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弹性的变化

2014-02-08阚艳敏张树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收缩压弹性血压

马 琳,阚艳敏,张树华,孙 萌,李 劼

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βEp(kPa)AC(mm2/kPa)AIPwvβ(m/s)治疗前953±327139±53 077±0261422±1038 706±120治疗后711±206102±32 093±0271530±1268 610±091差值243±205 37±36 -018±023-109±1151 -084±083t值1813316006-9846-144921199P值 0000 0000 0000 0149 0000

注:β=僵硬度,EP=压力应变弹性系数,AC=顺应性,AI=增大指数,Pwvβ=脉搏波传导速度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es in differe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levels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收缩压下降水平(mmHg)例数βEp(kPa)AC(mm2/kPa)AIPwvβ(m/s)0~1034206±119 27±16 -012±019 -612±897 070±054 11~2099235±197 32±31 -012±019 -196±887 070±070 21~3059221±225 35±33 -018±028 098±1588 079±088 >3042320±233∗62±49∗△▲-035±020∗△▲ 213±1002∗▲105±016∗△▲F值270390591227042768238P值00460000000000060000

注:与下降0~10 mm Hg组比较,*P<0.05;与下降11~20 mm Hg组比较,△P<0.05;与下降21~30 mm Hg组比较,▲P<0.05

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呈迅猛上升趋势,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的特征性改变是动脉弹性减退。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是研究大动脉弹性的超声新技术,能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更早、更准确地定量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本研究旨在应用ET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颈总动脉弹性改善程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的高血压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1例,女113例;年龄36~69岁,平均(53.1±7.2)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为初次发现高血压者或者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有效控制血压者;经常规血管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未发现粥样硬化斑块者。均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者。检查前1 h内未吸烟、饮酒或饮用咖啡等。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配有ET和内置数字化图像管理系统(e-DMS)的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3 MHz。应用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3个月。超声检查取颈总动脉长轴切面,距离颈总动脉膨大部近心端约2 cm处取样,清晰显示血管前、后壁中外膜。在B/M模式下,图像满意时保留图像,仪器将自动计算血管内径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并曲线形式显示,获取反映动脉弹性的相关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发生动脉硬化时,β、Ep、AI及Pwvβ升高,AC降低。同时分析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水平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

2 结果

2.1 ET表现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管壁跟踪描记曲线的波形较治疗前振幅升高,上升支、下降支均变陡,表明经治疗后颈总动脉顺应性得到改善 (见图1~4)。

2.2 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比较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颈总动脉β、Ep、Pwvβ降低,A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后不同血压下降水平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指标比较 根据收缩压下降水平不同分为4组:下降0~10 mm Hg 34例、下降11~20 mm Hg 99例、下降21~30 mm Hg 59例及下降>30 mm Hg 42例;根据舒张压下降水平不同分为3组:下降0~10 mm Hg 107例、下降11~20 mm Hg 97例及下降>20 mm Hg 30例。

治疗后不同收缩压下降水平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β、Ep、AC、AI、Pwvβ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降>30 mm Hg组β下降水平较下降0~10 mm Hg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30 mm Hg组Ep、Pwvβ下降水平和AC上升水平较下降0~10 mm Hg组、下降11~20 mm Hg组、下降21~30 mm Hg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30 mm Hg组AI变化水平与下降0~10 mm Hg组和下降21~30 mm 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后不同舒张压下降水平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β、Ep、AI、Pwvβ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降>20 mm Hg组AC上升水平较下降0~10 mm Hg组和下降11~20 mm Hg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血压下降水平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收缩压下降水平与颈总动脉β、Ep、AI、Pwvβ均呈正相关(P<0.05),与AC呈负相关(P<0.05,见表4)。舒张压下降水平与颈总动脉β、Ep、AC、AI、Pwvβ均不具有直线相关性(P>0.05,见表5)。

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es in differen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levels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舒张压下降水平(mmHg)例数βEp(kPa)AC(mm2/kPa)AIPwvβ(m/s)0~10107262±27542±46-016±026 059±1154090±09911~2097222±10733±21-016±018 -260±109077±062>2030240±24337±28-030±024∗△-220±1312091±079F值09571667508721480711P值03850191000701190492

注:与下降0~10 mm Hg组比较,*P<0.05;与下降11~20 mm Hg组比较,△P<0.05

表4 收缩压下降水平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Table4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ntrol level and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

βEpACAIPwvβr值01740316-035002500276P值00080000 000000000000

表5 舒张压下降水平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Table5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control level and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

βEpACAIPwvβr值0005-0059-0066-0111-0030P值0945 0373 0312 0091 0649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ET检测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并分析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β、Ep、Pwvβ较治疗前降低,AC较治疗前升高,表明治疗前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减低,治疗后血管弹性好转。按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血压下降水平分组,收缩压下降>30 mm Hg各弹性指标改善;舒张压下降>20 mm Hg血管AC改善,充分表明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血压下降幅度越大,血管弹性改善程度越好。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5],降压药物能有效改善颈动脉血管弹性,同时表明ET可以准确评价动脉血管弹性,与陈保见等[6]、程莲等[7]报道一致。

但对于各弹性指标在血压下降水平不同所表现的不一致性,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可能与各弹性指标计算公式[8-9]及各种年龄、身高、吸烟等多种影响因素有关[10]。同时不同的收缩压下降水平与各弹性指标(β、Ep、AC、AI及Pwvβ)间均具有相关性,这可能与收缩压高低主要受毎博输出量和大动脉管壁弹性影响有关,主动脉和大动脉为弹力储备血管,这类血管口径粗、管壁厚,弹性纤维成分较多,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高血压时血流呈高动力状态,心输出量增加,大动脉管壁弹性减弱。而舒张压下降水平与各弹性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舒张压主要受外周血管阻力影响有关,阻力血管为小动脉和微动脉,这类血管管径细,血流阻力大,管壁富含平滑肌。

因此,通过本研究分析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的变化情况,表明降压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这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动脉硬化程度、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ET实时、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不仅能发现尚无形态学改变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变化,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较多的信息,还可作为治疗后动脉弹性度的评价手段,指导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压的长期、持续升高对动脉的损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发病时间的长短、血压升高水平的不同对动脉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高血压的所有并发症几乎都与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密切关系,动脉不仅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而且参与血压升高的始动和维持机制[11]。高血压可引起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胞外基质胶原增加,动脉壁增厚,动脉壁张力功能性增加,导致

图1 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管壁跟踪描记曲线

Figure1 Common carotid artery pipe wall tracking and tracing curves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图2 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内径变化曲线及相应指标测值

Figure2 Common carotid artery diameter curves and corresponding index values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图3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管壁跟踪描记曲线

Figure3 Common carotid artery pipe wall tracking and tracing curves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图4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曲线及相应指标测值

Figure4 Common carotid artery diameter curves and corresponding index values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动脉弹性降低[12]。本研究应用的ET是通过自动采集含有振幅和相位原始信息的血管壁回声的射频信号,用相位轨迹追踪方法自动跟踪血管壁运动,实时精确自动跟踪和描记动脉收缩、舒张期管壁运动轨迹,并储存全部原始信息,通过零交叉法实时地转换为距离,自动计算出微小的血管内径变化以及血管发生疾病时相应指标的改变,并以曲线加以显示,随后将血管变化值输入到内置分析系统,结合血压测值自动计算出代表血管弹性属性的一系列指标以判定血管弹性。Ep代表动脉血管的硬化程度,β代表动脉血管的弹性;发生动脉弹性减低时,β、EP值增高。Pwvβ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年龄及疾病的动脉弹性状态,动脉硬化时该值增高;AC是代表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发生动脉弹性减低时,该数值减低;AI越大表明反射波增大部分在管腔扩张中的比例加大、反射波提前,系统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因此,本研究可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变化情况。

但本研究因病例数较少,血压因素与各血管弹性指标的相关性问题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此外,对血压控制不同水平时各弹性指标改善程度的不一致原因也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1 闫晔,李荔,康永军,等.应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前后的颈动脉弹性功能[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2(46):1184-1187.

2 李军,石理,陈曦,等.ET技术检测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变化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12):2207-2209.

3 陈添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苯磺酸氨氯地平干预后动脉弹性功能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0):8078-8081.

4 张波.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程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748-1749.

5 冯佩明,王晓岩,刘洋洋,等.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0(25):72-73.

6 陈保见,韩卫星.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46-548.

7 程莲,孙红光.医学超声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15(3):298-301.

8 肖沪生,彭欣,银浩强,等.血压对eTRACKING技术的影响[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1):11-13.

9 肖沪生,徐智章,张爱红,等.eTRACKING技术的原理及参数探讨[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2):84-86.

10 肖沪生,彭欣,银浩强,等.eTRACKING管径增大指数的原理及影响因素[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1):8-10.

11 王宏宇.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84.

12 Zieman ST,Melenovsky V,Kass DA.Mechanisms,pathophysiology,and therapy of arterial stiffnes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 (5):932-943.

猜你喜欢

收缩压弹性血压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