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爱的人生与无爱的时代——从男性形象角度解读《沉香屑:第一炉香》与《倾城之恋》

2014-03-06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范柳原白流苏倾城

张 宇

(南京师范大学 12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江苏 南京 210097)

张爱玲惯写雪月风花,爱情琐事;弄堂里的佳人,大宅里的夫人小姐;港沪间的烟火气,遗老遗少们阴沉灰暗的光影和那些在这个时代逐渐消泯的旧传奇。传奇中的佳人才子,在她的笔下都褪下了舞台上华彩艳丽的武装,一点一点抽丝剥茧般将最真实也最虚伪,最苍凉也最无奈的表情裸露出来。

爱情是《传奇》的主题,收入其中的两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也都是以求爱开始,以婚姻结束。就悲剧性来讲,《第一炉香》的悲剧是男女主角个人化的悲剧,读来更为直观;而《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则要隐晦的多。小说中一向强势而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在情节的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而这两篇小说迥然的悲剧意味也系在乔琪乔和范柳原两位男性身上。

一、身份地位

乔琪乔的身份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分别由三个女性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说出来的,各有侧重。第一回是在葛薇龙第一次去姑妈梁太太家打秋风时,由于乔琪乔想利用梁太太做个幌子和一位富家千金约会,致使梁太太在门口恼羞成怒,对他破口大骂,一方面为了出口气,更多的则是为了挽回自己在风月场上的脸面。“……姓乔的你这小杂种,你爸爸巴结英国人弄了个爵士衔,你妈可是来历不明的葡萄牙娘子,澳门摇摊场子上数筹码的。你这猴儿崽子,胆大包天,到老娘面前捣起鬼来了!”①

第二回是梁太太的聚会上,当时薇龙已对他大感兴趣。吉婕道:“他?他在乔家可以算是出类拨萃的不成材了:五年前他考进了华大,念了半年就停了。去年因为我姑姑吉妙的缘故,他又入了华大,闹了许多话柄子。亏得他老子在兄弟中顶不喜欢他,不然早给他话话气死了。薇龙你又不知道,杂种的男孩子们,再好的也是脾气有点阴沉沉的,带点丫头气。”②

第三回也发生在同一天,睨儿道:“这个人……虽然不是了不得的人,可是不好惹。”“你不惹他,他来惹你,不是一样的么?”“姑娘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尽管胡闹,还不打紧,顶糟的一点就是:他老子不喜欢他。他娘嫁过来不久就失了宠,因此手头上并没有攒下钱。他本人又不肯学好,乔诚爵士向来就不爱管他的事。现在他老子还活着,他已经拮据得很,老是打饥荒,将来老子死了,丢下二十来房姨太太,十几个儿子,就连眼前的红人儿也分不到多少家私,还轮得到他,他除了玩之外,什么本领都没有,将来有得苦吃呢!”③

这三人对乔琪乔的评价不可谓不低,乔琪乔的人品德行也都可以管窥一二。可见得葛薇龙后来的悲剧有她自身的理由。她是自觉自愿地又是清醒地选择了堕落,开始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开,但她留了下来,后来明知乔琪乔不是良人,却依旧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

范柳原身世的介绍则是开门见山,徐太太第一次的介绍中就已经几乎是全盘托出了,“那范柳原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华侨,有不少的产业分布在锡兰马来亚等处。范柳原今年三十三岁,父母双亡。白家众人质问徐太太,何以这样的一个标准夫婿到现在还是独身的,徐太大告诉他们,范柳原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无数的太太们急扯白脸的把女儿送上门来,硬要塞给他,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这一捧却把他捧坏了。从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由于幼年时代的特殊环境,他脾气本来就有点怪僻。他父母的结合是非正式的。他父亲有一次出洋考察,在伦敦结识了一个华侨交际花,两人秘密地结了婚,原籍的太太也有点风闻。因为惧怕太太的报复,那二夫人始终不敢回国。范柳原就是在英国长大的。他父亲故世以后,虽然大太太只有两个女儿,范柳原要在法律上确定他的身份,却有种种棘手之处。他孤身流落在英伦,很吃过一些苦。然后方才获到了继承权。至今范家的族人还对他抱着仇视的态度,因此他总是住在上海的时候多,轻易不回广州老宅里去。他年纪轻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④

徐太太的这一番交待,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中性的。甚至有理解的成分在,让听者觉察到,这个人放浪的背后有着不幸的身世,多少让人有些同情。

首先在身份上,严格来讲,乔琪乔和范柳原都不算是私生子,乔琪乔母亲嫁给了乔诚爵士,范柳原的父母也是在英国秘密结过婚的,纵使在中国的法律里得不到认可,但他也算得上是范家的婚生子。总之,二人都是大家族的庶子。

在社会地位上,乔家或许已近没落,而且并不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况且他的母亲已经不得宠了,加上他自己的作风也不得父亲的喜欢,又是一个在香港得不到认同感的混血。乔琪乔的情况或许比较窘迫。

而范柳原的地位,则更为复杂和艰难,父母都已去世,留他一人在世间摸爬滚打。作为华人在英国肯定没有立足之地,而回国又面临着大太太和范家族人的虎视眈眈,当年作为少年他确实配得上白家四奶奶一句厉害。

对比乔琪乔,《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有一段思考,“即使他没有钱,香港的三教九流各种机关都有乔家的熟人,不怕没有活路可走。”⑤可见乔琪乔的地位窘迫,实在也是他自己不争气之过。

二、生活环境

乔琪乔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的香港,这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作为被看的“他者”——伪东方。故事开头,薇龙站在香港丰山区一座高级住宅的走廊上。“这里处处都是不东不西的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被摆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而这一点东方色彩存在,也是看在外国朋友面上。英国人从老远地方要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一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⑥

而乔琪乔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鱼龙混杂,中西合璧的环境中,外表华美异常,内里却污浊不堪。乔琪乔作为一个混血在这样一个不承认混血的社会中是无法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他说葡萄牙语,而葡萄牙绝非他的故土,因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在澳门赌场数筹码的异乡客;他也绝非香港人,他异常苍白的肤色,他明显是外邦人的相貌,甚至用周吉婕的话讲,混血儿独有的阴沉沉的丫头气,都注定了他不会得到黄种人的认可。在家庭中,或出于他不受宠的母亲,或出于他自己的不学无术,他也得不到父亲的宠爱,是他父亲最不喜欢的一个儿子。

家庭情感上的抛弃和社会环境的抛弃,以及香港上流社会独有的醉生梦死、庸俗市侩,在让乔琪乔享受到其间的温柔富贵,纸醉金迷之后,又不停地提醒他即将不配享有这些热闹与繁华,致使他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不劳而获的机会。而他的不上不下的身份,他英俊的相貌,他所掌握的上流的调情,“天生是招驸马的材料”。⑦

同为情场浪子的范柳原,可谓与乔琪乔同病相怜,他们都是“双重的弃儿”,是无国无家的浪子。范柳原是一个无根的人,他是父亲在英国秘密地和一个交际花结婚生下来的,不被家族所承认;他是中国人,却在英国长大,既不被中国文化所认同,也不能融于英国社会。然而他不被承认的,仅仅是在中国的那个大家族,那里面没有他的父母。可以想见,在英国,范柳原应该是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的,而他的父亲也应该是爱着他的母亲的。否则不会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和高昂的代价将范柳原和他的母亲安置在英国。而范柳原也该是经过良好的英式教育熏陶的,他有着无可挑剔的礼节,他有高雅的品味,他是中西方绅士的矛盾结合,他阅历丰富,思想深邃,他对古老中国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迷恋。这是他和乔琪乔最大的区别。

一个人在国外飘零,受尽歧视、欺凌,心中自然憧憬祖国,自豪地引之以为精神的支柱,他理想中的中国,是有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国度;他所要追寻的家,并不仅仅是找一个女人结婚,而且还是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所以当他怀着寻根的愿望来到中国,来到乔琪乔的那个声色犬马,污浊不堪的香港时,他的故乡就破灭了。他见到的中国已经不是他在《诗经》上读到的那个中国了。现实的肮脏污秽,彻底粉碎了他的美梦,他“受不了这个打击”,失望之余,“不由自主地就往下溜”。⑧

三、人物形象与性格

《沉香炉:第一炉香》中,乔琪乔是梁太太风月场中出了名的不好惹。他在女人堆里太如鱼得水,也太卑俗不堪。第一回的出场里就惹得梁太太大发雷霆,女佣睨儿有这么一段话:

“从前我们爷在世,乔家老小三代的人,成天电话不断,鬼鬼祟祟地想尽方法,给少奶找麻烦,害我们底下人心惊肉跳,只怕爷知道了要恼。如今少奶的朋友都是过了明路的了,他们反而一个个拿班做势起来!”那妇人道:“有什么难值的?贼骨头脾气罢了!必得偷偷摸摸的,才有意思!”⑨

乔家就像是现代版的宁府,怕是连门口的石狮子都不干净。而乔琪乔只怕更甚一筹。他不仅在调情的对象上不管不顾,老少通吃,当得起贾老太君责骂贾琏的那句“什么脏的臭的都往你屋里拉。”在与葛薇龙发生关系之后,遇到撞破好事的女佣睨儿,竟又不管不顾地调情求欢。而但凡沾上他了的女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从梁太太屡屡被他气急,女佣睇睇因他被辞退。从周吉婕的话中,可知当年乔琪乔为了追求她姐姐吉妙,闹了很多话柄,气倒了吉妙。而葛薇龙则为了他自愿走上了一条出卖肉体和灵魂的道路。

乔琪乔除了漂亮的脸蛋,挺拔的身材外,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动人的情话。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乔琪乔和范柳原是最会说情话的两个男人。

在文中精明如梁太太也禁不起他几句玩笑,而跟在梁太太身后也算是看尽千帆的女佣就算认清了他的面目却也抵挡不住他的甜言蜜语,“在正说着,铁栅门外响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睨儿笑盈盈地拦着一个人,不叫他进来,禁不住那人三言两语,到底是让他大踏步冲了进来了。”⑩

可是他引以为傲的相貌和情话是他的天才,却并不能为他赢得一个满意的婚姻。

他精明又傻气,自私又懦弱。甚至没有周吉婕看得清楚,混血儿是不会被这个香港这个狭窄逼仄的社会承认的。“中国人不行,因为他们受的外国式的教育,跟纯粹的中国人搅不来。外国人也不行,这儿的白种人哪一个不是种族观念极深的?这就使他本人肯了,他们的社会也不答应。谁娶了个东方人,这一辈子的事业就完了,而这个年头,谁又是那个罗曼蒂克的傻子!”中国向来是娶低嫁高,娶妻尚且不能够是混血,挑选丈夫更不可能。而乔琪乔呢?连周吉婕这样的交际花都看不起他,又有哪个有钱的千金甘愿嫁一个空有其表的混血男子呢?

乔琪乔因为浅薄而自私,而范柳原则是因为孤独而自私。范柳原是孤独的,无家无国的漂泊感,会让人想要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一个能够懂得自己的人,所以我们几乎无法想象,就是这个被看成浪荡子的范柳原,会在那堵地老天荒的墙跟底下,一遍又一遍绝望地,却仍固执地哀恳,“我要你懂得我”。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范柳原的这段思考,曾被傅雷赞叹,“好一个天际辽阔胸襟浩荡的境界!”“范柳原玩世不恭的形象出人意料地展现了精神上的深度和可感性”。

在一个战火遍地延烧、局势极其动荡的年代,人们常会想到文明崩溃、世界末日之类是不奇怪的,然而,范柳原在这里却是借以抒发他的爱情理想。他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向往自然与真实的心,他说想带流苏去马来的森林,却又无法想象她穿旗袍奔跑的样子,也无法想象她不穿旗袍。他就将他的真心埋藏在这些似真似假,极易认为是在调情的话里,但他又说的那么诚恳。

他是矛盾的结合,他极其理智,却又向往爱情的灼热。在这个无爱的时代里,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实际上个人做不了主的地方,只有在人类社会的秩序荡然无存的地方,爱情的力量才会冲破一切束缚现身,“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他冷静地送走白流苏,却又为爱情的灼热所苦,“乞来港”,君子有疾,名唤相思,而白流苏就是医他的药。寥寥三字,说尽了他的无奈与相思。

四、婚姻观和爱情观

乔琪乔的人生是无爱的人生,他不追求爱,也不要求爱,他只要金钱的保障和上流的生活。所以他拒绝葛薇龙的爱,他说他只对薇龙说过真话,不过是算准了她爱他,她只能爱他,而他却不爱她罢了。只是因为他清醒的认识到葛薇龙根本无法满足他所要求这一切。而他追求的快乐,却又让他自私地享受薇龙对他毫无保留的爱与付出,他又用动听的情话吸引着薇龙在接受他的拒绝后,继续去爱他。薇龙只是他在风月场上得意的战利品,而这个战利品一旦影响到他的利益,他立马撒手不及。

乔琪乔是病态的香港的失败品,他自愿地走上了一条纵情声色,出卖自己、也利用他人的道路,来获得短暂的欢愉。他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娶一个有钱的女人,他不在乎自己的尊严,也不在乎感情的真伪,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够他挥霍。而女人似乎总是有种傻气的天真,

“的确,在过去,乔琪乔不肯好好地做人,他太聪明了,他的人生观太消极,他周围的人没有能懂得他的,他活在香港人中间,如同异邦人一般。幸而现在他还年轻,只要他的妻子爱他,并且相信他,他什么事不能做,即使他没有钱,香港的三教九流各种机关都有乔家的熟人,不怕没有活路可走。”葛薇龙在幻想与乔琪乔的未来时,她不在乎乔琪乔的身份地位,她只要他一穷二白地爱着她,他们有无数的出路,香港这么大,总有个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乔琪乔说他没有婚姻自主权,实际上是他自己放弃了他的婚姻自主权,掌控他的不是他的理智与情感,而是他欲望,他享惯了福,又没有钱,他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可以继续上流的生活。

虽然范柳原也得意混迹在风月场,但他却是古典浪漫爱情的信奉者和追求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对他有着莫大的诱惑,“中国化的外国人,顽固起来,比任何老秀才还要顽固”。他知道能给他归属感的只会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女人,但他不知道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会是白流苏。

香港岁月读来更像是段童话。下午刚到码头,等抵达浅水湾饭店,估计也已近天黑,甚至前面还挡着一位印度公主,范柳原还是一眼就看到了白流苏,尽管他叫出声的是“徐太太”。范柳原痛苦的是,白流苏并不懂他,她只是为了一个赌注赶来了香港,她图的不过就是能俘获他的心,最不济,也要留下他的人,她所想的就是再嫁一次,得到一个依靠,能够远远的逃离白家,甚至更好一点,能够报复她的那些嫂子们。

他以为渐渐地她便也能放开心,不是为了图他的钱,图他的婚姻,图他的依靠,仅仅是图他的人,可惜那通电话后,他又失望了,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最悲哀的一首诗。他以为,她会懂得,他是想说生死无常,我明明知道做不了主,可仍然偏要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他以为她能明白他的痛苦,他的纠结,他爱她,可是生活的磨难让他对婚姻有一种没来由的恐惧,可如果她爱他,他还是想娶她。

范柳原在这里和白流苏大谈《诗经》,谈“爱”和“不爱”,确实会给人一种时空的疏离感,就像隔着玻璃罩子的灯光,总觉得不真实。其实范柳原引用《诗经》,并将自己的理解讲给白流苏听,是希望获得一个排除一切外界力量的、天长地久的真爱的承诺,可惜白流苏听不懂。或者说她选择了相信自己。她以为他所说的不过就是不想结婚。可是她忘了,中国女人的种种好,是种种中国女人所共有的,她并没有什么值得范柳原惦念着要去图谋的东西。她不爱他。而他也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犯不着花钱去娶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白流苏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我爱你”。

五、悲剧色彩:无爱的人生与无爱的时代

就悲剧性来说,傅雷曾批评《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两个主角的缺陷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我还是将《倾城之恋》视为张爱玲最精彩的小说。正是因为他们都是“不彻底的人物”,“是软弱的凡人”,他们平凡琐碎,没有谁比他俩更齐全。他们是世间所有男女的缩影,而《倾城之恋》也是世间所有平凡男女共同的悲剧。

《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战争的动乱,人类秩序的倾覆,人人都无法做主,终于让范柳原的爱情得到了婚姻。动乱中一瞬间的谅解,足以让他们平静地生活十年八年。然而对于他来说,,世纪之交的动乱与流离,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可悲。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一对平凡自私的男女爱情又有什么希望可言?他也“感到那平淡中的恐怖,突然打起寒战来”。这是一个无爱的时代,而这世上再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在时代与命运的夹裹中,范柳原最终还是放弃他对古老爱情的追求。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乔琪乔的人生早已放弃了对爱的追求,他不会付出爱,他也不需要爱,他的悲剧是物欲的惩罚;而葛薇龙是在清醒中,一步一步走向无爱的悲剧。她至始至终都对人生抱有少女般执着幼稚的幻想:她有可能在这种环境中洁身自好,甚至能找到爱情。而一旦幻想破灭,她也认了,小说结束时,她对乔琪说:“我跟她们不是一样的么?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乔琪乔的无情,耗尽了她一生的爱,她心甘情愿地用灵魂和身体为她偶尔得到的微小欢乐买单。

归根结底,《沉香屑:第一炉香》是葛薇龙的悲剧,而《倾城之恋》则是范柳原的悲剧。之所以《倾城之恋》的悲剧性,读来远不及《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故事里,或许就是因为先动情的人不同,女人总是弱势的,而男人似乎总有着女人无法理解的罗曼蒂克式的乐观精神。葛薇龙是清醒地出卖着身体和灵魂,而范柳原仅仅是回归到原先漂泊的生活状态中去了。前者个人的悲剧总是更为直观,更能牵动读者的同情与概叹;而后者,大家往往是在随着白流苏的盈盈一笑间,就将他的不幸淡忘了,但是范柳原的悲剧却是在那个无爱的时代下,所有平凡男女共同的悲哀。在无爱的时代背景

下,短暂的相爱过后,依旧是无爱的人生。

注释:

[1]张爱玲.传奇.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见陈子善编《张爱玲的风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万燕.女性的精神——有关或无关乎张爱玲.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张秀娟.透视《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性格特征.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5).

[5]史玉丰.寻求真爱的孤独者.评《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形象.名作欣赏,2012(17).

[6]张金娣.试析葛薇龙的悲剧色彩.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VOL26(7).

[7]王惠惠.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6,VOL29(3).

猜你喜欢

范柳原白流苏倾城
为什么范柳原选择了白流苏?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倾城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微微一笑很倾城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
以萨特爱情观剖析范柳原的恋爱心理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