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工作探究

2014-03-05李丹丹叶超陈秀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引导研究

李丹丹+叶超+陈秀玲

摘要:当代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正确消费观的养成有助于整个社会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正确引导三个方面的系统阐释,为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43-03

伴随着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持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到2012年底,我国在校本专科生达到2916万,在校研究生接近208万,再加上每年1.3%~1.6%的扩招速度,到2020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将达5000万[1],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中等国家全国的人口数量。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学习生活、衣食住行,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校的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走进了大学的象牙塔,他们是与这个社会严重脱节的,他们接触校园以外世界的机会很少,甚至说他们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嫌,他们很少接触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柴米油盐,于是他们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消费观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透视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整体情况

相关调查显示,整个大学生群体都以纯消费者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绝大部分消费支出由父母提供,其中补充有14%的助学贷款,11%的勤工俭学,8%的各种奖学金,而且即使个别学生能够获得少量收入,也不能维持自身生活,也就是说大学生的阶层是社会和国家纯寄养的群体。既然是完全靠外来供养,就存在一个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怎么样的消费水平?根据调查,500元以内/月的占18.9%,500~800元/月(含500元、800元)的占65.6%,800元以上/月的占15.5%[1]。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总体上尚属合理。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在五大方面:饮食消费、通讯消费、物品购买消费、应酬消费、其他消费。

1.饮食消费。资料显示,一个大学生平均70%的消费出现在饮食上。反映出,大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食物需求量较大,也侧面反映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价格较高。在饮食消费中,也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就是部分女生饮食消费比重过低,人为的减肥节食,一个方面部分男生饮食消费比重过高,主要是应酬吃饭过多,造成消费支出的剧增。

2.通讯消费。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对手机的要求高,手机更新速度快,也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600元以下手机持有者占32%,600~1000元手机持有者占53%,14.5%的拥有1000~2000元的手机,2000元以上的手机使用者较少[1]。另一方面,普遍大学生手机话费月消费很低,主要原因是现代通讯交流方式的增多,联系渠道的丰富,使得手机联系的功能被大大降低。而网络上网费用却在消费中稳中有升,网络交流的及时性、平等性、快捷性,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

3.物品购买消费。这一部分消费是大学生群体消费差距的主要环节,八成左右的大学生月消费在300元以内,也有学生月消费千元以上。大部分同学此方面的消费是理性合理的,但对于物品购买月消费过高的同学,要不是家庭条件优越,购买高档名牌物品;要么“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节衣缩食购买名牌的,而这部分学生群体也是高等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群体。

4.应酬消费。大学生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涯与社会几乎是脱节的,他们融入社会的渴望感可想而知,于是许多在校的大学生把大学当成了“小社会”,开始把社会的许多秩序规则引入到了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应酬消费出现了,各种节日,各种礼物,各种饭局,主要表现在男生,也有部分女生。而且除了“礼尚往来”的应酬消费之外,还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容“恋爱消费”,这部分消费甚至是全天候、全地域的,男生买单的占到85%,这就加重了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经济负担,而且因为“恋爱消费”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暴力犯罪。

5.其他消费。其他消费主要涵盖三个方向的内容:学习消费、就业消费和应急消费。这些消费内容对于每一位大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1.追求个性化。不管吃穿,还是住行,务必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部分大学生将个性化作为消费观的一个根本立足点。

2.内容时尚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坚持着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传统消费观,而也有一部分过分追求时尚,远离优秀传统,背离了大学生健康轨道,出现了德行倒退的。

3.趋向攀比化[2]。本质上讲,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三个特点,是相关联的。一般青年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只不过大部分大学生因为道德、家庭的因素,理性应对,规避了消费观的过分偏激。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消费尚属合理,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现象,甚至是一些不好的消费风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而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纯消费者,消费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可怕的“多骨诺牌效应”。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理财”能力。许多大学生月初“富翁”,月末“负翁”,出现这种情况[2],往往是缺乏合理的消费计划,不是没有理财大的框框,就是计划没有细节,消费大多随性而起,导致入不敷出。

2.缺乏对金钱的认识。这主要是指部分与社会脱节严重,不理解钱财的来之不易,不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所以消费存在攀比、浪费的现象。endprint

3.缺乏独立消费观。当代大学生的很多消费特别容易受到他人及社会风气的影响,消费观很容易被别人的观念左右,即跟风,也进一步把大学生自己的口袋掏光。

(二)当代大学生不恰当消费观的思考

1.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当今社会,“浮躁”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台风,吹开了千家万户,使得千千万万的人越来越“势利”、“浮躁”。也正是这股强劲之风,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当代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言行中也越来越势利,不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考虑自身具体情况,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因而不少大学生都成为新时代的“卡奴”[3]。

2.自身建设问题。一方面,没有独立的经济意识。正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意识,大学生还不能体会金钱来之不易,因而花起钱来也就毫不在意,没有压力,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另一方面,没有现代的理财观念。因此造成在校大学生不是像老一辈那样,勤俭节约,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往来,就是大胆的过度的消费,造成过度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3.社会差异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表现在大学校园里,就是一部分学生家庭出身良好,在大学期间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在这部分人眼中,也无所谓消费观不消费观,而这部分人却在步入社会时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就是一部分人出身寒微,家庭提供不了丰富的消费能力,要么选择走出校门做兼职、打工补充消费能力,要么选择调整消费结构,甚至出现投机取巧现象,引发社会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正确引导的几点可行性路径

1.高校开展各种理财高招课堂。大学到处是讲座,而如何做到让为大学生开设的理财计划课程能足够吸引广大的在校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主题必须要足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比如“如何让恋爱不再过分挤压你的口袋”、“美女给你示范如何购买化妆品”、“网购怎么样不花钱”等,要抓住当下大学生的胃口,在讲授内容上脱离一般填充式上课的枯燥乏味,不仅要让大学生来听,还要听进去,记得住,勤运用。

2.利用学生组织示范理财观。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协会社团,这也是一个大家分享理财心得、交流学习不可多得的阵地。学校职能部门在学校社团的管理中加设一项引导内容——理财计划大比拼,使得广大在校大学生不仅满足兴趣的同时增加了对消费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其更加理性地消费。

3.家庭承担必要的教育任务。家庭对于大学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在学生消费的引导,大可采取“感恩教育”,增加大学生体现社会艰辛,感受父母不易的机会,去影响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4.建立社会劝导机制。这是一项不容易实现的提议,让商家在大学生购买物品的时候不是劝导购买,而是劝导不购买,虽然作为商业运作很难实现,但另一方面,商人也有自己的子女,或者亲朋好友的子女就是大学的在校学生,这样动员他们在大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劝导也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此外,在大学周边附近的商场店家,是学生消费的重要地段,学校也要进行有机的规划管理,甚至进行补贴,在价格上回馈学生,当然也要引导周边商家与大学生的良性易品易货。

通过社会广泛的协同,一定可以还当代大学生一个理性、合理、科学的消费观,使广大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畅快。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72.

[2]王丽文,杨磊.大学生消费观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234-235.

[3]陆正冲.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15-16.

作者简介:李丹丹,叶超,陈秀玲,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马晓辉,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引导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