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014-02-25曾俊香

职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做法渗透

摘 要: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动机、兴趣与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把学业与劳作搞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介绍了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现与有效做法。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渗透 职业价值观教育 做法

课 题: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基本途径。在以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动机、兴趣与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把学业与劳作做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探讨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现与有效做法。

一、主要步骤

1.提高认识,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职业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两大作用:一是奠定职业人生的基础,引导职业人生的方向;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激发职业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之自觉行动。

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以价值观为核心,素质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育人教书,培养有见识、负责任的公民和职业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现实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以下现象: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近期功利,轻长远人性。这就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职业价值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深入研修,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2.明确目标,落实“渗透”任务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以专业知识与智慧和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出知识技能背后的那些东西,那种理性的精神、专业的意义与价值,那种待人处事对物友善、积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的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兴趣和热情,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劳作,并且落实以下任务。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生而平等”“社会分工,人无贵贱”“勤劳致富”“劳动光荣”“人人有才,个个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热爱专业学习与劳作,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

(2)要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交往、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管理”,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相处,懂得诚信、敬业和负责任,具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伦理价值取向。

(3)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学会关心自我与他人,关心专业学习与劳作,关心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经济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经济价值取向。

(4)要使学生正确看待“智力刺激、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感和美感”,学会学习与劳作,发挥智能优势、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和劳作创造力,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与成就感和审美价值取向。

(5)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安全感、变动性和工作环境”,学会选择职业、制订生涯规划和学习工作计划,具有一定的就业或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形成积极的安全价值取向。

3.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

教师要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规格、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积极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渗透”学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策划、预设、组织、引导、示范、鼓励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2)突出专业课教学的职业情境性、综合实践性、实际应用性和时代特性。

(3)体现“渗透”方法的自然渗透性和参与体验性。

(4)使学案具有自主建构、情境学习、合作探究、适合学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等特征。

4.全情投入,生成“渗透”过程

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是关键的一步,而师生全情投入,互教共学,实践体验,生成“渗透”过程,即师生“生命在场”, 产生、分享“精彩”的观念和多元的职业价值,是更为重要的一步。理想的专业课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尊严与欢乐,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

(2)深入思考,多作自我反思:一是我们所教的专业课如何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并且促进他们的智慧、道德、精神和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与更多的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四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立、自强和职业责任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提高其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endprint

(3)更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现场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小组评估等教学方式方法。一般不主张教学鼓励竞争,评估应不涉及比较;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鼓励负责任的自我评价,学会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与劳作,并智慧地吸取同学和老师评估的意见。

二、基本方略

职业价值认识与知识技能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学习可进行客观的专业知识考评或职业技能鉴定,而职业价值认识是无法在一个短时间内被普遍实证的,需要个体在知识技能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过程中甚至是在今后劳作或人生经历中才能逐步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认识不能教会,只能靠个体参与实践,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慧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引导人自己去设计,去实践,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

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榜样、实践、反思和认可。即通过职业人的言行、师生或师徒关系显示人格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责任的内涵与形象。二是所有学生参与学校或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和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等。三是在活动或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中唤醒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激励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职业价值目标的构建。四是对学生中值得赞扬或接受的专业学习与劳作事务多方面表示认可,鼓励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提供可自我发挥的条件和环境,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劳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确立职业价值目标,发展职业价值评价能力,形成职业价值取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采取以下四种方略。

1.榜样与示范

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偶像情结”。在教学中,教师或师傅应重视利用那些最有可能被学生记住的语言和行为,包括人们期望行为及其理由,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说服力的、鲜活的职业榜样;介绍一些描述正面或反面职业范例的文字材料及媒介资料,如中职学生成才案例、行业企业中先进模范。

教师或师傅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帮助学生在校企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尊自信,感受职业的价值,体验到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或师傅以道德的方式对待他们。

职业榜样显示出有见识、有道德的人的敬业心、责任感,他对校企生活和国内外大事的反应,成为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关注和行业企业精神的示范。

教师或师傅通过实操、演示、讲解、讨论、讲故事、个别谈话和鼓励等方式来提供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做出正确反应。

2.实践中体悟

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和环境熏陶,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外因;个体在实践中的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因和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和文化互融,真实的专业教学与劳作,为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优势,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发现、提问、讨论、反思、合作和锻炼,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职业的价值。

其方法有参观见习体悟法、模拟仿真体悟法、实验实操体悟法、社区服务体悟法、社会调查体悟法、企业实习体悟法等。

3.反思与交流

在多元价值观、多种多样的信息选择面前,要让正在成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提供榜样示范、实践体悟的同时,教师还要深掘专业课教学中所蕴含的职业智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反思,进行对话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职业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美德故事,提供有关职业生涯先进或落后的人、事物的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观察,对照反思,展开对话交流,以提高其职业价值认知、评价能力。

(2)合作探究。通过若干拥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共同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交往和探究能力。

(3)重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行对话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4)两难道德。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案例,每个案例都提出了学校或企业工作场所中遇到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反思、评论、争论或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5)价值澄清。要引导学生对职业价值进行审慎思考、自己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完成选择;珍爱、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根据选择行动,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地重复行动。

(6)评估反馈。学生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要求或项目任务评估表对学习活动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式有自评、他评和互评,或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小组评估和集体评估等。

4.多方面认可

学校的师生员工、家庭的亲友以及行业、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各组织、各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行为的优点进行确认和鼓励,对其所为所思所感的正向动机加以确认,形式有两种。

(1)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强化和传播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奖励,对从小较少获得表扬奖励的中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其作用不可估量。方法有外在奖励,如表扬、其他同伴的掌声鼓励,设立光荣榜或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展示,以及通讯表彰、特定的优先权、证书或奖品等;还有内在奖励,如合作交往满足感、探究乐趣、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感、成就感等。内在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持久更强大,教师应加以培养运用之。endprint

(2)批评惩罚。批评惩罚是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中出现差错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估或处理,也是教育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于帮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而不仅是在别人控制下才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劳作负责,培养学生对规则、对他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理性尊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具有较大的负强化作用。

当然,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批评惩罚也要建立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与提高。

三、案例列举

1.体悟导游价值

旅游专业的一位老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真钻研导游游览服务实训项目内容,采用模拟实训、角色扮演等方法,精心预设了“六步”教案。一是以优秀导游视频导入。二是创设教学情景,即接待来自区内职校的近百名师生前来学校参观游览,作为学校“溜哪儿”旅行社的导游,学生为游客们提供学校景点游览导游服务。三是布置工作任务。全班30个学生分成5大组,每位学生按要求掌握导游游览服务工作的五大环节,并完成《导游游览服务工作表格》;各组分别推选出一名导游,五名导游分别完成游览服务中的五个环节;其他学生以组员形式进行协助配合。四是引导学生做好导游服务,并全程抓拍记录:出发前的导游服务,抵达景点途中的导游、讲解服务,抵达景点后游览前的游览服务,游览中的导游服务,返程中的导游服务。五是请学生观看实录、谈感受,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六是评选最受欢迎导游。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独立给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根据景点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导游讲解,知道怎样处理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游览服务的程序和内容。通过实录回放,学生发现优点,分析问题,互相学习提高。师生互动互评,引导、调动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工作岗位,根据导游教学特点,融合现代行业文化,学生体悟到了职业的价值。

2.59比60差几

汽车专业的老师教“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把教学设为:集合点名,检查按指纹,布置任务—提问复习—安全教育—分组操作—现场考核—集中小结—进厂实习—总结。要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考核后,再到汽修厂实习。在考核中某学生初考59分,再考60分。老师严肃认真地说,“59比60差几?”让学生反思、议论,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差“1”,更是差认真、严谨、安全和忠诚的问题。教学要由实训室到汽修厂,按校企管理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学用结合,现场考评,规范操作。

3.从模仿到创作

在烹饪实训室里,老师给一年级学生创设了“王浩同学考证和备赛,在西园饭店进行教学见习,跟从冷菜制作师傅学冷菜制作,为泰国代表团用餐而临时受命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一个冷拼菜品”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完成考证和备赛当中的双拼项目,要求学生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冷拼菜品。各组学生分工协作,模仿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出寿桃、太极、灯笼等蕴含传统文化的冷拼菜品,自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体验到了共同创作、服务他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做法渗透
烹饪对口单招专业课教学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