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肥同播试验研究

2014-02-26郭标田坤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玉米试验

郭标 田坤发

摘 要: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时667m2同播N-P2O5-K2O=24-9-12大配方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效果最好。

关键词:玉米;种肥同播;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44-03

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我们于2013年6~10月,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块选择 本试验地块选择在我县苗集镇祥和村农民李炳喜的承包耕地内进行。该地块土质属于砂姜黑土,地况和土壤基础肥力较好,前茬作物为小麦,667m2产500kg左右。具体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别为:pH值5.3、有机质13.2g/kg、全氮0.86g/kg、速效钾138mg/kg、有效磷23.3mg/kg、缓效钾378mg/kg、有效锰56mg/kg、有效锌1.25mg/kg、有效铁79.7mg/kg、有效铜2.51mg/kg、有效硼0.59mg/kg、有效硫13.79mg/kg。

1.2 试验玉米品种选择 本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当家品种之一的登海605。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习惯施肥(每667m2撒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2:种肥同播1(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3:种肥同播2(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处理4:种肥同播3(播种时667m2施15-15-15硝基复合肥10kg,玉米6叶期667m2追26-6-13复混肥料40kg)。

每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小区面积均为40m2(8m×5m),为了操作方便,每处理内重复间采用条带式排列设计。试验地四周均预留2m以上保护行,处理间和处理内重复间均预留40cm空带,于玉米播种后挖成宽40cm、深30cm的隔离沟。

1.4 播种及田间管理记载 本试验田玉米统一于2013年6月12日将试验地旋耕一遍,深度15cm左右,6月14日,用四轮机驱动的双腿播种机播种,每小区均纵向等行距(60cm)播种8行玉米,两边行距小区边均为40cm,株距23cm、播种深度3~6cm,理论密度为4 800株/667m2,重复间沟加路共宽均为1m。

于播种后出苗前统一进行一次封闭性化学除草。7月10用丢心方法防治玉米螟一次。分别于7月12日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2日玉米抽雄扬花期和8月10日玉米灌浆初期遇高温干旱时各浇一次水。

玉米生长期间,定期对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进行了监测记载。9月29日,各处理玉米均达到完熟期,分别进行了产量预测和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玉米生育进程比较 从表1看,各处理玉米喇叭口期以前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到吐丝期,处理1和处理2较处理3和处理4推迟了1d左右,以后的灌浆期和成熟期也相应推迟了1d左右。这可能与处理1和处理2追施拔节肥的作用有关。

2.2 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变化比较 表2显示,在株高和穗位高度上,处理1和处理2明显超过处理3和处理4;穗上叶片数和茎粗各处理略有差异,但不明显;病害等级方面,以处理2最轻,处理1和处理3均较轻,处理4较重。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

2.3 各处理玉米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变化情况 分析表3可知,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为好,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差的为处理4。

2.4 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 2013年10月29日,在各处理玉米完全成熟时,每处理去除边行,选取中间6行,每行两头再各去除1m,然后收获所有玉米穗,称取鲜重;取6行中的3行秸秆称取鲜重;取2 000g玉米籽粒和5株秸秆,置入烘箱中,在80℃恒温下烘干14h以上,分别称取其籽粒、秸秆干重,计算含水量,折算每处理小区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见表4。

表4显示,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 705.69kg,收获系数达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和处理1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时间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追施为好;三是缓控肥料虽比普通配方肥效果好,但也需要适当一定量的追施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5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F检测) 查一尾F值表得,F0.05=3.49

表6表明,在5%水平上,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均显著,即增产均达到了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显著程度;而在1%水平上,只有处理2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即处理2较处理4增产达到了极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极显著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1)玉米种肥同播不同基肥品种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和全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追肥时间和追肥品种和数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2)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较轻,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好的是处理2,最差的为处理4。

(3)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705.69kg,收获系数达到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和处理1(习惯施肥:667m2撒施省级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10~13叶期)追施为好,不宜过早,尤其是玉米苗期不宜追肥。

(4)综合考虑,以缓控配方肥40~50kg/667m2作基肥,并以种肥同播方式施用,玉米喇叭口期适量追施氮钾肥。 (责编:张长青)

摘 要: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时667m2同播N-P2O5-K2O=24-9-12大配方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效果最好。

关键词:玉米;种肥同播;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44-03

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我们于2013年6~10月,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块选择 本试验地块选择在我县苗集镇祥和村农民李炳喜的承包耕地内进行。该地块土质属于砂姜黑土,地况和土壤基础肥力较好,前茬作物为小麦,667m2产500kg左右。具体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别为:pH值5.3、有机质13.2g/kg、全氮0.86g/kg、速效钾138mg/kg、有效磷23.3mg/kg、缓效钾378mg/kg、有效锰56mg/kg、有效锌1.25mg/kg、有效铁79.7mg/kg、有效铜2.51mg/kg、有效硼0.59mg/kg、有效硫13.79mg/kg。

1.2 试验玉米品种选择 本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当家品种之一的登海605。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习惯施肥(每667m2撒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2:种肥同播1(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3:种肥同播2(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处理4:种肥同播3(播种时667m2施15-15-15硝基复合肥10kg,玉米6叶期667m2追26-6-13复混肥料40kg)。

每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小区面积均为40m2(8m×5m),为了操作方便,每处理内重复间采用条带式排列设计。试验地四周均预留2m以上保护行,处理间和处理内重复间均预留40cm空带,于玉米播种后挖成宽40cm、深30cm的隔离沟。

1.4 播种及田间管理记载 本试验田玉米统一于2013年6月12日将试验地旋耕一遍,深度15cm左右,6月14日,用四轮机驱动的双腿播种机播种,每小区均纵向等行距(60cm)播种8行玉米,两边行距小区边均为40cm,株距23cm、播种深度3~6cm,理论密度为4 800株/667m2,重复间沟加路共宽均为1m。

于播种后出苗前统一进行一次封闭性化学除草。7月10用丢心方法防治玉米螟一次。分别于7月12日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2日玉米抽雄扬花期和8月10日玉米灌浆初期遇高温干旱时各浇一次水。

玉米生长期间,定期对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进行了监测记载。9月29日,各处理玉米均达到完熟期,分别进行了产量预测和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玉米生育进程比较 从表1看,各处理玉米喇叭口期以前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到吐丝期,处理1和处理2较处理3和处理4推迟了1d左右,以后的灌浆期和成熟期也相应推迟了1d左右。这可能与处理1和处理2追施拔节肥的作用有关。

2.2 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变化比较 表2显示,在株高和穗位高度上,处理1和处理2明显超过处理3和处理4;穗上叶片数和茎粗各处理略有差异,但不明显;病害等级方面,以处理2最轻,处理1和处理3均较轻,处理4较重。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

2.3 各处理玉米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变化情况 分析表3可知,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为好,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差的为处理4。

2.4 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 2013年10月29日,在各处理玉米完全成熟时,每处理去除边行,选取中间6行,每行两头再各去除1m,然后收获所有玉米穗,称取鲜重;取6行中的3行秸秆称取鲜重;取2 000g玉米籽粒和5株秸秆,置入烘箱中,在80℃恒温下烘干14h以上,分别称取其籽粒、秸秆干重,计算含水量,折算每处理小区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见表4。

表4显示,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 705.69kg,收获系数达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和处理1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时间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追施为好;三是缓控肥料虽比普通配方肥效果好,但也需要适当一定量的追施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5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F检测) 查一尾F值表得,F0.05=3.49

表6表明,在5%水平上,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均显著,即增产均达到了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显著程度;而在1%水平上,只有处理2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即处理2较处理4增产达到了极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极显著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1)玉米种肥同播不同基肥品种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和全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追肥时间和追肥品种和数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2)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较轻,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好的是处理2,最差的为处理4。

(3)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705.69kg,收获系数达到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和处理1(习惯施肥:667m2撒施省级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10~13叶期)追施为好,不宜过早,尤其是玉米苗期不宜追肥。

(4)综合考虑,以缓控配方肥40~50kg/667m2作基肥,并以种肥同播方式施用,玉米喇叭口期适量追施氮钾肥。 (责编:张长青)

摘 要: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时667m2同播N-P2O5-K2O=24-9-12大配方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效果最好。

关键词:玉米;种肥同播;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44-03

为适应玉米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施肥的需要,筛选、研发适应本地玉米生产需要的玉米专用肥料和施肥技术,我们于2013年6~10月,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试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块选择 本试验地块选择在我县苗集镇祥和村农民李炳喜的承包耕地内进行。该地块土质属于砂姜黑土,地况和土壤基础肥力较好,前茬作物为小麦,667m2产500kg左右。具体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别为:pH值5.3、有机质13.2g/kg、全氮0.86g/kg、速效钾138mg/kg、有效磷23.3mg/kg、缓效钾378mg/kg、有效锰56mg/kg、有效锌1.25mg/kg、有效铁79.7mg/kg、有效铜2.51mg/kg、有效硼0.59mg/kg、有效硫13.79mg/kg。

1.2 试验玉米品种选择 本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当家品种之一的登海605。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习惯施肥(每667m2撒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2:种肥同播1(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处理3:种肥同播2(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处理4:种肥同播3(播种时667m2施15-15-15硝基复合肥10kg,玉米6叶期667m2追26-6-13复混肥料40kg)。

每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小区面积均为40m2(8m×5m),为了操作方便,每处理内重复间采用条带式排列设计。试验地四周均预留2m以上保护行,处理间和处理内重复间均预留40cm空带,于玉米播种后挖成宽40cm、深30cm的隔离沟。

1.4 播种及田间管理记载 本试验田玉米统一于2013年6月12日将试验地旋耕一遍,深度15cm左右,6月14日,用四轮机驱动的双腿播种机播种,每小区均纵向等行距(60cm)播种8行玉米,两边行距小区边均为40cm,株距23cm、播种深度3~6cm,理论密度为4 800株/667m2,重复间沟加路共宽均为1m。

于播种后出苗前统一进行一次封闭性化学除草。7月10用丢心方法防治玉米螟一次。分别于7月12日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2日玉米抽雄扬花期和8月10日玉米灌浆初期遇高温干旱时各浇一次水。

玉米生长期间,定期对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进行了监测记载。9月29日,各处理玉米均达到完熟期,分别进行了产量预测和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玉米生育进程比较 从表1看,各处理玉米喇叭口期以前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到吐丝期,处理1和处理2较处理3和处理4推迟了1d左右,以后的灌浆期和成熟期也相应推迟了1d左右。这可能与处理1和处理2追施拔节肥的作用有关。

2.2 各处理玉米主要生育性状变化比较 表2显示,在株高和穗位高度上,处理1和处理2明显超过处理3和处理4;穗上叶片数和茎粗各处理略有差异,但不明显;病害等级方面,以处理2最轻,处理1和处理3均较轻,处理4较重。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

2.3 各处理玉米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变化情况 分析表3可知,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为好,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差的为处理4。

2.4 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 2013年10月29日,在各处理玉米完全成熟时,每处理去除边行,选取中间6行,每行两头再各去除1m,然后收获所有玉米穗,称取鲜重;取6行中的3行秸秆称取鲜重;取2 000g玉米籽粒和5株秸秆,置入烘箱中,在80℃恒温下烘干14h以上,分别称取其籽粒、秸秆干重,计算含水量,折算每处理小区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见表4。

表4显示,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 705.69kg,收获系数达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和处理1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时间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追施为好;三是缓控肥料虽比普通配方肥效果好,但也需要适当一定量的追施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5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F检测) 查一尾F值表得,F0.05=3.49

表6表明,在5%水平上,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均显著,即增产均达到了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显著程度;而在1%水平上,只有处理2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即处理2较处理4增产达到了极显著程度,其它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即产量变化均未达极显著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1)玉米种肥同播不同基肥品种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和全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追肥时间和追肥品种和数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2)总体看,以处理3最理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较低,穗上叶片数最多,病害也相对较轻。各处理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不太明显,籽粒和穗轴色泽也完全一致,但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较大,以处理2和处理3表现较好,每穗粒数均达到450粒以上,千粒重均达到330g以上。秃尖情况则以处理1和处理2较轻,均未超过1cm。总体各项指标表现最好的是处理2,最差的为处理4。

(3)无论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还是收获系数方面比较,都以处理2(播种时667m2施大配方24-9-12肥料40kg,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表现最好,每667m2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711.81kg和1705.69kg,收获系数达到0.41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播种时667m2施28-8-9控释型配方肥50kg,以后不再追肥)和处理1(习惯施肥:667m2撒施省级大配方24-9-12肥料40kg,旋耕15cm后待播种,玉米喇叭口期667m2再追施该配方肥10kg)次之,而处理4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差。这一结果起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对玉米产量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种肥同播为好;二是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以玉米喇叭口期(10~13叶期)追施为好,不宜过早,尤其是玉米苗期不宜追肥。

(4)综合考虑,以缓控配方肥40~50kg/667m2作基肥,并以种肥同播方式施用,玉米喇叭口期适量追施氮钾肥。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玉米试验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CS95
510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