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池马牙山区防治稻叶瘟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2014-02-26汪晓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期

汪晓兵

摘 要: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特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

关键词:贵池区;稻叶瘟;药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5-02

1 试验目的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贵池区马牙、墩上、刘街等南部山区乡镇是稻瘟病的常发区和老病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多次暴发流行,苗期和分蘖期引发苗瘟和叶瘟造成水稻座棵死苗,穗期引发穗颈瘟和谷粒瘟造成水稻白穗和瘪粒,致使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由于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两系稻和优质高产水稻,其大部分品种抗稻瘟病较弱,同时稻瘟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化,尤其是2012年我区山区Y两优系列、两优6326、新强8号等稻叶瘟重发,用高效杀菌剂防治稻瘟病显得至关重要。

20世纪中期,国内主要使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防治稻瘟病,其效果差,易产生药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使用有机磷类的稻瘟净、异稻瘟净和有机杂环类的稻瘟灵(富士一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三环唑进行防治;本世纪初开始使用生物农药春雷霉素(加收米)防治,近年出现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拿敌稳、嘧菌酯等)防治稻瘟病,加上复配制剂的扩大应用,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的药剂极多,质量良莠不齐,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品种,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便为今后推广和指导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靶标为稻叶瘟,中稻品种为皖稻147,易感稻瘟病。

2.2 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马牙镇四岭村的中稻田中进行,四岭村属皖南山区,是稻瘟病的老病区,所选试验田为连片中稻种植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试验水稻于4月19日播种,5月26日移栽,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第一次施药时稻叶瘟发病较重,病害处在发病流行高峰盛期,部分禾苗已出现座棵死苗。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试验药剂 ①道好(75%三环唑30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②和欣(25%嘧菌酯16mL+80%戊唑醇8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③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15g/667m2,拜耳作物科学公司);④使百克(25%咪鲜胺100mL/667m2,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⑤韩稻爱(40%稻瘟灵100mL/667m2,东部韩农公司);⑥丰派(40%稻瘟灵100mL/667m2,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⑦加收米(2%春雷霉素100mL/667m2,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⑧空白对照ck,只喷清水;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m2。

3.2 施药方法

3.2.1 施药器械和方法 采用3WBS-16E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按每667m2兑水35kg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均由一人操作完成。

3.2.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次防治稻叶瘟试验共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为6月30日上午9点,水稻正处蘖末期;第二次施药在7月7日9点进行,水稻正处拔节期,施药时田间均保持湿润状态。

4 试验调查

4.1 药效调查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共调查4次,每次施药后3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第二次施药后第8d,调查稻叶瘟病叶率和病指。

4.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2.1 调查方法 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分别统计调查苗数、病叶数和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1.2.2 稻叶瘟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4.1.3 药效计算方法

4.2 其它调查项目

4.2.1 气象资料 试验其间总体无重大恶劣天气出现。

4.2.2 土壤资料 土壤为山区沙性泥浆土,烤田较好,下田不陷脚,pH值6.5,水肥条件一般,有机质含量中等产量。

4.2.3 对作物的影响 第一次药后3d、7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害。

4.2.4 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 此水稻第二次施药时各药剂处理均另每667m2添加了25%吡蚜酮(飞电)24g以兼治稻飞虱等。

5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

40%稻瘟灵对稻瘟病治疗效果明显,由于本次试验田稻田叶瘟发病较重,部分出现座棵死苗现象,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间隔7~8d连续用药2次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春雷霉素、75%肟菌·戊唑醇、75%三环唑等防治稻叶瘟的效果略低于40%稻瘟灵的防效,但预防稻叶瘟的效果较好,建议与40%稻瘟灵轮换使用防治稻瘟病,以免产生抗药性,而25%咪鲜胺、25%嘧菌酯+80%戊唑醇效果较差,建议不在水稻稻瘟病上推广使用。

7 研究应用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其抗病性不一样,一般以分蘖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拔节期比较抗病。就叶片而言,开始展叶40%至完全展叶后2d最易感病,5d后抗病性增强,13d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破口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d后抗病性逐渐增强。因此要抓住以上几个关键时间,适时喷药预防和治疗,当田中发现稻叶瘟发病中心应立即打药封锁,若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还应对未发病的田块进行大面积预防,穗颈瘟则应在破口前3~5d和破口齐穗期2次用药进行药剂预防,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另外适当的做好农业措施如增施农家肥和配方施肥、晒田均有利于减轻病害流行。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特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

关键词:贵池区;稻叶瘟;药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5-02

1 试验目的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贵池区马牙、墩上、刘街等南部山区乡镇是稻瘟病的常发区和老病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多次暴发流行,苗期和分蘖期引发苗瘟和叶瘟造成水稻座棵死苗,穗期引发穗颈瘟和谷粒瘟造成水稻白穗和瘪粒,致使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由于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两系稻和优质高产水稻,其大部分品种抗稻瘟病较弱,同时稻瘟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化,尤其是2012年我区山区Y两优系列、两优6326、新强8号等稻叶瘟重发,用高效杀菌剂防治稻瘟病显得至关重要。

20世纪中期,国内主要使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防治稻瘟病,其效果差,易产生药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使用有机磷类的稻瘟净、异稻瘟净和有机杂环类的稻瘟灵(富士一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三环唑进行防治;本世纪初开始使用生物农药春雷霉素(加收米)防治,近年出现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拿敌稳、嘧菌酯等)防治稻瘟病,加上复配制剂的扩大应用,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的药剂极多,质量良莠不齐,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品种,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便为今后推广和指导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靶标为稻叶瘟,中稻品种为皖稻147,易感稻瘟病。

2.2 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马牙镇四岭村的中稻田中进行,四岭村属皖南山区,是稻瘟病的老病区,所选试验田为连片中稻种植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试验水稻于4月19日播种,5月26日移栽,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第一次施药时稻叶瘟发病较重,病害处在发病流行高峰盛期,部分禾苗已出现座棵死苗。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试验药剂 ①道好(75%三环唑30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②和欣(25%嘧菌酯16mL+80%戊唑醇8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③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15g/667m2,拜耳作物科学公司);④使百克(25%咪鲜胺100mL/667m2,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⑤韩稻爱(40%稻瘟灵100mL/667m2,东部韩农公司);⑥丰派(40%稻瘟灵100mL/667m2,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⑦加收米(2%春雷霉素100mL/667m2,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⑧空白对照ck,只喷清水;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m2。

3.2 施药方法

3.2.1 施药器械和方法 采用3WBS-16E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按每667m2兑水35kg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均由一人操作完成。

3.2.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次防治稻叶瘟试验共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为6月30日上午9点,水稻正处蘖末期;第二次施药在7月7日9点进行,水稻正处拔节期,施药时田间均保持湿润状态。

4 试验调查

4.1 药效调查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共调查4次,每次施药后3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第二次施药后第8d,调查稻叶瘟病叶率和病指。

4.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2.1 调查方法 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分别统计调查苗数、病叶数和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1.2.2 稻叶瘟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4.1.3 药效计算方法

4.2 其它调查项目

4.2.1 气象资料 试验其间总体无重大恶劣天气出现。

4.2.2 土壤资料 土壤为山区沙性泥浆土,烤田较好,下田不陷脚,pH值6.5,水肥条件一般,有机质含量中等产量。

4.2.3 对作物的影响 第一次药后3d、7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害。

4.2.4 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 此水稻第二次施药时各药剂处理均另每667m2添加了25%吡蚜酮(飞电)24g以兼治稻飞虱等。

5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

40%稻瘟灵对稻瘟病治疗效果明显,由于本次试验田稻田叶瘟发病较重,部分出现座棵死苗现象,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间隔7~8d连续用药2次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春雷霉素、75%肟菌·戊唑醇、75%三环唑等防治稻叶瘟的效果略低于40%稻瘟灵的防效,但预防稻叶瘟的效果较好,建议与40%稻瘟灵轮换使用防治稻瘟病,以免产生抗药性,而25%咪鲜胺、25%嘧菌酯+80%戊唑醇效果较差,建议不在水稻稻瘟病上推广使用。

7 研究应用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其抗病性不一样,一般以分蘖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拔节期比较抗病。就叶片而言,开始展叶40%至完全展叶后2d最易感病,5d后抗病性增强,13d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破口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d后抗病性逐渐增强。因此要抓住以上几个关键时间,适时喷药预防和治疗,当田中发现稻叶瘟发病中心应立即打药封锁,若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还应对未发病的田块进行大面积预防,穗颈瘟则应在破口前3~5d和破口齐穗期2次用药进行药剂预防,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另外适当的做好农业措施如增施农家肥和配方施肥、晒田均有利于减轻病害流行。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特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

关键词:贵池区;稻叶瘟;药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5-02

1 试验目的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贵池区马牙、墩上、刘街等南部山区乡镇是稻瘟病的常发区和老病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多次暴发流行,苗期和分蘖期引发苗瘟和叶瘟造成水稻座棵死苗,穗期引发穗颈瘟和谷粒瘟造成水稻白穗和瘪粒,致使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由于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两系稻和优质高产水稻,其大部分品种抗稻瘟病较弱,同时稻瘟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化,尤其是2012年我区山区Y两优系列、两优6326、新强8号等稻叶瘟重发,用高效杀菌剂防治稻瘟病显得至关重要。

20世纪中期,国内主要使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防治稻瘟病,其效果差,易产生药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使用有机磷类的稻瘟净、异稻瘟净和有机杂环类的稻瘟灵(富士一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三环唑进行防治;本世纪初开始使用生物农药春雷霉素(加收米)防治,近年出现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拿敌稳、嘧菌酯等)防治稻瘟病,加上复配制剂的扩大应用,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的药剂极多,质量良莠不齐,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品种,从当地农药市场上选择了7种中、高档稻瘟病药剂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便为今后推广和指导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靶标为稻叶瘟,中稻品种为皖稻147,易感稻瘟病。

2.2 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马牙镇四岭村的中稻田中进行,四岭村属皖南山区,是稻瘟病的老病区,所选试验田为连片中稻种植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试验水稻于4月19日播种,5月26日移栽,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第一次施药时稻叶瘟发病较重,病害处在发病流行高峰盛期,部分禾苗已出现座棵死苗。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试验药剂 ①道好(75%三环唑30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②和欣(25%嘧菌酯16mL+80%戊唑醇8g/667m2,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③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15g/667m2,拜耳作物科学公司);④使百克(25%咪鲜胺100mL/667m2,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⑤韩稻爱(40%稻瘟灵100mL/667m2,东部韩农公司);⑥丰派(40%稻瘟灵100mL/667m2,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⑦加收米(2%春雷霉素100mL/667m2,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⑧空白对照ck,只喷清水;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m2。

3.2 施药方法

3.2.1 施药器械和方法 采用3WBS-16E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按每667m2兑水35kg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均由一人操作完成。

3.2.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次防治稻叶瘟试验共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为6月30日上午9点,水稻正处蘖末期;第二次施药在7月7日9点进行,水稻正处拔节期,施药时田间均保持湿润状态。

4 试验调查

4.1 药效调查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共调查4次,每次施药后3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第二次施药后第8d,调查稻叶瘟病叶率和病指。

4.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2.1 调查方法 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分别统计调查苗数、病叶数和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1.2.2 稻叶瘟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4.1.3 药效计算方法

4.2 其它调查项目

4.2.1 气象资料 试验其间总体无重大恶劣天气出现。

4.2.2 土壤资料 土壤为山区沙性泥浆土,烤田较好,下田不陷脚,pH值6.5,水肥条件一般,有机质含量中等产量。

4.2.3 对作物的影响 第一次药后3d、7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害。

4.2.4 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 此水稻第二次施药时各药剂处理均另每667m2添加了25%吡蚜酮(飞电)24g以兼治稻飞虱等。

5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

40%稻瘟灵对稻瘟病治疗效果明显,由于本次试验田稻田叶瘟发病较重,部分出现座棵死苗现象,40%稻瘟灵100mL/667m2对稻叶瘟的防效在62%以上,建议在在发病盛期以及重发的情况下至少用40%稻瘟灵120~150mL进行治疗,而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以及发病轻的情况下可用40%稻瘟灵100mL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间隔7~8d连续用药2次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春雷霉素、75%肟菌·戊唑醇、75%三环唑等防治稻叶瘟的效果略低于40%稻瘟灵的防效,但预防稻叶瘟的效果较好,建议与40%稻瘟灵轮换使用防治稻瘟病,以免产生抗药性,而25%咪鲜胺、25%嘧菌酯+80%戊唑醇效果较差,建议不在水稻稻瘟病上推广使用。

7 研究应用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其抗病性不一样,一般以分蘖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拔节期比较抗病。就叶片而言,开始展叶40%至完全展叶后2d最易感病,5d后抗病性增强,13d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破口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d后抗病性逐渐增强。因此要抓住以上几个关键时间,适时喷药预防和治疗,当田中发现稻叶瘟发病中心应立即打药封锁,若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还应对未发病的田块进行大面积预防,穗颈瘟则应在破口前3~5d和破口齐穗期2次用药进行药剂预防,同时最好添加有机水溶肥或锌肥等,调节植株生长,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心叶快速抽出,另外适当的做好农业措施如增施农家肥和配方施肥、晒田均有利于减轻病害流行。

(责编:张长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