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特点及安全隐患剖析

2014-02-05吴树国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危险源药品实验室

吴树国

滨州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3

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实验室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先进,精密仪器、药品种类几何级的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经常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等事故。为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针对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剖析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必要。

1 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分析

随着地方高校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实验室成为地方高校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筑宏伟、房间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相对齐全。然而由于盲目建设,许多实验室设计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1]。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实验室的软件条件达不到要求,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是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员或毕业不久的研究生,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均衡,造成对新设备无所适从,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地方高校由中等学校合并而来,许多药品或设备由于受资金限制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部分化学药品过期,许多设备更是缺乏应有的维护。

2 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

化学实验室事故主要包括火灾、爆炸、毒害以及触电等[2]。

(1)火灾事故是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之一,往往是大的火灾事故很少发生,但小火灾却不断。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既有人的问题,也有物的原因。如学生做实验时忘记关电源或在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离开实验岗位,致使实验仪器或药品长时间加热而引起燃烧。再有就是误操作,如误将火源接触易燃药品引起着火;物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存放不当或电气设备线路老化引起失火等。

(2)爆炸事故往往是火灾不能有效控制引发的,这主要是大量药品的存在造成的。另外爆炸事故还可能发生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如压力容器超期使用或操作失误引起危险品泄漏而引起的爆炸事故[2]。

(3)化学品毒害事故。由于化学实验室有毒药品较多,实验室使用较为频繁,加之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实验过程中防护不够甚至有学生将食物带进实验室,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毒害事故的发生。另外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或废气排出不畅也是造成毒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上述化学事故类型来看,化学实验室主要存在三种安全隐患,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3]。

3.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出入实验室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及外来相关人员,不论哪类人员,安全意识和知识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进入实验室没有意识到危险源的存在,仍然按照传统思路和做法行事,以至于对危险源视而不见,或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对有明显漏洞的危险源不予理睬,因此危险源的存在与实验者的不安全行为,如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乱动实验仪器和药品,必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一些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责任心不强。也有一些年轻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较高但只重视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往往忽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有部分新进教师把实验室当作自己的家,长时间呆在实验室,各种设备每天24小时运行,甚至还有一些生活用品放在实验室里,这都是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再加上近年来地方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和仪器、药品数量的增加,原有专职实验室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新进的实验教师往往在上岗前缺乏实验室管理经验,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理能力差,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很多隐患[4]。

3.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地方高校的特点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室存在大量过期甚至失效的危险品,由于资金或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处理,构成重大危险源。除过期失效的化学品存在危险外,一些仪器设备、公用设施由于质量问题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质量不过关的配电设备以及后来改造添加的用电设施等。另外,物的不安全状态还表现在正常运转的设备上,如干燥用的烘箱,长时间运行就可能带来危险,再加之烘箱内如果放有危险品就更容易产生危险了。

3.3 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求管理者除了对本实验室所有危险品熟悉外,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应具备安全管理意识和必备的安全常识,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5]。而目前来看,地方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着管理者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常由临退休人员或刚毕业的学生充当管理者。年龄大者往往对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熟视无睹,而年轻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没有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也不具备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对相关人员要求不严格等。另外,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师、学生以及外来人员不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实验教学时,经常不按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仪器设备,重则出现人员伤害,这时往往难以追究安全责任。

4 保障安全的措施

要消除安全隐患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工作做在前面。为此经常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非常必要,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陈旧和失去功能的安全设施,失效和随意丢弃的实验药品等安全隐患,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彻底清查解决,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定期更新仪器药品以及实验室相关安全设备,健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并责任到人,加强对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等非常必要[5]。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宋象军.浅议大学实验室安全及管理[J].大学科普,2012,6(2):32-33.

[3]武晓峰.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4]汪月华,李秀峰,刘小真.开放性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保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l0,29(10):369-371.

[5]刘照同.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12-114.

猜你喜欢

危险源药品实验室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六国:辨识危险源,拧紧“安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