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2014-02-25狄佩丽

职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职生提升策略幸福感

狄佩丽

摘 要:中职生的幸福感比较欠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文分析了中职生幸福感比较欠缺的原因,并提出需要从学校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 幸福感 提升策略

中职生的幸福感是学生在校园中自身需求满足程度的反映,代表着职业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在中职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将“以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学校和教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当做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幸福校园、和谐课堂、幸福寝室、幸福班级,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完善中职生的人格,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一、影响中职生幸福感的因素

1.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反差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兄弟姊妹也不多。他们生在90后,受家长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安逸而舒适。可学校的生活就不比家里了,睡的是硬板床,吃的饭菜没有家里那么可口,洗澡没有热水,衣服要自己洗,纪律严,卫生要求又比较高……加之在家里,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所以中职生们难以接受学校的生活条件,难以习惯集体生活,难以服从学校的管理,他们往往对学校满腹牢骚。

2.社会对中职的认同感低

相关调查发现,53%的中职生对读中职感到不满意,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中职的认同度低。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中职毕业生只能进企业找活干,只能做一线工人,读中职是没有出息的。甚至有不少中职学生的家长也认为家有职高生是没有面子的事,往往不敢在人前说出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还有调查表明,只有6%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受到周围人的尊重,有28%的中职生认为别人对自己评价很低,甚至感到自己受到社会轻视,大多数中职生认为他们是由于普高门槛高,迫于无奈才进职高。社会认同感低往往让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职业教育。

3.自身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大

(1)入校前对学校的期望与中职学习生活的反差造成失落感。初中的学习和为了中考的高强度学习及重复训练,已使中职生反感和厌倦。但是入校后,他们却发现中职学习生活也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文化课学习本来就不容易,随着专业学习的推进,他们又发现专业学习比普通高中的课程更难,文化基础差成为了他们专业学习的拦路虎。小部分学生凭借勤奋能跟上教学进程,而大多数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坚强的意志最终放弃了专业学习。学业上的再次失败,进一步强化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无所谓心理、恐惧心理。

(2)对就业的期望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反差造成失望感和担忧感。90后中职生对工作的心理期望比较高,他们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既清闲舒适、报酬又高的工作。可是,中职生就业竞争激烈和就业难度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找。目前,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只能从事社会基层的工作,如超市、商场、酒店、工厂的一线员工,这样的工作岗位社会地位低,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都不高。且即使中职生顺利就业了,但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今天,他们往往因缺少发展后劲,遇到上升渠道不畅的障碍。摆在中职生眼前的事实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更没有信心,失落感、自卑、抑郁、无所作为等负面情绪随之产生。

二、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途径

要提升中职生的幸福感,学校和教师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悦纳感、归属感、感恩心等方面做文章,主要做法如下。

1.加强中职学校硬件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中职生学习生活条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缩小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差距,让学生在学校里面体会到人性化的关怀和家庭温暖,让他们感到学校似家、学校胜家,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中职学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快乐、充实的精神家园

中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活条件好了,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舒适的物质生活,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否则就会感到无聊、单调,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负面情绪。因此,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幸福是一种德性,是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评价。因此,幸福感的主观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科学的评价系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

4.建立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对中职校、中职生的认同度不高,以及家长对中职生的认同度不高,影响了中职生的幸福感。从政府到社会应加大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关心职业教育,媒体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的沟通平台,提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引导家长客观地看待职业教育,以肯定和鼓励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学校和教师要做中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吹鼓手,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中考失败,正确看待职业教育,用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鼓舞中职学生。

5.引导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充实自己,创造幸福人生

生活过得不充实,幸福感就无从谈起。中职生幸福感比较欠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少目标,缺少追求,在学校里虚度光阴,产生无聊、空虚和压抑的感觉。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跟上,思想品德教育要跟上,目标管理也要跟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断缩短“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的差距。这样的中职生活必定是充实的、阳光的,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中职生活,中职生的人生才能更精彩,才能充满幸福。

6.完善教育教学过程

中职学校要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多体谅学生,多宽容学生,多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疏导的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上要做学生的朋友和贴心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平时要多与学生谈谈心、发发短信、QQ聊聊天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教育过程要完善,教学过程也要完善。应当说,课堂是学生重要而基本的生命历程。若课堂教学单调、沉闷,学生听不懂,把上课当做痛苦的事,感到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是难以产生幸福感的。美的课堂、艺术的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欢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探究、体验、交流,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到知识、掌握技术。

要增加中职生的幸福感,教师还要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从而使教育和教学过程发出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幸福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赖晓红.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8).

(作者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生提升策略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