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014-02-06杨子峰杨祥田马义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早稻黄土秧苗

杨子峰,杨祥田,马义虎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 317000)

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杨子峰,杨祥田,马义虎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 317000)

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食用菌渣+1/2黄土和商品基质进行育秧能培育出更适于机插的优质壮秧,且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的黄泥育秧,而采用泥浆育秧的秧苗综合素质较差且产量最低。

育秧基质;机插早稻;秧苗素质;产量

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农艺措施是一项省工省种、节本增效的先进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1]。但机插秧育秧要求高,不易育出高素质且符合机插的秧苗,这已经成为早稻机插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2]。在台州地区,农民常采用山黄泥土作为育苗床土,但大量采用会对山林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且取土的成本和运输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黄土的使用量,作者采用食用菌培养料渣等基质作为育秧基质,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临海市江南街道国丰粮食蔬菜合作社进行,前作为绿肥,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平衡。

供试品种为早籼稻台早518。育秧秧盘采用标准机插硬质塑料秧盘,规格为长58 cm,宽28 cm,高2.8 cm。插秧机为井关PZ60高速插秧机。

育苗基质所需黄土取于当地山地,食用菌渣当地购入,商品育苗基质为中锦基质由杭州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为黄土,当前常用基质;处理2为1/3中锦基质+2/3黄土;处理3为泥浆(水育秧田中的秧沟泥);处理4为1/2食用菌渣+1/2黄土;处理5为1/3食用菌渣+2/3黄土。每处理9盘,于3月29日称量手播,每盘播150 g芽谷。出苗后第6天每盘施3%尿素液50 m L。

4月25日分5个大区机插,每区100~120 m2,插秧机纵向取苗量设于5档,插秧密度为30 cm×11.4 cm,即每667 m2插1.95万丛,插后若有缺丛,即行补株。7月18日收获。田间管理与一般大田相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秧苗素质考查。移栽前每盘取40株测定秧苗株高、叶挺高、最长叶片、叶龄、绿叶数、白根数、基宽。调查缩脚苗比例。烘干后测定地上部干重。

产量及农艺性状考查。各大区定3点,每点20丛,调查茎蘖发生动态。成熟收获前在各区按平均每丛穗数随机取代表性植株6丛,带回室内考查穗粒性状。每区定3点实割测产,每点面积10~11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经济性状

表1表明,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的产量影响明显,在相同密度情况下,667 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的544.4 kg、处理2的539.0 kg、处理5的532.3 kg、处理1的519.0 kg、处理3的510.4 kg。处理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5,与处理2没有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5没有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3;处理5极显著高于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说明基质育秧处理产量高,尤以食用菌渣与黄土对等混合为好。

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基质育秧处理667 m2有效穗数18.14万~19.11万,高于黄土处理的17.94万,也高于泥浆育秧的17.75万。每穗总粒、实粒数与黄土相近,略高于泥浆育秧。各处理千粒重变化不大。

表1 不同基质对机插早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2.2 群体生长情况

表2表明,基质育秧机插后返青期提早1 d,始蘖期提早2 d。基质育秧的株高明显高于黄土和泥浆育秧处理,在落田苗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最高苗明显增多,成穗率基本相近。说明基质育秧分蘖能力增强。

表2 不同基质处理机插早稻的生长情况

2.3 秧苗素质

由表3可知,处理2,4,5在苗高、茎基宽、缩脚苗比例、地上部干重及充实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处理1和3,表明秧苗素质总体较好。尤以自制的食用菌渣与黄土配比能培育出高素质秧苗。从田间育秧表现看,基质育秧处理出苗整齐,叶片粗大,而泥浆处理秧盘不易透水、通气,秧苗生长差。

表3 不同育秧基质的秧苗素质及其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提高栽插质量、保证水稻高产的关键[3]。水稻采用商品基质育苗比黄泥土更具高产潜力[4]。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1/2食用菌渣+1/2黄土进行育秧的秧苗综合素质较好,能培育出适于机插的优质壮秧,能充分发挥机插早稻高产潜力,其产量水平超过使用商品基质。采用该自制基质育秧既能减少黄泥的使用量,成本又远远低于商品基质。更低成本的泥浆育苗,秧苗综合素质较差且产量最低,效果不佳,因此不适合作为机插早稻育秧基质。

在本试验中还发现使用1/2食用菌渣+1/2黄土或者商品基质进行育秧,机插早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实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株高与生物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在高产条件下关系更为密切,而较高的生物产量是目前水稻取得高产的关键性因素[5]。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4项要素构成的。凌启鸿[6]认为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是水稻高产的基本要求。袁隆平[7]也认为大穗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有效途径。因此,使用1/2食用菌渣+1/2黄土或者商品基质进行育秧实现增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机插早稻的株高、有效穗和实粒数。

[1] 孔德友.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简化育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6):26-28.

[2] 陈川,张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3(6):27-29.

[3] 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1):45-48.

[4] 王旭辉,杨祥田,丁璇,等.不同育苗基质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3(3):248-249.

[5] 徐正进,陈温福.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6):534-536.

[6] 凌启鸿.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01-113.

[7]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1,16(4):1-3.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B

0528-9017(2014)06-0818-02

文献著录格式:杨子峰,杨祥田,马义虎.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18-820.

2014-04-12

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2010C1202)

杨子峰(1982-),男,浙江温岭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壤环境与作物栽培工作。E-mail:yangzifeng709 @126.com。

猜你喜欢

早稻黄土秧苗
早稻迎丰收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