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空世界下的自我对话
——谈《象棋的故事》中的思维解读

2014-03-06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白方棋谱物质性

沈 阳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真空世界下的自我对话
——谈《象棋的故事》中的思维解读

沈 阳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是一个奇妙的文本,它实际上应该叫《思维的故事》才对,象棋不过是一个工具,真正的故事主角是人的思维,而且是极境中的思维。表演思维的那个人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至少在故事的叙述者“我”那里是这样的。

真空世界 虚无感 自我对话

B博士家族是奥地利皇室的忠诚卫士,负责保护皇室财产。纳粹发现了他们家族的秘密,把B博士抓了起来,想方设法要得到这笔巨额财产。不过他们并没有用粗暴的酷刑来逼供,而是用了一种文明的方式。很快,B博士发现这种文明方式比酷刑还要不人道,酷刑至少还有别的人在面前出现,可是现在,他被囚禁在一个单独的牢房里,没有任何人与他交谈。在他的面前只有白白的墙壁,他的思维逐渐被虚无挤压,虚无要把他的正常逻辑思维挤出他的大脑,他预感到不用多久,他一定会把内心中的秘密全盘托出,因为他忍受不了这种虚无的压迫。虚无正以强韧的力量把他剩余的逻辑击溃,把他心底的秘密挤出来。这时,一个偶然机缘救了他。他在等待提审的时候,从一个党卫军军官的口袋里偷了一本书,是一本象棋棋谱。B博士依靠摆棋谱把虚无赶出了自己的思维,重新获得了清晰的逻辑,他觉得那些党卫军对他也尊敬起来,因为这是人的尊严的胜利。不过棋谱的棋局毕竟是有限的,当他把所有的棋局摆完,烂熟于心之后,这本象棋书再也无法满足他的需要了,思维再次产生空隙,虚无再次乘虚而入。为了对抗虚无,B博士铤而走险,把自己的思维分成两半,分成两个自我,他再次获得了创造力,但是也使自己陷入思维混乱的险境,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反抗了虚无,却收获了疯狂。

一、B博士的真空世界——虚无感的压迫

在巴什拉的《空间的诗学》中,空间更多时候是一种灵魂的容器,在这种场所中,我们的灵魂与潜意识安居其中,享受着无比幸福的稳定感。而在B博士所处的具体的空间当中,这几乎是近似于真空的空间。这个场所被人为地抽离了所有的内容、信息,各种社会关系的信息、生产资料的信息、知识、情感等等信息完全被抽空,人被置于一个狭小而空洞的世界。人在其中唯一感觉得到的是自我的存在,而这种自我的存在在这种空洞的真空世界当中是如此的焦灼。此外,这种空间的背后隐藏了一种权利话语,那是纳粹法西斯的强权暴力,这种暴力人为地建构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把个体置于一个孤立的精神空间,对其精神进行残酷地摧残。

物质决定意识,同样,外在的物质的空间体验也在影响着个人内在的精神空间体验的形成,并且人会把外在的体验内化为内在的空间体验。当B博士处于这样一种狭小空洞的囚房时,身体被束缚于有限的空间,而精神却被投掷到无尽的空虚当中,他最大的痛苦不是被限制了行动的自由,而是被置于无边无际的虚无。“我就像潜水球里的潜水员一样,置身于寂静无声的漆黑大海里,甚至模糊地意识到,通向外界的救生缆索已经扯断,再也不会被人从这无声的深处拉回水面了。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没有什么可听,没有什么可看。我身边是一片虚无,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无之境,处处如此,一直如此。”在这样一个房间里,B博士唯一感受得到的是孤独与虚无,精神处于一种极度空虚与孤独的状态。在这种孤独当中,B博士的思维是清醒的,正是如此的清醒才愈加痛苦。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时间的流逝,时间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一天24个小时,一个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一天是86400秒,每一秒的流逝都伴随着思维的运转。除了思考——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没有别的事情可以打发时间。这就犹如把个人的思维置于茫茫的宇宙,空洞、辽阔而不着边际。空间的广阔性在这有限的狭小房间里得到了无限地扩大与绵延,这是人内在的精神空间的广阔,空洞而漫无边际。在这样的孤独的境地下,他没有任何一个“他者”可以进行对话,他不得不被迫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精神与灵魂。巴什拉曾说,空的抽屉是无法想象的,它只能被思考。同样,空的房间更是无法想象的,它并不仅仅是“只能”被思考,而且是“只剩下”思考了。“所有曾经的独处空间,我们曾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渴望孤独,接受孤独的空间在我们心中都是无法磨灭的。可以十分确切地说,存在不愿意将它们抹去,他本能地知道这些独处的空间是建构性的。”而B博士被迫面对的独处空间在难以忍受的孤独当中建构了他内在的精神空间。外在的囚房内化为他内在的精神空间,他犹如被置于自己的内心空间当中,这个精神空间被抽空、被人为地建构为虚无,因为没有任何新的精神食粮补给而备感焦灼,备受精神的折磨。这种精神空间留下的痕迹是,过去的空间体验仍然保留在他的潜意识当中,作用于他无意识的行为。当他在船上再次和琴多维奇下棋的时候,被琴多维奇阴险的缓慢逼迫之下,呈现出急躁的情绪,这种急躁的情绪使他不停地走来走去,“我”发现他走来走去的步伐划出了那个房间的大小。这种外在的空间局限性已经在个人的精神空间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至于B博士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划出那个房间的大小。B博士的精神世界也隐藏在他的身体内,他的身体也是一个空间,像贝壳一样的躯壳,隐藏与保护他的灵魂和他的秘密。

二、虚无中的自我对话尝试

在偷到一本棋谱后,B博士开始一种自我对话的尝试。研究棋谱的过程让B博士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然而棋谱很快不能够满足他了,因为一遍又一遍地把别人的棋谱研究得滚瓜烂熟了,对于别人的棋已经了然于心了,他需要下更多的棋来打发多余的时间。然而下棋是需要对手才能进行对弈的。在这种孤立的境地下,B博士在虚拟下棋时缺少一个“他者”,只有“他者”的存在才能够进行对话,才能够进行对弈。“我那可怕的处境迫使我至少尝试着把我自己分裂成黑子我和白子我,免得我被身边的一片可怕的虚无压垮。”B博士把几个月以来被人挖空心思地用孤寂折磨的愤怒、报复,狂热地投入到下棋的游戏当中。这种人为的自我分裂,使得B博士混淆了“自我”与“他者”界限,从而陷入了精神分裂的危险境地。以至于在和琴多维奇下棋的过程中,他的偏执狂又开始发作,情绪变得急躁不安,以至于在下棋的过程中出错,以为在另一个棋盘下棋。实际上B博士又回到了他内心的精神空间当中,与另一个“自我”在他特有的思维空间进行下棋。

茨威格把这种困境分析得很清楚了,他说:下棋是一种纯粹的思维游戏,毫无偶然的因素在内。因此,自己把自己当作对手来下棋,势必是件绝顶荒谬的事情。象棋的吸引人之处,归根结底不就在于棋局的战略是在两个不同的脑子里按照不同的思路发展起来的吗。在这场智斗的过程中,黑方根本不知道白方将有什么军事动作,而是一刻不停地设法去猜测并且破坏白方的作战意图,而与此同时,白方也力图抢先一步,对黑方的秘密意图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现在黑方和白方同是一个人,那么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反常的情况,那就是说,同一个脑子同时既要知道这件事,又要不知道这件事。这个脑子作为白方在起作用的时候,要能够奉命完全忘记它在一分钟之前作为黑方所想达到的目的和所想做的事情。这样一种双重的思维事实上是以人的意识的完全分裂作为前提的,那就要求人的脑子像一部机械仪表一样,能够随心所欲地打开或者关上。所以说,想把自己当作对手来下棋,就像想跳过自己的影子一样的不近情理。就是说,游戏的本质是双方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在现实的下棋实践中,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心灵,他们只知道自己所想,别人的想法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经验以及从此培养起来的感觉来猜测,他们天然的是对手。而现在,在B博士这里,却要把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这两个人实际上都是B博士一个人的伪装。这个伪装处于一种悖论的困境:一是在伪装的表层,两个我或两个人思维互不相通,他们视对方为敌手,这是表象层;二是伪装的底层,从思维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又很自然地知道另一方的想法,在两个人的下棋行为中,这种知道是通过猜测达到的,而这里猜测只是一个伪装出来的行为,知道对方的想法这件事情对双方来说几乎是天然的,这是真实层。

三、回归现实的自我对话的有限性

自我对话一定能达到智力的极致吗?我们看到作品里存在着两种思考方式:B博士的纯粹精神性思考,不假外物,世界冠军的物质性思考(冠军不会下盲棋),不能脱离棋盘进行思考;B博士自娱,世界冠军娱他;B博士无物质性目的,他是为了对抗精神的堕落,而世界冠军的目的是胜利,包括与之相联系的物质利益。茨威格的关注点无疑是在B博士身上。他的同情也放在B博士身上,他将尖锐的笔力集中于纯粹的精神性思考是如何产生的,它如何从现实性升到纯粹性(脱离棋谱),最后又如何导致精神分裂等等问题上。但茨威格并没有让他的同情心任意泛滥,他清醒地看到B博士的精神性思考在面对物质性思考时一定会败下阵来,因为真正的象棋游戏不是为了排拒虚无,而是为了获得胜利,游戏的本质已经偏向世界冠军一方了。在与世界冠军下棋的过程中,世界冠军恰恰利用了B博士的这个弱点,延长行棋时间,使B博士心理上很不耐烦,在头脑中自己下棋,导致头脑中的棋局与现实中的棋局完全错位,输掉了比赛

自我对话的现实限度:它可能在头脑中完成了无与伦比的自我训练、自我塑型,但是它自身内部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同时,由于它忽略了现实中的种种物质性因素或阻碍,也无法获得有力的现实支持。象棋的故事无疑是在两种思维方式对抗的背景中展开的。

一个人的自我对话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本我,但绝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化的本我,对话不能完全忽视物质性内容,以纯粹的形式主义形式思考。在自我不断超越自身的欲望时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超我在自我的一时疏忽之下突然登台亮相,胡作非为,最后以超我对自我的谴责而收场。

猜你喜欢

白方棋谱物质性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马丁的梦幻象棋之旅之得到棋谱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围棋棋谱的著作权问题探析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读《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有感
自拟扶正升白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左右十三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基于无锡宣卷的调查与思考
囚犯与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