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贝母浙贝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加工技术

2014-02-06何伯伟周书军陈爱良朱世华张林苗周晓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鄞州浙贝母鳞茎

何伯伟,周书军,陈爱良,朱世华,张林苗,周晓龙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农技站,浙江鄞州 315100;3.磐安县中药材生产办公室,浙江磐安 322300;4.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111;5.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农技站,浙江鄞州 315161)

浙贝母浙贝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加工技术

何伯伟1,周书军2,陈爱良3,朱世华4,张林苗5,周晓龙3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农技站,浙江鄞州 315100;3.磐安县中药材生产办公室,浙江磐安 322300;4.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111;5.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农技站,浙江鄞州 315161)

浙贝1号是从浙贝母地方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浙江省认定。浙贝1号产量较高,品质良好,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繁殖系数为1∶2左右;浙贝1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符合国家药典规定标准。栽培要点为选地整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管水、摘花打顶、病虫草综合防治、适时收获和初加工。

浙贝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浙贝母(Fritillana thunbergii Miq.)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是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被列为“浙八味”之首,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是咳停片、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玉液丸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浙江省常年种植面积约2 000 hm2,提供商品贝母9 000 t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鄞州、磐安、东阳、缙云、定海为主产区,鄞州区被评为中国浙贝之乡,“樟村浙贝”获得国家原产地理标记产品注册证书,“磐安浙贝母”获国家证明商标。浙贝母是浙江省山区农民栽种的主要药材品种和经济收入来源之一[1]。

针对浙贝母地方品种较为混杂,繁殖率不高,良种覆盖率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不高的现状,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磐安县中药材生产办公室等单位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鄞州及磐安种植的地方品种中选育了浙贝1号,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认定,目前成为浙江省浙贝母的主栽品种。在生产实践中组织制订并实施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产地无硫加工技术,促进了产业增效、药农增收。

1 特征特性

浙贝1号属狭叶型种,全生育期220~230 d,株高50~70 cm,主茎粗0.6~0.7 cm、直立、圆柱形,2杆较多。鳞茎表皮黄白色,呈扁球形,直径3~6 cm,鳞片肥厚,多为2片,少数3片。叶片深绿,披针形,全缘,下部叶多对生或互生,中部叶多轮生。每株花5~7朵,总状排列,倒钟状,淡黄色或黄绿色,花被6片,有棕色方格状斑纹;雄蕊6枚,子房3室,雌蕊柱头3裂。蒴果棕黃色,卵圆形,具6枚宽翅,成熟时背裂;种子扁平,近圆形,折干率28%~30%。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为0.107%,高于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田间表现对灰霉病、黑斑病、腐烂病等抗性较强,优于东贝。繁殖系数1∶2左右。该品种植株性状优,丰产性好,品质佳,适应性广,适宜在浙江省浙贝母产区种植。

2 产量表现

鄞州区3年品种比较试验,干鳞茎产量6.810 t·hm-2,比轮叶种增产6.9%;磐安县小区试验,平均产量4.590 t·hm-2,比对照东贝增产48.9%;鄞州、磐安两地小区试验产量4.388 t· hm-2,比对照东贝增产48.2%。2003-2005年大田产量为3.765 t·hm-2。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和整田

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近中性的砂质轻壤土种植,如土壤过酸,应适当施石灰进行改良后种植,黏性土壤不宜种植浙贝母。繁种田应注意选择土壤透水性好的田块。深翻土25~30 cm,碎土耙平,作龟背形畦。畦宽120~150 cm,沟宽20 cm、沟深20 cm左右。

3.2 种植

种植时间以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较好。种植密度、深度随种鳞茎大小而定,种鳞茎大的疏一点略深,种茎小的密一点略浅(表1),种子田略深,商品田略浅。

表1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

根据种鳞茎大小,在畦面上开沟,按表1密度摆放,芽头朝上,根朝下,较小的种鳞茎放畦边,将泥土覆盖其上。

播种完成后进行畦面覆盖,腐熟的有机肥及稻草、狼箕、茅草、废秸秆等都可作为覆盖物。

3.3 田间管理

3.3.1 施肥

使用的肥料应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登记的肥料,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提倡使用腐熟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限量使用化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繁种田少施或不施化肥。

基肥,翻地时施入充分腐熟栏肥22.5~30.0 t·hm-2或鸡粪6.0~7.5 t·hm-2或商品有机肥(含N 5%,P5O25%,K2O 5%,有机质45%)4.5~6.0 t·hm-2。

种肥,下种时施钙镁磷肥0.5~0.6 t·hm-2+焦泥灰7.5 t·hm-2,钙镁磷肥量可视土壤肥力而定。

腊肥,12月中下旬施腐熟栏肥22.5~30.0 t· hm-2,稀薄腐熟人粪尿15.0 t·hm-2或三元复合肥(含N 15%,P5O215%,K2O 15%)0.3 t· hm-2。先将腐熟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再摊栏肥于其上。

苗肥,齐苗后,即施10%~15%浓度腐熟人粪尿7.5~11.25 t·hm-2或三元复合肥(含N 15%,P5O215%,K2O 15%)100 kg·hm-2。间隔10~15 d,再施1次。第1次苗肥施后2~3 d施草木灰1.5 t·hm-2或硫酸钾80 kg·hm-2。

花肥,现蕾时施尿素75 kg·hm-2,硫酸钾80 kg·hm-2。摘花打顶以后,视苗的长势和土壤肥力施稀薄人粪尿15.0~22.5 t·hm-2或三元复合肥(含N 15%,P5O215%,K2O 15%)150 kg· hm-2,生长茂盛的应少施氮肥。生长后期视长势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成浓度0.2%溶液根外追肥。

3.3.2 水分管理

浙贝母出苗前及出苗期土壤可略干些,盛长期需水量较大,如遇长期干旱天气,应在沟间适当短时灌水或浇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

3.3.3 中耕除草

在浙贝母出土前或植株生长前期,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宜浅。植株封行后,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人工拔草。

3.3.4 摘花打顶

在植株有2~3朵花开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摘花,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

3.3.5 病虫鼠害防治

浙贝1号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为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等。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报,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尽量减少农药防治次数,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种类,遵循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则。

农业防治。浙贝母最好不连作,前作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好,轮作间隔时间宜2年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收获后清洁田园,销毁残枝落叶。

物理防治。每公顷使用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成虫。整地时发现蛴螬,即行灭杀。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用生物农药多抗霉素、农抗120等防治病害。

化学防治。根据浙贝母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对口药剂防治,提倡交替用药,合理配药,宜选一药多治的防治方法。不应3种以上药剂同时施用或同种药剂连续使用超过2次。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按照GB 4285,GB/T 8321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

4 收获与初加工

4.1 收获

5-6月当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晴天及时收获。清理田间杂草,用短柄二齿耙从畦边开挖,二齿耙落在两行之间,边挖边拣,防止挖破地下鳞茎。

4.2 初加工

将挖起的浙贝母放在竹箩里,置清水中洗净,除去杂质,沥干水。将鳞茎按大小分档,较大的挖去芯芽加工成元宝贝,挖下的芯芽可加工成贝芯,较小的不去芯芽,加工成珠贝。

壳灰干燥法。将新鲜浙贝母放入加工浙贝母的电动去皮桶内,开动机器1~2 m in,待鳞茎有50%~60%脱皮时,放入用贝壳煅烧而成的壳灰,每100 kg鳞茎用壳灰3~5 kg,再开动机器2~3 min,待浙贝母鳞茎全部拌上壳灰停机,倒入箩筐晾1夜。次日将拌上壳灰的浙贝母置太阳下曝晒3~4 d,然后用麻袋装起来,放置1~3 d,让内部水分渗到表面,再晒干即可。

切片干燥法。取鳞茎,大小分开,趁鲜切成(厚)片。较小的鲜贝母(直径2 cm以下)用切片机切成片,较大的鲜贝母(直径2 cm以上)用手工切成片,厚度为2~4 mm。晒干或烘干,切片如不能及时干燥,应在通风处薄摊。

珠贝加工可直接晒干或烘干,也可壳灰干燥。

[1] 王翰华,周书军,张林苗.鄞州浙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0(4):755-756.

(责任编辑:张才德)

表4 沪油杂1号杂交制种密度、施肥试验母本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4.2 放蜂时间

放蜂一般在初花后盛花前进行,一般0.37 hm2面积配置1箱强盛蜂群。放置地点要在制种基地中心区域,因为蜜蜂能远距离飞行,防止其采集其他的十字花科植物而引起串粉。

4.3 转出时间

制种田父母本接近终花时,一定及时将蜂群转出,避免蜜蜂因无花粉可采而远距离采集大田油菜或倒伏的二茬花引起混杂。

参考文献:

[1] 王国槐,官春云,李栒.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5):440-442.

[2] 胡新耀.浅谈提高杂交油菜制种质量的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83-84.

[3] 王文,查军民,刘桂超.杂交油菜泸油杂4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11.55-56.

[4] 侯剑,侯燕,何惠平.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893-989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67

B

0528-9017(2014)06-0833-03

文献著录格式:何伯伟,周书军,陈爱良,等.浙贝母浙贝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加工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33-835.

2014-04-06

何伯伟(1970-),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浙江省农业厅中药材首席专家,硕士,从事中药材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724512742@qq.com。

周书军。E-mai1.228500715@qq.com。

猜你喜欢

鄞州浙贝母鳞茎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我在鄞州 我很幸福
百合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践行“四力”追梦新时代——以鄞州日报《天南海北鄞州人》专栏报道为例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小区域 大关注——《鄞州日报》探索多平台建设的初步尝试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