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胰腺癌和平共处

2014-02-27郑弘波

祝您健康 2014年2期
关键词:伽马刀原发灶胰腺癌

郑弘波

“吓死了”和“治死了”

患者被癌症吓死,无非是恐惧和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疾病加重。为了病人不被癌症吓死,人们常常采取隐瞒病情、说假话、做假病历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隐瞒不可能持久。我的病情是协和医院赵玉沛院长向我说明的,他不但解释了病灶现状,也说明了常规治疗方法,即首先考虑手术。我表示同意,并签了字。

在准备手术的过程中,我跟医生提了个要求,让我见见以前胰腺癌术后的病人,我想跟他们聊聊。

5天过去了,谁也没帮我找到手术后还活着的胰腺癌患者。于是我犹豫了。如果手术后的存活率很低,我宁可选择不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拒绝手术后,我转院到了一家肿瘤专业医院。在化疗和放疗之间,我选择了在放疗的同时配合口服化疗药物。做治疗前医生告诉我,必须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因为治疗是消耗性的。于是我选择了运动量不大但适合我的高尔夫运动。

在开始治疗前,我可以轻松打完18洞,行走10公里左右,但治疗开始后第五天,我在病房里去洗手间要扶墙走。医生告诉我,现在只做了5次,这样的治疗总共需要21次!全部做完之后,肿瘤不会长大。我听了之后非常失望。

不知自何时起,在癌症治疗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治疗的习惯。这也是我所思考的“治死了”的问题。在患者方面,由于得了癌症,不管是本人还是家属,往往都心急如焚,到处求医问药,难免治疗过度。

在医院方面,从手术到放化疗,都有着加量的情况。人们愿意接受的逻辑是:因为癌症是绝症,一定要抓紧治,尽量治,宁可过之而不能不及。

“吓死了”和“治死了”,这两种现象,至今还普遍存在于癌症治疗过程中。

与肿瘤同归于尽我不认可,看来我得另想办法了。于是我总共做了7次放疗就坚决出院了。

与瘤共存,不断选择

当时我的说法是:“只要肿瘤不要我的命,那我也可以不要它的命,和平共处,与癌共存。”事后得知,医学界也有了这样的观点,取名“带瘤生存”。有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接下来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治疗最合适?

得病以来,我先后去过国内各大医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看过不少专家。6年实践告诉我,治病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医生、选择医院、选择医疗理念、选择治疗方案。治病不停,选择不止。辗转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我先后拜访了数十位口碑相传的名中医。最后,接受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的系统中医治疗,在他提议下,我接受了伽马刀治疗。幸运的是,并不是对人人都有效的伽马刀治疗,在我身上效果还不错。我先后做过3次伽玛刀治疗。2次转移灶,1次原发灶。现在,转移灶已消失,原发灶明显萎缩且无活性。

选择医院和医生是患者的权利,医生和患者因病而结识也是一种缘分,不过医生也是普通人,也会遇到他们无法解释的问题,在寻求健康这条路上,我们都是求知者,需要不停探索,偶尔会有失误,但仍然需要积极向前。

(编辑 林 妙)endprint

猜你喜欢

伽马刀原发灶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伽马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TACE与伽玛刀治疗肝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伽马刀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