理,同时也将作品外的读者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读者和伊丽莎白的心情同时发生变化,也和她一起追溯过往,由此发现自己已然被同样的偏见束缚太久了。同时,同一件事情或许通过不同人的视角看待往往会呈现不甚相同的模样。于是,书信的讲述为同一件事提供另一种可能,从而使其更加完满和丰富。

另外,书信的运用增加了叙述的层次,达西和伊丽莎白“二者的互动关系为叙述层次第一层;而达西写给伊莉莎白的信不止一个读者,小说外的读者即我们与达西构成了第二个叙述层次,不是通过他人的转述或是从伊莉莎白的眼睛来观察达西,这就为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点。”⑥小说中的人物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感情,不必受到叙述者的干扰,从而拉近读者和人物的心理距离。“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交替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客观冷静而又真实可感的文学世界,颠覆了传统的讲述方式。”⑦

五、书信运用的独特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书信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书信文化,尤其是女性书信文化。黄克琴在其论文《欧洲女性书信文化漫谈》中就曾指出17至18世纪的欧洲的曾经掀起了女性的书信热。而“在奥斯丁生活的那个时代,国家的邮政系统已经建成,大众书信也随之普及,成为一种时尚。私人书信的出现在扩大人类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的同时,也为文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⑧

其次,大量的书信也暗示了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在小说中,书信的出现并不只带来轻松愉悦,而其后隐藏的深深焦虑总是萦绕在女性身边。

在奥斯丁的时代,女性总被期望成为温柔顺从的 “淑女”,即便结婚以后也需扮演“家庭天使”的角色,因此,吉英和彬格莱虽然两情相悦,却在一次次的误会之中差点错失情缘,其原因也在于他们不能互诉衷肠,只能通过书信这种间接的形式,在只言片语中互相揣测。吉英即使再钟意于彬格莱,作为“淑女”的她却只能在一次次的等待之中独自经历着爱情的悲喜。女性等信时的焦虑、读信时的不安使得女性与书信之间呈现略紧张的关系,奥斯丁正是通过此告诉读者,在那个年代,男性才具有选择权,而女性或许只有拒绝的权利,除此之外不过是漫长或无尽的等待,就如只能依靠王子解救的睡美人。在两性交往之中,女性显然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

不可忽视的是,在奥斯丁的年代,女性的社交范围无疑也是狭窄的。即使是一心想要金龟婿的班纳特太太也只能通过班纳特先生的介绍才得以接近彬格莱。在全书的小高潮——丽迪雅私奔的闹剧中,这种束缚就愈加明显了。由于社会教规的限制,她们无法外出寻找亲人,每天只能焦急如焚地等待父亲的来信告知她们最新的情况。寄希望于一封封书信之中,这种焦虑和束缚正是被奥斯丁通过书信悄无声息告诉读者的。在书中,女性无法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甚至写信的过程中也总担心被打断或被看见,由此陷入书写的焦虑。人物的困境实际也暗示了作者创作的困境。在奥斯丁写作的年代,女性显然还面临着诸多束缚,她们没有主动追求爱情的自由,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这是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和现实,奥斯丁对此无疑做了深刻而又严肃的思索。

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表达自我感情和与加强与他人的相互联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除了这些日常的功效之外,在描写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重要作用无疑是小说中的典范。

注释:

①朱虹.《傲慢与偏见》序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1.

②朱虹.简·奥斯丁和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欧美文学评论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0.

③简·奥斯丁.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91.

④⑤朱虹选编.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26.57.

⑥刘思思.尺牍之中有文章——解读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书信.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⑦运海红.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⑧罗杰鹦.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1.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黄克琴.欧美女性书信文化漫谈[J].天津外国语学报,1998.4.

[3]罗杰鹦.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6.

[4]刘思思.尺牍之中有文章——解读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书信[D].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5]运海红.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6.5.

[6]朱虹.简·奥斯丁和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C].欧美文学评论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朱虹选编.奥斯丁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8]高丽佳.论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D].吉林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奥斯丁达西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靖边气田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