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及治疗药物分析

2014-02-08王宝梅田静彬刘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出血性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王宝梅,田静彬,刘志国

脑血管疾病(CVD)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1]。而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CVD并不少见,除了与普通人群具有相同的发病因素外,还可能与其自身疾病特点及用药等因素有关[2-3]。为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CVD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特点,本研究将住院精神障碍伴CV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单纯C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比较〔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CVD高危因素比较〔n(%)〕

注:吸烟定义为吸烟≥5支/d;饮酒定义为饮白酒≥200 ml/d

表3 观察组缺血性CVD与出血性CVD患者精神疾病种类比较〔n(%)〕

Table3 Comparison of mental illness types between ischemic CVD patients and hemorrhagic CV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CVD分型例数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其他缺血性CVD10479(760)7(67)6(58)12(115)出血性CVD148(571)2(143)2(143) 2(143) χ2值2915P值04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118例(观察组),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CVD症状和体征,经CT检查及神经内科专家会诊后确诊;既往无CVD、脑炎等病史。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组织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4]。患者年龄为40~89岁。CVD分型:缺血性CVD 104例(88.1%),出血性CVD 14例(11.9%)。颅脑CT检查:缺血性CVD患者中,单发灶91例,多发灶13例;大面积发生灶48例;梗死部位:额叶44例,顶叶33例,颞叶15例,基底核9例,枕叶3例。出血性CVD患者中,内囊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脑桥出血1例;出血量为20~50 ml。

另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诊入院CVD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0~90岁。CVD分型:缺血性CVD 79例(91.9%),出血性CVD 7例(8.1%)。颅脑CT检查:缺血性CVD患者中,单发灶71例,多发灶8例;大面积发生灶36例;梗死部位:额叶23例,颞叶19例,顶叶18例,基底核12例,枕叶7例。出血性CVD患者中,内囊出血4例,脑室出血1例,脑桥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出血量为10~46 ml。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VD高危因素和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疾病种类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VD高危因素比较 在容易导致CVD的7项常见高危因素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年龄≥60岁、吸烟、冠心病、高脂血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不同CVD分型患者精神疾病种类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缺血性CVD与出血性CVD患者的精神疾病种类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缺血性CVD还是出血性CVD,都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最多(见表3)。

2.4 观察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利培酮(占58.5%)和氯氮平(17.8%)、奥氮平(10.2%)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基本上是以利培酮治疗为主(见表4)。

表4 观察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n=118)

Table4 The antipsychotic drug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CVD and mental disorders in observation group

药物名称常用剂量(mg/d)例数构成比(%)利培酮3~669585氯氮平300~60021178奥氮平5~2012102富马酸喹硫平200~6001085阿立哌唑10~30325盐酸氯丙嗪300~600217舒必利300~1200108合计1181000

3 讨论

CVD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因素,同时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5]。精神障碍患者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如在此基础上再发生CVD,就会加重残疾程度。随着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和精神疾病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特点,其发生CVD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了解住院精神障碍患者CVD的发病因素和诊治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可疑征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既可达到预防的目的,又可减少精神疾病和CVD双重致残,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1 精神障碍伴CVD患者与单纯CVD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及年龄间无差异。但从数据来看,两组男性比例多于女性,这与男性患者有吸烟、饮酒不良较多有直接关系。两组60~80岁患者居多,符合年龄≥60岁为CVD高危因素之一的论点[1]。

3.2 精神障碍伴CVD患者与单纯CVD患者CVD高危因素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冠心病、高脂血症这4种容易导致CVD的高危因素,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发病情况无差异;而观察组患者的饮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作为CVD的高危因素,虽然与普通人群的CVD发病关系密切,但与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CVD发病关系不大。此点与以往文献报道[6]相符。

以往研究已经证明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虽然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强制性戒酒,但由于精神障碍患者饮酒时间均比较长,已经奠定了CVD的发病基础,本研究中观察组就有8例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CVD。

3.3 观察组不同CVD分型患者精神疾病种类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CVD分型患者精神疾病种类构成间无差异,且无论是缺血性CVD,还是出血性CVD,都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最多,其次是情感障碍,此点与以往文献报道[5]不尽一致。在CVD高危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是为数最多的疾病,通常占70%以上,故其发生CVD的机会自然高于其他精神疾病。

CVD的发生多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成分的改变而造成脑出血与缺血性疾病[7]。而精神疾病由于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本身就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杨上川[8]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各项指标高于正常对照,其中躁狂症患者更为明显,而躁狂症缓解后则有所下降。

3.4 观察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科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有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产生低血压,立卧位变化更为突出,易产生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9-10]。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更为明显,例如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可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小板功能也有较大影响。精神障碍患者血液中本来就存在着黏滞因素增高,因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更易导致或诱发脑梗死[8]。

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成分的直接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但是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等为代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克服了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却带来了糖脂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体质量增加、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率[11-13]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14-15]。因此,也加重了精神障碍患者罹患CVD的风险。同样是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比起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上述不利因素的风险高出3.6倍,增加老年人脑血管事件风险和病死率[16-17]。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18]。而药物剂量的不同对于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关系[19]。

本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的治疗年限比较长,治疗的药物以利培酮为主。在治疗期间,既有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发生的CVD,亦有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的CVD。笔者认为都与患者罹患精神疾病时已经发生了血液流变学和血液成分病理性改变,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各种高危因素的存在有关,使得精神障碍患者比普通人群罹患CVD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所区别的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是直接的,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是间接的,甚至是叠加的。总之,临床医生要对精神障碍患者罹患CVD的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吴占福,黄瑞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68-2971.

2 冯永平,韩春美,杨晓东,等.精神药物治疗期发生的脑梗塞11例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1996,2(2):31.

3 廖震华,丁丽君,温程.我国60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1160.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33-8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http://www.moh.gov.cn/zwgkzt/ptjnj/201010/49401.shtml.

6 韩春美,刘金同,纪文静,等.精神科住院病人脑卒中发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2):100-101.

7 胡建民,马效芝.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55-56.

8 杨上川.两种精神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3):150-151.

9 宿英英.脑梗塞的危险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6(4):216.

10 徐保锋,娄渊敏,郭雅明.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87.

11 Newcomer JW.Metabolic syndrome and mental illness[J].Am J Manag Care,2007,13(7 Suppl):170-177.

12 张东卫,甘景梨,高存友,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血糖血脂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5):343-345.

13 施小平,李则挚,庄开岑,等.利培酮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11(2):119-121.

14 郑玉英,崔爱军,石永存.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49-1450.

15 孙静,张志珺,王从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脂肪酸与血糖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259-261.

16 Jeste DV,Dolder CR,Nayak GV,et al.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or schizophrenia: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J].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2005,13(6):340-351.

17 Jexte DV,Rockwell E,Harris MJ,et al.Conventional vs.newer antipsychotics in elderly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7(1):70-76.

18 乔颖,闻晖,陈海莹,等.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2):65-68.

19 王强,瞿正万.利培酮与氯丙嗪对代谢影响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133.

猜你喜欢

出血性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写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创刊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