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卡尔维诺评价《日瓦戈医生》的成与败

2014-03-06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日瓦戈帕斯捷尔纳克卡尔维诺

刘 菲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浅论卡尔维诺评价《日瓦戈医生》的成与败

刘 菲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伊始,作家卡尔维诺写作《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首创性地对该作家作品进行了辩证式解读。该评论结合作家时代背景,对小说中涉及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层剖析,逻辑严密,有褒有贬,为后人批评研究树立了典范。然这篇评论也存在着政治化、主观臆断化和片面化等错误倾向。

卡尔维诺 “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 《日瓦戈医生》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作视角为读者呈现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半个世纪以前,《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首次出版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与他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于1958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读书笔记(以下称“笔记”),首创性地对作家作品进行辩证式评论。这篇评论结合作家生活时代,在文本细读前提下,对小说中有关帕氏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对话、“史诗式”结构、知识分子与革命、帕氏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拒绝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层解读,几乎涉及到对帕氏进行研究的所有问题,论述严密,为后人对《日瓦戈医生》的批评研究树立了典范。

一、“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之成就

“笔记”开头,卡尔维诺便说明这部作品所引起的反应是“文学的反应而不是政治的反应”,以此表明自己的评论态度: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激起他钦佩”,只因为它在文学方面的巨大价值。暂且不论这篇笔记是否真如他所说不带政治色彩,至少在当时东西方冷战背景下,卡尔维诺这种对待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公正态度值得肯定和尊敬。

在对历史与革命问题的探讨方面,卡尔维诺也肯定了帕氏做出的伟大成就,但同样表达了“不满足和不同意的色彩”。①这表明他在后文关于这部作品的各方面讨论,不会一味肯定或否定,而会给予公正评判。

1.帕氏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对话

就帕氏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对话,卡尔维诺观点是“具有悖论意味”,他认为《日瓦戈医生》中的帕斯捷尔纳克,既奉行托尔斯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缅怀革命前的过去;又继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关注革命问题。

卡尔维诺指出,专注于对革命前夕历史眷念与回顾的苏联人民,若在社会变革面前将会有怎样的反应?帕斯捷尔纳克就这个问题首次给出了回应。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帕氏曾把目光投向俄罗斯文学传统托尔斯泰,但他对之的解读依然是“前卫”诗人式的。但在《日瓦戈医生》中,他借主人公的遭遇和思想探讨革命,字里行间处处透露日瓦戈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帕氏与十九世纪俄罗斯传统的对话是辩驳式的。然而,前卫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帕斯捷尔纳克终是难以分割的统一体,因此《日瓦戈医生》中革命问题本身与缅怀革命过去又是相互统一、难以分割的矛盾统一体,这也正是“悖论意味”的体现。对这个问题,卡尔维诺将作品文本与作家生平思想结合起来,辨证性地加以论述,这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独创性。

2.“史诗式”结构

对于《日瓦戈医生》一书的结构,“笔记”也给出了较有特色的评述。首先卡尔维诺认为小说具有史诗式的结构,是“一部构建得‘如同在十九世纪’、其情节跨越数十年、以大量篇幅描写社会的书”②,然而他又强调《日瓦戈医生》与一般史诗式小说不尽相同:一般史诗式小说的诗学张力必须落在“过去”,而《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现代叙述作品,“只能把其诗学力量倾注于我们生活其中的时代,揭示这时代作为一个决定性和无限重要的时刻的价值”③。因此,卡尔维诺指出帕氏的立场很难轻易简化成这类简单的定义,他的小说也不是一部“旧式”小说的观点,不管在当时或现在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之所以说它像一部“旧式”史诗式小说,在于《日瓦戈医生》的确在描写“过去”。这部小说有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编年史框架,几乎包括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所有重大事件,它又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俄国知识分子命运的一部艺术编年史,一部通过个人命运而写出来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生活史。然而小说又不仅描绘“过去”,从俄罗斯和苏联前卫运动那些血腥岁月中,作家不断进行反思,在对过去特定时代命运的揭示中保留了对现在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从这个层面上,卡尔维诺认为帕氏的小说不是“旧式”小说,或者应该更准确地说,不仅仅是“旧式”小说。

3.知识分子与革命

对于《日瓦戈医生》中知识分子与革命的问题,卡尔维诺花了大量笔墨作出了详细分析,虽然他得出了帕氏对苏联共产主义存拒绝态度这个值得商榷的命题,但过程中他提出的很多有价值论断也为以后的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首先,表现在卡尔维诺肯定小说上半卷中作者的代言人日瓦戈医生对于革命的热情态度。卡尔维诺认为,1905年革命对于帕氏来说是神话般的时刻,他在主人公身上也传达了这一看法。日瓦戈在一战中担任军医期间,看到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衷心欢迎十月革命,并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新政权的拥护。作者帕氏将社会主义比作大海,将个人单一的革命比作必定将汇入大海的小溪,这是他对革命的理解和期望,这也为卡尔维诺所肯定。

其次,表现在他分析了帕氏在革命后失望与幻灭情绪的来源。一是来自内战释放出的野蛮和残酷,二是使革命理想冻结的抽象理论和官僚空话。卡尔维诺指出,日瓦戈对1917年革命热情源自对一战的抗议,而作家本人也更加渴求现实生活,甚至把二战中“真实的恐怖、真实的危险和真实的死亡威胁”当作“某种积极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解读《日瓦戈医生》描绘的从1903到1929年中每一场战争、革命前后人们对革命抱有的不同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原因,可谓还原了那段俄国真实历史,也还原了帕氏真实的写作意图。

第三,表现在卡尔维诺看到了帕氏对知识分子的肯定与赞扬。尽管这之前他认为帕氏对无产阶级持有否定态度的论断有待商榷,但对知识分子的同情在《日瓦戈医生》中显而易见。小说中描写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如日瓦戈医生、好友戈尔东和安季波夫等,他们虽有着不同的悲剧命运,但作家都给予了他们人道主义关怀,他们身上充满了人性的闪光点,只是在历史的洪潮中,他们的力量过于渺小罢了。

除对以上三大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外,卡尔维诺对小说抒情性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小说艺术技巧的评述,对小说自传性的肯定等,虽未详细展开,但都可见其见解的独到性。这既是卡尔维诺对《日瓦戈医生》的细致分析,对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深刻解读,也是他对时代、革命等普泛问题的解读。凡所议论,无不见出深刻的洞察力与卡尔维诺式的精准。

二、“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之不足

卡尔维诺对《日瓦戈医生》的评论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尽管他在“笔记”开头便强调他讨论的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日瓦戈医生》,但他的某些论断也透露出他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西方式背景,某些政治化、主观臆断化和片面化倾向仍不可忽视。在这篇笔记中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帕氏对苏联共产主义拒绝的观点

关于帕氏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态度,实则应辩证对待。卡尔维诺断定作家拒绝苏联共产主义,有曲解作家意图之嫌。他的论断建立在两个观点基础上,一是作家对野蛮与暴力的揭露,二是作家对无产阶级的批判与否定。

对于野蛮与暴力,作家的确以现实主义手法给予揭露,但并非意味着他谴责革命。小说中日瓦戈把十月革命比作“切除发臭多年的溃疡的出色手术”,表达出革命正是要对人从肉体到灵魂进行彻底变革。但日瓦戈游击队的生活以及他从乌拉尔返回莫斯科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迷茫与困惑,他不能理解革命政权以革命暴力对抗反革命暴力的措施。他把暴力和毁灭看成一回事,认为只有善才能带来善。因此,日瓦戈否定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渴望一种更为“善”的方式。

其次,关于帕氏对无产阶级否定性判断的观点也不准确。帕氏认为无产阶级确是革命的新生力量,只是“他们错误和过度的行为受到欢迎,被当作主动觉醒之征兆,被当作与抽象相反的、永远孕育着未来的意义的生活之征兆”。④而卡尔维诺却用小说中无产阶级语言的意识形态化和粗鲁化来证明他的论断,认为他们是野蛮与暴力的代表。虽然必须承认小说中众多无产阶级代表有模糊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错误之风,但他们仍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在小说结尾作者塑造了无产阶级的共产党女英雄赫里斯京娜·奥尔列佐娃的形象,以此表达作家对革命未来的理想。

2.关于“历史超越人性”的论断

“笔记”的不足还体现在“历史超越人性”的论断。卡尔维诺关于帕氏的抒情性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观点独到深刻,但由此认为小说的主题是表现历史超越人性而存在的主题,却是欠妥的。小说处处充斥着人性的闪光点,日瓦戈这位动荡岁月的行吟诗人,具有童稚般的心灵、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博爱精神。在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年代,他仍把个性的自由发展、保持思想的独立性视为最主要的生活目标,以人道主义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区分善与恶。而在女主人公拉拉身上,安季波夫赞美她说:“时代的所有主题,它的全部眼泪和怨恨,它的任何觉醒和它所积蓄的全部仇恨和骄傲,都刻画在她的脸和她的姿态上,刻画在她少女的羞涩和大胆的体态的混合上。可以以她的名字,用她的嘴对时代提出控诉。”⑤并且日瓦戈与拉拉深入骨髓的爱情、日瓦戈对时代承载的责任、对家人由始至终的庇护,无不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3.对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地位与价值的贬低

卡尔维诺“笔记”中的不足还表现在对主人公日瓦戈的贬低上。他将日瓦戈定义为“否定性的英雄”,不同意将《日瓦戈医生》作为对日瓦戈医生故事的书写,并认为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同情,并非是作为精神权威的日瓦戈医生,而是作为普通人的日瓦戈。这种论断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辩驳:一是从小说结构线索分析日瓦戈在小说中的中心地位,二是正是由于日瓦戈医生身上的精神特质使得这一人物命运值得同情。

从结构看,全书以日瓦戈命运为主线,以拉拉的命运为副线,两条线索一开始各自独立展开,随后逐渐交汇重合,并串起60多个社会各阶层人物,从而由一种独特的视角映现出跨越半个世纪的动态历史画幅。日瓦戈是作品的中心主人公,关于他的生活、心理和命运轨迹的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其他人物都在主人公的生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而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所有环境在作品中均以独立场景先后出现,这些场景和画面迅速更替,却都围绕主人公的命运这一主轴。因此,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地位贬低至女主人公拉拉之下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拉拉的存在本身也是为刻画日瓦戈医生而服务的。

其次,主人公的价值正是在于他的精神特质。日瓦戈“一生都在做事,永远忙碌,操持家务,看病,思考,研究,写作”⑥,其基本出发点则是根深蒂固的人道主义。他身上体现了对时代和民族苦难的自觉承担,他的高于时代水平的精神高度,也正是他命运的悲剧性所在。帕斯捷尔纳克同情、肯定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和社会道德理想,并由他的命运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怀和共同命运。

作为短篇小说家的伊塔洛·卡尔维诺是伟大的,他以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评论家的卡尔维诺也是独具一格的,他对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这篇笔记式评论,虽然在某些观点上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但评论中对小说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都提出了辨证式见解,对作家的思想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体现出卡尔维诺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后世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提供了典范式的榜样。

注释:

①②③④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07,209,210,210,218.

⑤⑥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蓝英年,张秉衡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532,458.

[1]包国红.风风雨雨“日瓦戈”——《日瓦戈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高莽.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长春出版社,1999.

[3]夏忠宪.对话语境中的帕斯捷尔纳克研究.俄罗斯文艺,2003,(6).

[4]杨衍松.《日瓦戈医生》的毁誉与沉浮.理论与创作,2000(1).

[5]易漱泉.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评《日瓦戈医生》.理论与创作,1989,(04).

猜你喜欢

日瓦戈帕斯捷尔纳克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素描)
《日瓦戈医生》漂流记
《日瓦戈医生》: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
小说终须是『寓言』——合说汪曾祺与卡尔维诺
高于诺奖的爱情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艺术赏析
云中的双子星座
经典与经典的对话——小说与电影中的日瓦戈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