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滨区瀛湖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2-26李云鸿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汉滨区现状问题

李云鸿

摘 要:简述了汉滨区瀛湖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政府加大投入,制定魔芋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科学规划、合理轮作,整合产业形成合力等。

关键词:魔芋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汉滨区

中图分类号 S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7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农业生产向效益型、效率型转变。魔芋作为一种特种经济作物,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用途广泛、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魔芋制品被广泛应用食品、医药及保健化工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安康市汉滨区独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应魔芋的种植及生长。广大农村也有悠久种植历史和传统经验。通过近10a的发展,安康市已成为全国魔芋主产区之一。安康市委市政府把魔芋产业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大力推广种植,已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但是由于魔芋产业化发展受地理、气候、土壤环境,魔芋自身生长的周期性,疫病风险等因素影响,也不同程度制约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笔者根据瀛湖镇魔芋产业现状分析,提出加快发展魔芋产业对策。

1 魔芋生产现状

汉滨区是安康市4大魔芋生产县区之一,全市2012年种植1万hm2,2013年种1.1万hm2,其中汉滨区分别种植0.23万hm2和0.3万hm2,种植面积净增28%。全市共有12个魔芋加工企业,汉滨区占1/3。

瀛湖镇所辖43个村,386个村民小组,7 876户,3.4万人,总面积4万km2,农户主要分部在瀛湖两岸。山大人稀,其中海拔650m以上,村组15个,占35%,而魔芋种植主要分布付家扁、前进、大明、永丰、飞跃、桂花、五四、杜坝等10个自然村。这些村组农户及居住为浅山区,适宜魔芋种植。35%农户其有传统种植经验。2008年在汉滨区农技中心及秦东魔芋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从种植技术、引种、资金扶持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全程服务,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全镇魔芋种植面积由2008年120hm2逐渐扩大到2013年363.33hm2。2012年平均667m2产鲜商品魔芋3 200kg,总收入2 100万元。全镇年种植0.33hm2以上的有268户,其中桂花村郭国友2013年种植0.53hm2其中:商品面积0.4hm2),预计收入可达10万余元。

2 魔芋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大面积种植风险较大 魔芋作为一种特殊农作物,种植有悠久历史。传统种植方式、方法,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庭院附近,一般面积133.3~333.3m2,各农户作为冬季的一种普通蔬菜,没有进行深度研究和市场开发。近10a来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创新途径。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倡导下推广规范化大田种植。各种植区域农户,按照种植规范进行垄作、开沟、套种玉米,有的种植在果林间。在出苗后及生长前期大部分田块魔芋生长势头良好。但到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夏时期,气候闷热,部分田块的魔芋常发生枯黄、死亡现象。发病死亡率占35%,如果遇到极端连续高温不利天气,有的田块几乎绝收,损失严重。

2.2 魔芋种植投入大、收益不稳定 魔芋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较多,在选种、整地、栽培、施肥、除草、收获、保管运输等各种环节都离不开精心操作。加之近年来,人工费、化肥、农药、种芋等各种生产成本构成逐年增加,影响和制约面积的扩大。如果加工企业在收获季节一旦实行垄断经营降价收购,种植户收益不稳定,甚至亏损。

2.3 种芋缺少,投入较大 魔芋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它的种子少,并且种子繁殖变异性大,有些地方根本不结籽实。常用地下球茎着生根状茎作种芋进行无性繁殖,是一种“去大留小”的繁殖方式,生长2~3a的植株也只能产生3~5个根状球茎。一般单个重量30~50g。由于魔芋种芋生长周期长,当年收获的根状茎不能直接用作来年的商品种芋,必须经过1~2a种植后方可作为生产用种。因此,种芋的数量十分有限。一些种植大户0.23~0.33hm2商品芋,必须有0.03~0.14hm2种芋。667m2商品芋用种量为300~500kg,每667m2 1 500~2 000株,单个种芋必须在150g以上。这相当于每年收获魔芋产量1/3。2012年种芋由2008年5元/kg涨到了10元/kg,价格增加一倍。由于本地种芋的不足,有的种植户不得不从外省购进。其结果、破损较多,病菌侵害严重,生产风险增加。

2.4 土地流转困难 魔芋生产以各农户零星种植为主,适生区域农户近年来随着部分农户外迁,土地闲置。这些农民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小农经济思想的约束,虽然闲置土地,一旦有人流转,地价较高,一般都在400元/667m2。还有的农户提出附加条件,加大种植成本,阻碍魔芋产业发展。加之银行信贷扶持专项资金门槛高,生产资金不足也制约魔芋生产业发展壮大。

2.5 农民科技意识淡薄 据调查,瀛湖镇30个种植大户中,平均文化初中以下,平均年龄50岁。这些种植户文化程度低,又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科技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不能在科技方面大胆尝试投入,种植技术不能适应于商品化、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加之,有的村组交通不便、信息化程度不高、科技人员短缺、现场培训、指导次数有限,各户种植方法,种芋品质,施肥,土质差异,各技术环节不能完全适应各农户,生产管理的要求,使魔芋产量,规模,效益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3 发展对策

3.1 政府加大投入,制定魔芋产业长效发展机制 县、区级以上涉农职能部门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定出汉滨区魔芋长效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流转,资金信贷扶持和突发自然灾害保险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县(区),乡镇从事魔芋产业服务,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对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企业产品研发人员进行项目资金资助和奖励,激励和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建议中国农财保险公司,会同科研院所制定出台魔芋保险政策,对凡是标准化规范种植0.3hm2以上大户进行投保,减少种植户后顾之忧,规避化解风险。用各种行之有效政策机制激活各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发展活力,使资源优势和产能效益最大化。

3.2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在魔芋适生区,重点区进行科技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科技讲座,播放光盘,印发科技手册和明白卡,结合关键时期检查指导、提高种植水平。对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大户,科技青年进行选派出去学习深造,国家给予教育经费补助,使他们成为魔芋产业科技带头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植,规范管理,防病,采收,精心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共同致富。

3.3 科学规划,合理轮作 魔芋属阴性植物,喜阴怕阳,喜湿润忌干燥,不同于其它农作物,对种植地块选择性较严格。规划是否科学关系魔芋产业的成效。要考虑轮作倒茬,必须把魔芋种植在适宜田块。应选择规划在海拔600~850m之间中山区域,阴坡、背风土质偏沙壤或土质肥沃田块,避免太阳辐射时间过长影响生长发育,避免“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

3.4 引种与选种相结合 目前见效最快的还是从产量高,品质好的产区引种。引种前进行产地考察,产地检疫,防止盲目引种将病源引入,造成生产损失。引进品种要进行隔离示范种植,通过试验筛选出总体性状或个体性状优质品种。通过2~3a的重复试验、示范,即可确定选留,并加以繁殖推广。同时对本地种芋也要不断进行品种选择,对抗病性强,生长良好,遗传性能较稳魔芋,去大留小,严格保管,作为种用,做到年年选择,年年留,逐渐提高魔芋种质。

3.5 整合魔芋企业,形成合力 安康魔芋产业升级,必须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重组整合。通过整合,在技术,生产能力,流动资金,产品研发方面形成优势。改变目前加工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争原料,产品销售上相互指责,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实现取长补短,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同时解决产品研发中技术问题,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汉滨区现状问题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