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防治水稻蓟马的研究

2014-02-26王志信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噻虫嗪出苗率悬浮剂

王志信

摘 要: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防治水稻蓟马试验表明,在水稻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用其拌种,对水稻蓟马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

关键词: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水稻蓟马;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9-02

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3年对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的水稻种子用该药剂进行拌种处理作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有效成分:噻虫嗪,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DS),有效成分:丁硫克百威,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③分别由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0.1、0.2、0.3L/100kg;④由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1.0kg/100kg;⑤空白对照(ck)。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6m2。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枞阳县会宫镇毕山村,选择单季晚稻种植大户、生产水平高、常年水稻蓟马发生较重的水稻秧田作为试验田。供试水稻品种为澄糯218(单季晚稻)。试验田前茬为空白田,该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澄白土,质地中壤;耕作层pH值6.2,有机质含量1.86%,全氮0.136%,速效磷6.2mg/kg,速效钾65mg/kg。

1.4 试验过程 水稻于2013年5月9日上午用当地常规浸种法(仅加保鲜克预防恶苗等病害)浸种,5月11日晚提取种子沥水,同时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5月12日将沥干的种子与稀释后的药液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约30min左右)催芽播种。空白对照区浸种后直接摧芽播种。每hm2秧田播种量750kg左右。试验期间水稻处于秧苗期,试验过程中不施用任何杀虫剂,以便药效调查。

1.5 施药时气候情况 拌种、播种当天晴,偏南风2~3级;气温18.3~30.2℃,平均23.1℃;相对湿度58%;日照时数9.6h,蒸发量14.2mm。试验期间天气对试验结果较为有利。

1.6 调查内容 (1)出苗率调查:在拌种、播种后7d(2013年5月19日)调查1次。(2)药效调查:分别在拌种、播种后14d、30d(2013年5月26日、6月11日)调查,共调查2次。(3)播种后3~30d,每隔3d到田间观察1次各处理区水稻出苗及生长情况。

1.7 调查方法 (1)出苗率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2)药效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记录叶片数及卷叶(尖)数,计算防效,并分别进行DMRT差异显著性测定。

1.8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经拌种、播种后7d对出苗情况调查,该药剂高剂量拌种对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92.60%),其它试验剂量对水稻出苗、苗势生长均很安全(表1)。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对水稻苗期的叶蝉、飞虱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表2)。

2.2 安全性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0.3L/100kg种子处理区内水稻秧苗有轻微药害,表现为出苗率略低,秧苗前期生长缓慢,10d后秧苗恢复生长,因稻蓟马等害虫防治得好,长势较其它处理区和对照区好。处理区内水稻秧田蜘蛛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防效和持效性 对水稻秧苗期较难防治的水稻蓟马等害虫,在浸种后、播种前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进行拌种,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可见,该药剂是当前防治水稻秧苗期水稻蓟马等害虫一种较为理想的拌种剂。

3.2 环境污染和安全性 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单剂,将其配制成30%种子处理悬浮剂(SC),便于其在环境中分解,一方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减轻有害化学品投入的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噻虫嗪的活性,延长药效的发挥,提高防治效果。

3.3 推荐剂量和施药适期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施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12h左右,与浸种沥干后的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防治水稻蓟马试验表明,在水稻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用其拌种,对水稻蓟马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

关键词: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水稻蓟马;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9-02

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3年对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的水稻种子用该药剂进行拌种处理作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有效成分:噻虫嗪,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DS),有效成分:丁硫克百威,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③分别由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0.1、0.2、0.3L/100kg;④由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1.0kg/100kg;⑤空白对照(ck)。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6m2。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枞阳县会宫镇毕山村,选择单季晚稻种植大户、生产水平高、常年水稻蓟马发生较重的水稻秧田作为试验田。供试水稻品种为澄糯218(单季晚稻)。试验田前茬为空白田,该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澄白土,质地中壤;耕作层pH值6.2,有机质含量1.86%,全氮0.136%,速效磷6.2mg/kg,速效钾65mg/kg。

1.4 试验过程 水稻于2013年5月9日上午用当地常规浸种法(仅加保鲜克预防恶苗等病害)浸种,5月11日晚提取种子沥水,同时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5月12日将沥干的种子与稀释后的药液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约30min左右)催芽播种。空白对照区浸种后直接摧芽播种。每hm2秧田播种量750kg左右。试验期间水稻处于秧苗期,试验过程中不施用任何杀虫剂,以便药效调查。

1.5 施药时气候情况 拌种、播种当天晴,偏南风2~3级;气温18.3~30.2℃,平均23.1℃;相对湿度58%;日照时数9.6h,蒸发量14.2mm。试验期间天气对试验结果较为有利。

1.6 调查内容 (1)出苗率调查:在拌种、播种后7d(2013年5月19日)调查1次。(2)药效调查:分别在拌种、播种后14d、30d(2013年5月26日、6月11日)调查,共调查2次。(3)播种后3~30d,每隔3d到田间观察1次各处理区水稻出苗及生长情况。

1.7 调查方法 (1)出苗率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2)药效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记录叶片数及卷叶(尖)数,计算防效,并分别进行DMRT差异显著性测定。

1.8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经拌种、播种后7d对出苗情况调查,该药剂高剂量拌种对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92.60%),其它试验剂量对水稻出苗、苗势生长均很安全(表1)。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对水稻苗期的叶蝉、飞虱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表2)。

2.2 安全性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0.3L/100kg种子处理区内水稻秧苗有轻微药害,表现为出苗率略低,秧苗前期生长缓慢,10d后秧苗恢复生长,因稻蓟马等害虫防治得好,长势较其它处理区和对照区好。处理区内水稻秧田蜘蛛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防效和持效性 对水稻秧苗期较难防治的水稻蓟马等害虫,在浸种后、播种前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进行拌种,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可见,该药剂是当前防治水稻秧苗期水稻蓟马等害虫一种较为理想的拌种剂。

3.2 环境污染和安全性 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单剂,将其配制成30%种子处理悬浮剂(SC),便于其在环境中分解,一方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减轻有害化学品投入的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噻虫嗪的活性,延长药效的发挥,提高防治效果。

3.3 推荐剂量和施药适期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施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12h左右,与浸种沥干后的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防治水稻蓟马试验表明,在水稻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用其拌种,对水稻蓟马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

关键词: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水稻蓟马;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9-02

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3年对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的水稻种子用该药剂进行拌种处理作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有效成分:噻虫嗪,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DS),有效成分:丁硫克百威,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③分别由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0.1、0.2、0.3L/100kg;④由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拌种剂1.0kg/100kg;⑤空白对照(ck)。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6m2。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枞阳县会宫镇毕山村,选择单季晚稻种植大户、生产水平高、常年水稻蓟马发生较重的水稻秧田作为试验田。供试水稻品种为澄糯218(单季晚稻)。试验田前茬为空白田,该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澄白土,质地中壤;耕作层pH值6.2,有机质含量1.86%,全氮0.136%,速效磷6.2mg/kg,速效钾65mg/kg。

1.4 试验过程 水稻于2013年5月9日上午用当地常规浸种法(仅加保鲜克预防恶苗等病害)浸种,5月11日晚提取种子沥水,同时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5月12日将沥干的种子与稀释后的药液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约30min左右)催芽播种。空白对照区浸种后直接摧芽播种。每hm2秧田播种量750kg左右。试验期间水稻处于秧苗期,试验过程中不施用任何杀虫剂,以便药效调查。

1.5 施药时气候情况 拌种、播种当天晴,偏南风2~3级;气温18.3~30.2℃,平均23.1℃;相对湿度58%;日照时数9.6h,蒸发量14.2mm。试验期间天气对试验结果较为有利。

1.6 调查内容 (1)出苗率调查:在拌种、播种后7d(2013年5月19日)调查1次。(2)药效调查:分别在拌种、播种后14d、30d(2013年5月26日、6月11日)调查,共调查2次。(3)播种后3~30d,每隔3d到田间观察1次各处理区水稻出苗及生长情况。

1.7 调查方法 (1)出苗率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2)药效调查:采取平行跳跃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0.2m2,调查记录叶片数及卷叶(尖)数,计算防效,并分别进行DMRT差异显著性测定。

1.8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经拌种、播种后7d对出苗情况调查,该药剂高剂量拌种对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92.60%),其它试验剂量对水稻出苗、苗势生长均很安全(表1)。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对水稻苗期的叶蝉、飞虱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表2)。

2.2 安全性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0.3L/100kg种子处理区内水稻秧苗有轻微药害,表现为出苗率略低,秧苗前期生长缓慢,10d后秧苗恢复生长,因稻蓟马等害虫防治得好,长势较其它处理区和对照区好。处理区内水稻秧田蜘蛛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防效和持效性 对水稻秧苗期较难防治的水稻蓟马等害虫,在浸种后、播种前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进行拌种,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拌种、播种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0.59%;拌种、播种后30d,防效最高仍达80.80%,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可见,该药剂是当前防治水稻秧苗期水稻蓟马等害虫一种较为理想的拌种剂。

3.2 环境污染和安全性 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单剂,将其配制成30%种子处理悬浮剂(SC),便于其在环境中分解,一方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减轻有害化学品投入的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噻虫嗪的活性,延长药效的发挥,提高防治效果。

3.3 推荐剂量和施药适期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施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按浸种前的每100kg干种子,以推荐用药量加水2.5L稀释12h左右,与浸种沥干后的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噻虫嗪出苗率悬浮剂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