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制品中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2014-02-06杨红梅张建伟蒋国新黎俊宏江苏省常州市中心血站23004江苏省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2302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凝块采供血血站

杨红梅,张建伟,蒋国新,吴 敏,黎俊宏(.江苏省常州市中心血站 23004;2.江苏省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23022)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和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床用血量逐年迅速上升,献血人数逐年增加,血液报废已成为了一个困扰采供血机构的重要难题。而非正常血液报废是除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之外的非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这些非正常报废因素是可控的[1-3]。因此控制和降低非正常报废血液报废率,是减少血液浪费的重要途径。为分析非正常血液报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本文对常州市中心血站2008~2012年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站在体检征询、初筛、采血、成分制备、血液成品贮存、运输和发放等环节因操作、管理不当或人为失误,使全血及其成分制品不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规定(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不合格除外),如脂肪血、过期报废、破袋渗漏、溶血、凝块、收回血液、非标示量、纤维蛋白析出、不规则抗体等的非检测因素报废的相关记录。

1.2 方法 全血200mL为1U,血浆以100mL为1U,冷沉淀以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为1U、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0U,临床供血品种有全血、红细胞类成分、血浆及其他血液成分。

2 结 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集血液总数为322 175U,报废血液总数为36 129.5U,其中检验不合格数报废总数为18 542.5U,非正常报废总数为17 803U,其他报废血为743 U,总报废数占采血总数的11.21%,结果见表1。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非正常血液报废统计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脂肪血报废10 241U,占非正常报废血液总数的57.5%,过期报 废占22.9%,破袋渗漏占5.1%,溶血占0.29%,凝块占4.1%,收回血液占1.02%,非标示量占6.3%,纤维蛋白析出占0.45%,不规则抗体占2.08%,黄疸与保密性弃血共占0.26%。

表1 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U)

表2 2008~2012年非正常报废血液统计(U)

3 讨 论

从以上2个表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脂肪血报废率居非正常血液报废首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生理因素:与献血者的饮食、性别、年龄、体质量均有关[4]。血站在血液供血紧张时往往对脂肪血控制不严,体检医生对献血者饮食方面征询不够详细,导致中重度脂肪血采集较多。(2)病理因素:服药、肝胆疾病等。(3)过年前后血液充库的集体采血。2008~2012年血液过期报废4 078U,占22.9%,仅次于脂肪血,主要是汇集浓缩血小板过期报废导致的。由于单采血小板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本血站自2009年来开始制备并推广使用汇集浓缩血小板,但临床认为单采血小板疗效明显好于汇集浓缩血小板,导致贮存计划与实际使用不符合。2008~2012年破袋渗漏报废血液903U(5.1%)。造成破袋渗漏主要有两大原因:(1)血袋质量导致破袋332U。(2)成分制备过程中破袋571U,主要是集中于Q-400mL血袋两侧边缘部分,经过与山东威高厂方沟通有了明显改观。非标示量血液报废主要原因是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紧张、晕针、献血者血管太细导致穿刺不畅、采血超时,这些主要以首次献血居多[5]。收回血液主要有3个方面[6]:(1)合格血液的错误发放;(2)有质量问题或者质量缺陷的血液发出,如凝块、破损、颜色异常、纤维絮状物、溶血、渗漏、不规则抗体等;(3)核酸检测结果不合格血液的发出。本血站收回血液及血液成分均属于第2种,2008~2012年共收回血液及血液成分183U。凝块是血液收回的主要原因,占收回血液的39.8%,血浆破损占25.6%,脂肪浆占19.9%,纤维絮状物占11.3%,渗漏占7.1%,溶血与颜色异常共占5.9%,不规则抗体与其他占0.4%。2008~2011年本血站的不规则抗体报废率越来越高,这可能与本血站输血研究室检测能力增强有关,同时2012年不规则抗体报废率下降可能与本血站屏蔽了以往检测出不规则抗体的献血员献血有关。血液凝块及溶血与采血不畅、运输条件及时间、成分制备过程操作不当有关。针对以上几大因素,本站在采供血工作中需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体检医生严格把关尤其是超过30岁的男性偏胖献血者;(2)采血护士加强采血穿刺技术,加强采血过程中血液与抗凝剂的充分混匀及与献血者的沟通,减少献血反应;(3)在血液离心和成分制备过程中,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离心时避免空腔,血袋装杯时应尽量使血袋底部与离心杯底部充分接触,不要随意增加离心速度;(4)血库应制订更加周密的贮血计划,减少血液过期报废;(5)冰冻血浆防止在冷冻过程中血袋脆性引起的破损,在冰浆融解过程中应注意温度并同时轻轻摇匀,进一步降低絮状物造成的报废;(6)在血液包装贮存、运输和发放时要轻拿轻放,注意不要碰撞,减少破损、溶血引起的报废。

综上所述,非正常血液报废可发生在采供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采供血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的环节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的浪费[7-10]。在体检征询、初筛、采血、成分制备、血液成品贮存、运输和发放等环节加以控制,如体检征询时体检医师对献血者的饮食情况严格把关;初筛人员对血液标本离心后仔细观察血浆混浊度;采血过程中多与献血者沟通,提高一针率;对血液成品贮存、运输和发放时应轻拿轻放,避免血液碰撞。只有不断提高采供血各个环节的血液防护意识,才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让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得到更好的利用。

[1]禹晓彬,李锡兰.无偿献血者脂肪血产生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32-34.

[2]张广礼.锡林浩特地区血浆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6):585-595.

[3]陈辉莲.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38-639.

[4]张春西,曹丽,王晓华,等.西安地区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7-238.

[5]雷智,李志坚.非标准采集量血液利用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59-60.

[6]姜燕娟,张艳梅,聂军.血液收回原因分析及预防[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8):527-528.

[7]帅友碧.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9):2218-2219.

[8]余明超,严莉,蔡小月,等.2008~2011年重庆市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9):2590-2591.

[9]刘璨,杨宗伦,蒋家模,等.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9(8):2403-2404.

[10]王爱琼.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67-968.

猜你喜欢

凝块采供血血站
杜洛克公猪精液中微凝块对保存效果的影响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activity 放射的用途
超声“钻头” 可打破血液凝块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