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美人柑橘果实套袋栽培试验

2014-02-06柯甫志徐建国罗君琴聂振朋孙建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黑点单层色泽

柯甫志,徐建国,罗君琴,聂振朋,王 平,孙建华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黄岩 318026)

红美人柑橘果实套袋栽培试验

柯甫志,徐建国,罗君琴,聂振朋,王 平,孙建华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黄岩 318026)

为探索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对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为害的防治措施,开展套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极显著降低吸果夜蛾为害率,降低率20%以上;但套袋对果实外观色泽有不良影响,果实底色青灰偏黄色,不套袋果实色泽光亮自然橙红色,套白色单层袋好于套黑色双层袋;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及柑橘黑点病发生无显著影响。

柑橘;红美人;套袋;果实品质;吸果夜蛾

红美人是日本育成的柑橘品种,又名爱媛28,杂交母本为南香,父本为天草[1]。果面浓橙色,果肉极化渣,高糖优质,有甜橙般香气,品质上乘,是目前浙江省主推的柑橘新品种之一,国外也作为高档果品生产。红美人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12月中旬完熟。由于红美人果实成熟期早,香味浓且果皮薄,易被吸果夜蛾为害,尤其位于山地的果园。红美人对黑点病、溃疡病较敏感,黑点病可以在枝稍及叶片上大量生长,极其明显[2]。如何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为害是亟待解决问题。本试验研究果实套袋处理对果面病虫害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美人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山站果园进行。山地,立地海拔80 m,幼红壤,土壤养分一般,pH值5.0~6.5。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10℃年有效积温为5 172~5 704℃,持续天数为241~275 d:年降水量为1 367~1 941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83%。光照适中,雨量充沛。

参试的柑橘品种为红美人。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普通双层果袋(外黄内黑,不透光)套袋(下称套双层袋)、单层白色果袋(内外白色,透光率30%)套袋(下称套单层袋)和对照(CK)不套袋3个处理。

各处理均于9月上旬、果实膨大后期套袋,每个处理随机套100个以上果实。果实成熟期(10月30日)采收,带回室内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各处理采回的果实随机分成3组,每组20果,统计吸果夜蛾为害果数,黑点病发生指数,观察果皮颜色,测定色差、果实品质指标。

果实色泽测定用美能达色差计CR-400。采用Hunter Lab表色系统测定a*值(正值方向代表红色,正值越大,红色越深),b*值(正值方向代表黄色,正值越大,黄色越深),L*值(L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参照Jiménez-Cuesta M等[3]方法计算柑橘色泽指数CCI(Citrus ColorⅠndex),CCI=1 000×a*/(L*×b*)。测定方法:每个果实沿果实赤道面对称测4个点。

果实品质分析方法,采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法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碱中和法测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方法参照《柑橘鲜果检验方法》(GB/T 8210—2011)。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外观色泽

套袋处理对果实外观色泽影响较大。套袋处理后红美人果实底色青灰偏黄色,套单层袋略有橙红色泽,套外黄内黑双层袋几乎无橙红色泽;对照(不套袋)果实色泽光亮,呈自然橙红色。色差计测定结果(表1),a*值对照极显著高于套双层袋和套单层袋处理,套单层袋处理与套双层袋处理间无显著差异;b*值对照显著高于套双层袋处理,而与套单层袋处理无显著差异,套单层袋与套双层袋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柑橘色泽指数(CCI)是果皮颜色深浅指标,其值越大,色泽越深,各处理色泽深浅依次为不套袋>套单层袋>套双层袋,果皮色泽不套袋极显著高于套双层袋处理,显著高于套单层袋处理,而套单层袋与套双层袋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红美人柑橘为杂交后代,其亲本中含有红橘的遗传基因,成熟果实色泽浓橙色。套袋后,果实色泽变淡表现为橙黄色,尤其是套黑色双层纸袋处理。两者比较,对照果实外观更漂亮。因此,红美人果实套袋后影响果皮着色,尤其是橙红色泽的形成。

表1 不同处理红美人柑橘果实的果皮色泽表现

2.2 果实内在品质

红美人果实在10月30日采收,此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3%,可滴定酸为8.2 g· L-1,固酸比15.0,果实甜酸适中,风味浓郁,果实已充分成熟。表2表明,套袋处理和对照果实内在品质无显著差异,套袋对单果重、纵横径及可食率等也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套袋已在果实膨大后期,对果实发育已没有影响。这也和蓝桂成等[4]在脐橙上的套袋试验结果相一致。

表2 不同处理红美人柑橘果实的品质指标

2.3 对吸果夜蛾为害的防治效果

吸果夜蛾对山地栽培的红美人为害较大,8月上旬至采果前均可为害。吸果夜蛾成虫白天分散潜伏,傍晚6时到清晨5时为害果实。成虫夜间蛰伏在果实上用针刺口器刺入果肉内吸食果汁。被害果实刺孔处的果肉逐渐腐烂,严重的后期相继脱落。由于被害果实的刺孔微小,在采收时难以发觉,造成采后果实腐烂。

红美人果实套袋处理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的为害,防治率达20%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果实吸果夜蛾为害率高达25.0%,极显著高于套双层袋和套单层袋处理的为害率。而套双层袋与套单层袋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套纸袋后,无论单层或双层纸袋均能有效阻挡吸果夜蛾针刺口器的刺入,保护了果实。而套袋后仍有3.3%~5.0%的为害率,可能是套袋时间较晚,套袋前果实已受害的原故。

表3 不同处理红美人柑橘果实吸果夜蛾为害和黑点病发生情况

2.4 套袋对黑点病发生的影响

黑点病发生指数统计方法为,肉眼观察黑点病病斑,并统计每个果实病斑数,计算平均每果病斑数作为黑点病发生指数。由于本试验的果园管理较好,黑点病发生较轻。表3表明,黑点病发生指数2.1~2.2,各处理与对照的黑点病发生指数无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苹果、梨、葡萄、桃、枇杷等果树生产。通过果实套袋能改善果实外观,使果皮光洁,色泽一致。但是套袋果实往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风味稍变淡,套袋越早影响越明显[5-6]。套袋在柑橘上的应用不及苹果、梨、葡萄、桃、枇杷等广泛,主要在柚类、脐橙、不知火、柠檬、早熟温州蜜柑等上面有应用[7]。红美人套袋栽培未见报道。刘春荣等[8]研究认为甜夏橙和胡柚套袋果皮由黄色变为金黄色,油胞变细,更亮丽;脐橙、脐血橙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

套袋栽培对防冻和防鸟有很好的效果。红美人果实套袋后,对防吸果夜蛾为害有很好的效果,也能防鸟为害。套袋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是果实套袋对着色影响很大,果实底色偏青白,对照不套袋果实外观更漂亮,色泽光亮,自然橙红色。套白色单层袋果实着色好于套外黄内黑双层纸袋。王娜等[9]研究苹果套袋认为,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苹果果面光洁度、着色度、硬度逐渐降低,而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逐渐升高;套袋偏晚,造成套袋果果点大,果皮粗,底色发绿,且上色慢,色泽不鲜艳等。淘俊等[10]认为柑橘果皮色泽是由于果皮积累红色的β-柠乌素和橙色的β-隐黄质的含量差异引起。不同品种的柑橘果实呈现红、橙、黄颜色差异的原因,不是由于其果皮积累的类胡萝卜素种类不同,而是由于其果皮对红、橙色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量差异及其造成的组成比例不同。因此,分析认为红美人套袋着色差与套袋时间有关,也与套袋后,果实遮光,影响果皮色泽中红、橙色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有关。套白色单层纸袋能透光30%,而套黑色双层袋后不透光,其果皮色橙红色泽前者较后者浓,也证明了这一点。

严小伟[11]对梨套袋研究认为,梨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在袋内萼洼处繁殖,并从果实皮孔侵入,易引发果面黑点病。苹果套袋也易诱发果锈、黑点病等[12-13]。柑橘套袋对黑点病发生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红美人果实套袋对黑点病发生无显著影响。李建国等[14]认为柑橘黑点病斑是由于病菌入侵后,遭到寄主的防卫反应,分泌胶状物质,包围病菌,同时油胞破裂,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杀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扩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组织形成突起的黑色硬粒,即肉眼可见的黑点。柑橘黑点病又称柑橘砂皮病,由子囊菌亚门柑橘间座壳菌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菌感染所引起,主要感染发生在幼果期。套袋对红美人果实黑点病发生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套袋时间晚,果皮已老熟而抗黑点病。

柑橘红美人果实套袋的最大价值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和鸟类的为害。套袋对红美人果皮色泽的不良影响,可通过选择透光性好的单层白色、黄色或红色纸袋改善,或在采前20 d除去果袋,促进着色[15-16]。此外,套袋时间提早或果实延后完熟采收能否改良果实着色及对果实品质和香气等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1] 重松幸典,喜多景治.关于柑橘新品种‘爱嫒果试第28号’[J].愛媛果樹試研報,2005,19:1-6.

[2] 柯甫志,徐建国,孙建华,等.日本柑橘新品种-红美人[J].浙江柑橘,2011,28(4):22-24.

[3] Jiménez-Cuesta M,Cuquerella J,Martinez-Jávega J M. Determination of a color index for citrus fruit degreening[J]. ProcⅠn t Soc Citricu l,1981(2):750-753.

[4] 蓝桂成,傅海源,林家波.纽荷尔脐橙套袋试验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3,32(3):14.

[5] 里程辉,刘志,王宏,等.不同套袋处理对‘岳苹’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5):179-183.

[6] 魏建梅,齐秀东,范崇辉,等.双层纸袋对红富士苹果果皮色素和果实糖酸含量的影[J].中国农学通报,2006(8):346-350.

[7] 刘春荣.柑橘果实套袋完熟栽培技术[J].江西园艺,2003(6):17-18.

[8] 刘春荣,方培林,杨海英,等.柑橘果实套袋栽培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5):10-11.

[9] 王娜,李建贵.干旱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的品质特征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22-1027.

[10] 陶俊,张上隆,张良诚,等.柑橘果皮颜色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29(2):121-126.

[11] 严小伟.套袋梨黑点病的发生与预防[J].落叶果树2013,45(5):38-39.

[12] 潘换来,潘小刚,范婷.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山西果树,2013,154(4):32-33.

[13] 李友法,李广俭,李敬信,等.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J].科学种养,2013(5):30.

[14] 李建国,黄振东,蒲占湑,等.代森锰锌防治柑橘黑点病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549-1550.

[15] 沈兆敏.柑橘果实套袋栽培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13(7):20-21.

[16] 何朝飞,张耀海,田景华,等.套袋对柠檬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3(4):144-149.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666

B

0528-9017(2014)06-0850-03

文献著录格式:柯甫志,徐建国,罗君琴,等.红美人柑橘果实套袋栽培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50-852.

2014-04-13

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MATS-NYCYTX-07);浙江省农业(果品)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04-1);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21KY15)

柯甫志(1974-),男,浙江台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果树育种及配套栽培研究工作。E-mail:kefz@qq.com。

猜你喜欢

黑点单层色泽
二维四角TiC单层片上的析氢反应研究
人生的色泽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茄子四种『黑点子』病巧防治
西装新色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救命的黑点
基于PLC控制的立式单层包带机的应用
深圳:研发出单层多晶石墨烯可控断裂技术
果蔬上长了黑点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