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早籼稻谷质量分析

2014-02-06应胜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早籼稻糙率精米

骆 倩,应胜建,杨 琤

(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省早籼稻谷质量分析

骆 倩,应胜建,杨 琤

(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早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籼稻谷出糙率75.83%~77.03%,出糙率3等以上比例为78.01%~97.23%;整精米率52.79%~56.21%,整精米率3等以上比例为91.59%~97.2%;不完善粒总量5.82%~7.68%,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73.7%,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 7,-0.841 2和-0.630 8;水分11.37%~11.74%,合格率为96.36%~99.08%;杂质0.83%~1.01%,合格率为63.16%~74.85%。金优402和威优402出糙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0.82百分点和0.71百分点,金早47和嘉育253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5.29百分点和2.12百分点。

早籼稻谷;质量;浙江省

根据浙江省统计资料,浙江省早籼稻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45万hm2下降到2003年不到13万hm2,下降了71.12%,平均每年下降10万hm2。从2003年开始,早籼稻种植面积虽有小幅波动,但基本稳定在10万~15万hm2,总产量在59.36万~86.90万t,最高为2004年,最低为2008年。

早籼稻米在品质上蛋白质含量高、营养较好;早籼稻使用农药的次数相对少,残毒量低,稻米安全性好;早籼稻具有储藏寿命长的特点。由于早籼稻处于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高的气候生态条件,因高温逼熟,稻米干物质积累快而不充实,因此早籼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较高,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较中晚稻米差,米饭不柔软,适口性差。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由求温饱变成求精求好,早籼稻谷的主要用途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早籼稻谷主要用于米粉加工、味精加工、酿酒等发酵工业和饲料加工等行业,少量直接作口粮。由于早籼稻谷储藏寿命长的储藏特性,新收获的早籼稻谷绝大部分用于粮食储备,到轮换出库拍卖后,进入加工行业。由于圆粒形早籼稻谷较适宜储藏和加工,因此圆粒形早籼稻谷成为了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出现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子争相抢购的局面。圆粒形早籼稻谷价格持续坚挺,而长粒形的优质早籼稻谷价格相对较低[1]。

1 材料与方法

在2005-2012年对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和丽水市的约40个县(市、区),每年调查当地收获的早籼稻谷样品545~735个,共计调查样品数5 223个。调查的项目为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及分类、水分、杂质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项目

2.1.1 出糙率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出糙在75.83%~77.03%(图1),其中2005年和2010年较低,为75%~76%,2011年较高,其余年份76%~77%。出糙率等内比例为99.36%~100.00%,3等以上比例78.01%~97.23%(图2),其中2005年和2010年3等以上比例较低,2011年和2012年3等以上比例较高。出糙率等级分布为3等>2等>4等>1等>5等>等外(图3)。

2.1.2 整精米率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整精米率为52.79%~56.21%(图4),其中2005年和2009年较低,2011年较高,其余年份为53%~55%。整精米率等内比例95.63%~98.84%,3等以上比例为91.59%~97.2%(图5),其中2005-2007年3等以上比例较低,2008-2012年3等以上比例较高。整精米率等级分布为1等>2等>3等>4等>等外>5等(图6)。

图1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的分布

图2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等内和≥3等的分布

图3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等级的分布

2.1.3 不完善粒总量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在5.82%~7.68%,其中2005年和2010年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较高,2007-2008年和2011年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较低,其余年份在6%~7%(图7)。

图4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的分布

图5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等内和≥3等的分布

图6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等级的分布

图7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的分布

2.1.4 水分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水分平均值在11.37%~11.74%(图8),年度之间差异不大。水分合格率为96.36%~99.08%,合格率较高(图9)。

图8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水分的分布

2.1.5 杂质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杂质平均值在0.83%~1.01%,其中2005-2007年杂质平均值较低,2010年较高(图9)。杂质合格率为63.16%~74.85%,其中2008年和2010年杂质合格率较低,2012年较高,其余年份为65%~75%(图10)。

图9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杂质的分布

图10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水分和杂质合格的比例

2.2 不完善粒分类及总量与平均出糙率的相关性

浙江省早籼稻在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中,主要是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73.7%,其余依次是病斑粒、生芽粒、虫蚀粒和生霉粒,分别占不完善粒总量的15.9%,7.2%,3.8%和2.4%。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与出糙率的相关系数为-0.928 7,回归方程为Y=-0.605 8X+80.370 2,不同年份的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 2和-0.630 8,回归方程分别为Y=-0.742 5X+79.991 4和Y=-1.202 5X+76.995 2(图11-14)。

图11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分类的情况

图12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总量和出糙率的分布

图13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未熟粒和出糙率的分布

2.3 不同地区主要项目

浙江省各地区早籼稻出糙率平均值,丽水市和台州市较高;温州市和绍兴市较低,其中,温州市2005年的出糙率平均值为74.4%,绍兴市2010年的出糙率平均值为74.6%,均低于中等级别(75%)(图15)。不完善粒平均值衢州市和宁波市较高,温州市和绍兴市2005年、2006年和2010年较高,金华市和台州市较低(图16)。整精米率平均值,金华市和宁波市较高;温州市2005-2009年较低;台州市不同年间变化较大,2005年为最高,2009年为最低(图17)。

图14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生芽粒和出糙率的分布

图15 浙江省各市早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的分布

图16 浙江省各市早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的分布

图17 浙江省早籼稻各市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的分布

2.4 主栽品种主要项目

对5个调查项目在前6位的主栽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图18-20)表明,不同品种出糙率平均值,金优402和威优402较高,但2010年的金优402和2005年威优402较低,金早47较低,低于全省平均值。不完善粒金早47和威优402较低,嘉育253和嘉育280较高。整精米率金早47最高,8年中有5年达到最高值,2年达到次高值,1年为第3;威优402最低,8年中有6年为最低值,2年达到次高值;金早47的出糙率平均值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年度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42 19和0.163 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18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出糙率的分布

图19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不完善粒的分布

图20 浙江省早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整精米率的分布

3 小结

浙江省2005-2012年早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75.83%~77.03%,除2005年和2010年外,大多数年份基本符合各级储备粮中等(75%)及以上的质量要求。3等以上比例为78.01%~97.23%,大多数年份在90%以上。整精米率平均值在52.79%~56.21%,3等以上比例为91.59%~97.20%,符合各级储备粮中等(44%)及以上的质量要求。水分平均值在11.37%~11.74%,合格率为96.36%~99.08%,合格率较高,能满足各级储备粮安全储存的水分要求。杂质平均值在0.83%~1.01%,合格率为63.16%~74.85%,合格率较低,需要通过人工除杂才能满足各级储备粮的质量和储存要求。

[1] 纪国成,毛国娟,陈叶平.浅淡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06(2):54-55.

(责任编辑:张才德)

表1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以667 m2为施药单位,50%顶峰20 g对稻飞虱防控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40 d;50%顶峰20 g+40%福戈10 g混用,对稻飞虱持续控制具有长效作用,起到“治三、压四、控五”的作用;40%福戈10 g对稻飞虱在药后14 d内有防效(此时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发),后以褐飞虱为主时的控制效果明显下降;50%顶峰20 g与康宽、稻腾混用的控制效果比单用时有所下降,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俊松,沈志成.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7):25.

[2] 曹涤环,谭刚.化肥农药激素的混合使用[J].四川农业科技,2008(5):54-55.

[3] 赵爱春.不同药剂配施对稻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4):75-76.

[4] 杨雪梅.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8):37-38.

[5]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J].中国稻米,2013,19(1):74-75.

[6] 侯再芬,谢启强,邵先强,等.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5):409-413.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511

A

0528-9017(2014)06-0892-05

文献著录格式:骆倩,应胜建,杨琤.浙江省早籼稻谷质量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92-896.

2014-03-28

骆 倩(1958-),女,浙江义乌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粮油质量检验工作,E-mai1.1q510@qq.com。

猜你喜欢

早籼稻糙率精米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基于河道行洪能力的护岸糙率影响分析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护岸糙率对梯形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不同加工精度对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
河道糙率反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