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2-26叶海容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叶海容

摘 要:简述了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从宣传、规划、提高质量、创新机制、合理利用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厦门市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20-02

生态公益林是指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规定界定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为贯彻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加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后花园的同安,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对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概况 厦门市同安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东、北、西三面环山,东南临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阶四部分,形成一个马蹄状的地貌。最高峰云顶山海拔1 175m。同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1.0℃,年均降雨量1 432.2mm,干、湿季明显,有利于发展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类型。

1.1.2 森林资源状况 全区土地总面积6.51万hm2,林业用地面积3.77万hm2,其中有林地3.36万hm2,疏林地面积0.003万hm2,灌木林地面积0.23万hm2,未成造林地0.11万hm2,无林地0.07万hm2,森林覆盖率51.5%,全区活立林总蓄积132.1万m3,林业用地立地条件多为Ⅱ、Ⅲ类型,约占95%。

1.2 生态公益林建设初见成效 厦门市同安区有林地面积0.36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9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重点分布在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新民镇、汀溪防护林场、祥溪林场、小坪林场和凤南农场。自2000年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以来,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林区内自然环境逐步恢复,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1.5%,活立木蓄积增加到132.1万m3。

2 存在问题

2.1 布局不合理,区位不平衡 全区各乡镇、农林场虽均有分布,但重点分布在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新民镇、汀溪防护林场,其它乡镇和农林场分布少,公益林规划建设未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2 林分质量差,防护效益低 重点区域内的有林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部分林地未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给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生态公益林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效益差,防护功能弱。

2.3 管护责任未落实,补偿制度不健全 管护主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管护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制约了生态公益林效益的发挥。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统一由财政核拨,除汀溪镇外,其它乡镇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大多补助到村里,没有直接补助到林农手里,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关心,出现只由护林员在管、其他人在看的现象。

2.4 合理利用意识淡薄,政策引导滞后 生态公益林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由于缺乏规划、政策引导滞后,开发意识淡薄。加上出于保护的目的,禁止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导致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3 发展对策

同安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美丽厦门”、“美丽同安”的高度上,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和创新管理。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通过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逐步形成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结构,提高公益林的防护功能。

3.1 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媒介的功能,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及各项建设措施,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人人皆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共建美丽厦门”、“人人都是护林员”等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氛围。

3.2 科学规划,统筹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制定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将商品林逐步划为生态公益林,采用生态公益林管理方法,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具体就是开展商品林界定为生态公益林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全区推广。3a内逐步将全区商品林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并采取封山育林的管理方式。

3.3 提高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 同安区生态公益林中有大量马尾松林,树种组成与林相结构单一,且马尾松林易受松材线虫和森林火灾威胁,生态效益差,管护成本高。对部分林地加快林分改造,通过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

3.3.1 封育方式 根据林地的生态区位、林种类型、林地现状以及封育区域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封育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采取全封、半封的方式开展封山育林。全封: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植被恢复较困难的地区。其中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地区,应实行长期封育。实行全封的,除区域内的桉树、松树、杉树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更新为乡土阔叶树种外,禁止一切育林措施以外的人为活动。半封:有一定数量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地区。实现半封的,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封禁,其他季节可有计划地开展抚育和林下经济活动等。endprint

3.3.2 封育措施 坚持封、育结合的原则,天然更新结合人工促进的管理方式。(1)郁闭度0.4以上的林分,以天然更新为主,尽量减少人为抚育和营造手段。(2)郁闭度0.4以下的林分,采用人工促进为主的方式,营造以乡土常绿阔叶树为优势树种的稳定森林生态群落,适当结合天然更新的管护方式。(3)封山育林期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封山育林区从事下列活动:禁止非作业需求的修枝、采种、采脂、掘根、剥树皮及其他毁林活动;严禁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如: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烧香、烧纸、野炊及其他易引起火灾的野外用火;禁止进行林下经济活动,如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禁止猎捕野生动物、采挖树木或者采集野生植物;禁止开垦、采石(矿)、采砂、采土;禁止其他破坏封山育林的活动。(4)对生态公益林中的果、茶林加强监管,防止果、茶林面积扩大,同时创造条件鼓励退耕还林、退茶还林。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

3.4 创新管护机制,强化采伐管理 严格按照森林生态效益资金发放的有关规定,加强补偿资金的管理。具体就是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林农手中,充分调动林农参与保护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管护上,要严格实施封山育林管理,严禁商业性采伐作业,对确有必要进行采伐的,要在不失去防护作用的前提下,采用分期择伐或块状、带状采伐,逐步更新,严禁采用大面积皆伐方式。

3.5 合理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要依托同安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有效监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采取生态友好方式,积极开发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为生态公益林区林农提供替代性收入来源,带头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秋成,马志前.衡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82-84.

[2]罗联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49-51.

[3]陈钦,刘伟平.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134-138.

[4]任枫.闽侯县生态公益林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1):64-65,106.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