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 雎》 教 学 的 几 个 问 题

2014-03-06刘立志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关雎诗经

刘立志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关 雎》 教 学 的 几 个 问 题

刘立志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关雎》一诗《诗经》中的名篇,教学之中要注意语言训解、诗旨、评论与影响等不同环节的设计,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

《诗经》 《关雎》 诗旨

《关雎》是《诗经》中的名篇,位列三百篇之首,是研读《诗经》无法绕过的篇目,古今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其中存在的扞格矛盾之处也不少,在实际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需要审慎考查。

针对这首诗在经学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教学设计除了常见古诗文教学中的字词解释、串讲大意两个环节之外,还需要增加主旨分析、评论与影响等内容,以便优化教学效果。

文字词汇训解方面,《关雎》诗中有四处难点。关关,古今有四种训解,一是鸟的和鸣声,如毛传云:“关关,和声也。”赵逵夫先生释为:“拟声词,雎鸠雄雌和鸣之声。”[1]宋德宪先生则径自释为:“即呱呱。象声词,形容水鸟雌雄相应的和鸣声。”[2]二是鸟鸣声;三是王先谦认为“关”意为通知、报告,“鸟之情意通,则鸣声往复相交,故曰关”。更有学者就此引申以为“关关”称指鸟的相交相欢;四是共同。在2008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亚林先生提交《于无声处释“关关”》一文,指出关中方言“关关”意为共同、一起,认为《关雎》亦应作如此解。张氏的解说虽有方言依据,但那是记音词,其字是否即作“关关”二字尚不能肯定。“关关”属于拟声词无疑,但其古音确切对应呱呱、叽叽、喳喳诸词的哪一个,则难以论定。由于全篇语境限制不足,我们从诗句中无法确定雎鸠鸟到底出现了几只,因此,此处的“关关”二字不妨宽泛地训释为“鸟鸣声”。

窈窕,古今有六种训释,一是毛传云:“窈窕,幽闲也。”二是《文选》卷二十一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云:“窈窕,贞专貌。”三是扬雄《方言》卷二云:“窕,艳美也……陈楚周南之间曰窕,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窕……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四是《楚辞·九歌·山鬼》王逸注云:“窈窕,好貌。”五是孔颖达云:“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六是妖冶;七是身材苗条,如李长之先生翻译此句诗语云:“苗条善良小姑娘,正是人家好配偶。”金开诚先生译文亦云:“姑娘苗条人又好,正是哥儿好对象。”诸说分别称指“容貌”、“德性”与“居处”。“德性”之训解,结合“淑”字来考察,《说文解字》云:“淑,清湛也。”此处所用当为假借字,其本字当为“俶”,《说文解字》云“俶,善也。”意谓善良。“窈窕”一词如果指向“德性”,则与“淑”字意旨重复。“窈窕”二字解从穴字,似乎应与建筑居处有关,但是先秦两汉传世典籍之中没有这个义项的使用例证,若解作“幽深”,则不仅可以修饰建筑居室,还可以形容道路、品德等之状貌。曾钊《诗毛郑异同辨》云:“若以为所居之室,则不辞。”容貌类诸训解中,“苗条”不合于上古女性审美标准。上古女性以丰硕为美,以其宜于劳动与生殖。汉代有“妦”字,扬雄《方言》卷一云:“凡好而轻者,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妦。”古籍中或通作“丰”,如《诗经·郑风·丰》:“子之丰矣。”毛传云:“丰,丰满也。”此处“丰”即通“妦”。《卫风》中亦有《硕人》一篇,郑玄笺曰:“硕,大也。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颀颀然。”当代俗语“你很棒”与“丰”字关联密切。周振鹤先生说:“古人既以丰为赞美语,引申开来,称赞你很行,你很能干,也同样说你真丰(引bang)。问题是,丰与从丰的字后来大多声母都改成轻唇音,韵母也有变动,例如‘丰’就改读为feng。但字的读音虽改,口语里称赞人的真bang的音没变。口头上讲没问题,要写出来就犯难了,只好借用同音的字‘棒’。久而久之,大家就以为‘你真棒’的‘棒’字是正写了。”[3]毛传的训解“幽闲”比较抽象,但是认识却很到位,从其字源意上考察,“幽”意为隐微不明,“窈”意为深远不明,二字义同,用以指人,专谓其内心思虑深远而不显露;“窕”意为极深,用以称人,专指其行止仪度宽闲从容。就此而言,扬雄《方言》所谓“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是可以信从的。

“寤寐“二字,一般训释为睡醒曰寤,睡着曰寤。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经通义乙》另立新说:”寤之本义为寐中有所言行,宛如觉时,非醒觉之谓也。寐中有觉,既似寐又似觉,自其似寐者言之,谓之梦;自其似觉者言之,谓之寤。其实梦之与寤,一而已矣。”杨琳先生曾经分析《说文解字》所云“寤,寐觉而有信曰寤”一语,以为前人理解有误,“信”字之涵义当为“知道”,由于梦跟醒悟类似,故称之为寤,“寤寐”犹言“梦寐”,犹如今之“睡梦”。此说可成定论。

对于《关雎》一诗的主旨,历来学者论说纷纭,莫衷一是,至少产生有十几种不同的见解,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种。一是毛传所谓“美后妃之德”,后世学者或推测以为此后妃乃太姒;二是贺婚歌,如蓝菊荪先生《诗经今译》云:“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歌。”三是汉代三家诗认为讽刺周康王好色、贪图享受说;四是恋歌、情歌说,如袁梅先生《诗经译注》说:“这是古代的一首恋歌。一个青年爱上了那位温柔美丽的姑娘,他时刻思念她,渴望和她结为情侣。”

《关雎》诗旨阐释存在的空间与张力,一者出于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的湮灭无闻,一者出于阐释者的立场。清代程廷祚《青溪诗说自序》云:“窃谓解《诗》与解诸经不同,盖《易》与《春秋》《尚书》主于明理切事。事与理则有一定,而不可以为其来无方也。若《诗》之作于当时者,兴会所寄,旨趣遥深,今已事远年湮,难以稽考。孟子云:‘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故凡说《诗》者,苟不倍于理,而足以感人之性情,皆可必其传世;虽当日之意指,或未必与我同,而吾说之可存者自在也。”认为作者兴会无定,作品保留有足够的诠释余地,可以言人人殊。接受美学主张文学史是作品、作者、读者三者关系的历史,在中国古代《诗经》阐释史中,读者层面包括用诗者、采诗者与删诗者,作品呈现的意义并不全然为作者的创作意旨或文本凝聚的意味,还必须兼顾乐官附加之旨和圣人的编删之意。如西汉匡衡上疏云:“孔子论诗以《关雎》为首,此纲纪之始,王化之端也。”[4]即是深求孔子编诗之意旨。再加之先秦诗歌本是融合诗、乐、舞三位于一体,后来三者各自独立,诗歌的解说自然区分出了乐章义和文本义两个层面。清代学者龚橙在其所著 《诗本谊》的序言之中指出:“有作《诗》之谊,有读《诗》之谊,有太师采《诗》、瞽矇讽诵之谊,有周公用为乐章之谊,有孔子定《诗》建始之谊,有赋《诗》、引《诗》节取乐章之谊,有赋《诗》寄托之谊,有引《诗》以就己说之谊。”《关雎》诗旨纠缠颇多,胡朴安《诗经学》所言最为通达,“《关雎》一诗,非为文王而作,亦非为康王而作。或亦民众歌谣之余,采诗者录之,定为房中之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毛以为后妃之德者,用之邦国者也。三家《诗》以为刺康王者,陈古刺今之义也。孔子删《诗》,以《关雎》为房中之乐,而夫妇实人伦之始,故定为风始。由是言之,君子求淑女,未得而寤寐反侧,已得而琴瑟钟鼓者,此作诗人之义也,不必确指为何人而作。用为房中之乐者,此采诗人之义也;为当时婚礼用乐之制度,定为《国风》之始者,此删诗人之义也,所以明夫妇为人伦之本。”但我们现今理解《关雎》诗意仅能此语言文字着眼,既要摆脱汉儒解诗惯常预设的道德立场,也要顾及当时的社会习俗风尚,就此而言,此诗绝非隐含有美刺意味,当是婚恋情歌。但还要进一步明确,《关雎》主旨亦非祝婚歌,诗中所言“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并不是结婚场面的记述,因为先秦时期,婚礼之上不举乐,《礼记·曾子问》明确说:“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黄维华先生曾经指出:“婚娶举乐,要到北朝时方由上而下形成风气。”[5]弹琴鼓钟还是处于追求阶段,君子思淑女而不得,心下始终是在备受煎熬。

讲授《关雎》诗的评价与影响,须提及《论语·泰伯》所载孔子之语“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与同书《八佾》所载孔子语“《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语皆是就音乐层面着眼,评论《关雎》配乐的风格倾向,而非评价此诗全篇流露出的感情特色,足见孔子倡扬音乐的中和之美。

《关雎》影响久远,道光年间流传的马头调中有一首《诗经注》,语云:“关关雎鸠今何在?在河之洲各自分开。好一个,窈窕淑女人人爱,只落的,君子好逑把相思害。辗转反侧,优哉游哉,好叫我左右流之无其奈。怎能够钟鼓乐之把花堂拜。”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敷衍《关雎》而成。湖北房县至今还在传唱《诗经》民歌,房县为尹吉甫故里,当地农村办理婚丧事务之时所唱的歌谣中或掺杂或化用有不少《诗经》的句子。如《姐儿歌》唱道:“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湖北宜昌地区当阳市有婚礼歌谣,语云:“关关雎鸠在学堂,在河之洲读文章。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俅状元郎。”经典已经完全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赵逵夫.诗经.凤凰出版社,2011.1:3.

[2]宋德宪.世间最美的诗:诗经·风.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5.

[3]张隆溪,周振鹤,葛兆光.智术无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5:158.

[4]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6:953.

[5]黄维华.从周代婚姻礼俗看《关雎》.社会科学战线,1998(6).

猜你喜欢

关雎诗经
视域融合视角下《关雎》的英译本对比研究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诗经·关雎》“刺诗说”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