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阅读推广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2014-02-11韦璐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读书民族

●韦璐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少儿阅读推广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韦璐娉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少儿阅读推广;危机化解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危机,而少儿阅读推广可以从培养传承人的角度化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但目前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尚未起步,因此,在今后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中宣传、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将十分有益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事业。

发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题中之义。但是,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化的同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的命运令人忧虑,其传承出现危机。文化传承,人是关键。所以结合少儿阅读推广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

1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的表现及阅读对其的化解

1.1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危机的表现

在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加之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更造成了文化同化和传统文化失传的不可控局面,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危机。在各少数民族中,那些没有民族文字或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使用本民族文字(如壮族、布依族、苗族、土族等)的少数民族,其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正在缩小,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濒临灭绝。而且,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即便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很多“80后”从出生起,其父母亲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汉语普通话与之交流,汉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远比本民族语言高,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人的本民族语言能力弱化甚至不会讲本民族语言。而像一些少数民族如畲族、仡佬族、土家族、满族由于放弃了本民族语言而使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使得本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思维的物质外壳,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语言,那么经过千万年积累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或瓦解,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链条出现断裂。表现为:(1)家庭文化传承场域的瓦解。传统中,少数民族家庭对日常生活、生产技能方面和某些特殊技能的传承常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但在现代化教育的冲击下,这种方式渐渐瓦解。(2)社区民族文化监督机制的变迁。社区的文化监督在文化传承中主要表现为议论系统和价值评判系统,长期以来,传统民族文化正是在一种被称为“看不见的文法”的文化监督机制之下得以实现的,但现在这种监督机制也渐渐失效。(3)社会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也卷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现代文化以强势的姿态侵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打破了他们原有的文化结构。现代文化所倡导的“利益、高效、个体的自由与发展”等价值观念已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1.2 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阅读有助于化解本民族文化传承危机

阅读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而“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少儿的“文化自觉”,是培养日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长远之计。

(1)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自觉”是自身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2]当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具有这种“文化自觉”时,即便民族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传统场域不断消失、变迁和重构的时代环境下,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链条也不会断裂、文化基因也不会消亡。所以说,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自觉”是自身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

当前,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极其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但生活在这种文化环境下的普通大众却往往意识不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随着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的渗透,对自身文化甚至弃若敝屣,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裂,更严重者则已经趋向消亡。因此,如何使少数民族群众了解自身文化,进而主动学习、保护并在传承中创新自身文化,便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一环。因此唤起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就是唤起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的“文化自觉”的基础工程,因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是民族及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

(2)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阅读有助于“文化自觉”。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地理自然、人文科技等,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提升少年儿童阅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完整人格的重要手段,更是消弭教育鸿沟、紧密家庭关系、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少儿阅读推广中,不管是书籍还是各种读书活动,如果能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必定在少数民族少儿心中种下一粒自身民族文化的种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定在日后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2 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的少儿阅读推广之“掠影”及不足

2.1 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的少儿阅读推广“掠影”

在少数民族儿童小说、童诗童话领域,都有体现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出现。如裕固族青年作家苏柯静想的《白骆驼》、侗族北洛的《阿罗》、蒙古族瓦·萨仁高娃的《骑枣骝马的赫儒布叔叔》都写出了活泼的、有血有肉的民族少儿人物形象,写出了特定年代、特定地域中特定民族少年儿童的生活情境和心理状态;满族作家佟希仁为幼儿创作的儿歌、童话都漫溢着情和趣,自然地展现东北大地的景色,又真切地透露着满族人喜勤快压懒惰、重诚信斥虚伪的情操。[3]

学校方面,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积极开发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课程,为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学生提供了民族文化阅读材料及自主查找、阅读民族文化相关资料的机会,如武陵地区的铜仁民中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桃源乡韵》,并将傩面具及民间制作工艺增列为校本课程,2009年广西南丹县某瑶族乡的两所小学,在学校举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实验班,开设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课程采用主题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白裤瑶民族文化学习活动为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瑶族村寨进行调查研究。[4]

2.2 不足之处

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零散地开展着,但在国家层面及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中,鲜有涉及,体现为如下三方面。

(1)在读书活动中,鲜有直接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的读书主题。据《深圳商报》2006年11月6日报道,到2006年,全国已有31个城市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李东来主编的《书香社会》一书简单介绍了21个省市的读书活动,其读书主题大多涉及“营造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文明城市”等切合读书主题潮流与自身城市的内容。[5]通过《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中的“中国全民阅读大事记”一节也可以看出,1982年至2009年的读书活动中,国家级和各省市的读书主题极少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而且举办“读书节”等读书活动的城市几乎集中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其读书主题多与当地地方文化相关,且其中针对少儿阅读举办读书活动的城市依然是少数。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省市的读书活动只占了极少数,更遑论以此为契机宣传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了。

(2)在国家级的青少年推荐书目中,鲜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笔者通过对2005~2007年和2009~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的研究发现,直到2009年的推荐书目,才陆续出现了极少数关于少数民族内容的读物。如2009年推荐书目《西藏读本》;2011年推荐书目《画说民族团结故事》(10册),这是一套用维、汉两种文字出版的连环画,涉及新疆各民族的各个领域和人物故事;2012年推荐书目《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56册)、《西藏的孩子》《西藏盲童之光》。在推荐书目里,相对于平均每年差不多上百本的读物来说,这几本关于少数民族内容的书籍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3)少数民族地区少儿图书馆的网站内容鲜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少儿数字图书馆的阅读资源也是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数字图书馆同样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但是,笔者在对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少儿图书馆网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西藏自治区还未建有少儿图书馆(阅览室)的网页;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在自治区图书馆内设有“青少年和老年服务部”,但其网络资源内容为空白。即使有自己常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图书馆,如新疆少儿图书馆和内蒙古少儿图书馆,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中,很大程度上照搬了汉语言地区少儿图书馆的做法,比如组织指导少儿观看或阅读动漫视频和书籍。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任何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儿图书馆,虽然在网络资源建设中注意到了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展示,但其内容过于单一,网页制作稍显粗糙,对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可见,在建设少儿数字阅读资源时,宣传、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很薄弱。

3 少数民族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建议

(1)民族出版业应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少儿阅读推广。各地民族出版社应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阅读推广中,与少数民族儿童作家、画家等文艺工作者合作,策划、出版符合少儿阅读习惯和喜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出版物。

(2)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学校是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同时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进行阅读推广时,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推荐相应读物,在少儿阅读推广工程中促使民族文化的习得,培养民族文化继承人,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奠定基础。尤其是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城镇,阅读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任何一本读物都会成为求知欲极强的学生的阅读对象。由于地域、经济等相对闭塞,这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保存相对完整,如果生活中的场景能在书本中得以重现,很容易引起这些地区少儿的共鸣,从而对本民族文化具备最初的好感,为今后自觉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奠定情感基础。

(3)少数民族地区少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与读书活动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图书馆在倡导全面阅读的当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阅读推广活动“先锋”。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图书馆,除了具备有其他少儿图书馆共同的少儿读物之外,还应该有与民族本土文化相适应的馆藏资源。在进行纸质文献馆藏资源建设时,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图书馆应根据本民族情况合理配置与采购纸质文献。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应注重民族文字文献的收藏和开发;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少儿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时,应注意收藏汉语记录的本民族文化文献。

值得重视的是,正因为这一部分少数民族没有或日常生活、学习中不使用本民族文字,他们的民族文化更容易受到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传承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所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图书馆更应注重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

少数民族地区少儿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时,除了要在纸质文献中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展示外,网络资源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利用的阵地。

目前,随着少儿阅读推广的深入进行,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少儿读书、写作、讲故事、诗歌朗诵、校园剧表演比赛、优秀少儿读物评选、少儿图书推荐、少儿科普展览、讲座和科技制作体验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可以借鉴这些读书活动,在其中加入本民族文化元素,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少儿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之情,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0.

[2]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88.

[3]张锦贻.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J].昆明学院学报,2008(3):8-9.

[4]王玲玲.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南丹县某白裤瑶族乡为例[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3):17.

[5]李东来.书香社会[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30-34.

G252.1

A

1005-8214(2014)04-0019-03

韦璐娉(1984-),女,壮族,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

2013-05-03[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读书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一起读书吧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