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经济下地方电视台如何提升新闻的引导力

2014-02-02王斌

商业文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意见

王斌

摘 要:当前,各个地方电视台均在大力推行“新闻立台”战略。怎样更高效地推动“新闻立台”?怎样寻求“新闻立台”的突破点?笔者觉得提升时政新闻报导的引导力是关键。然而这些年来,电视时政新闻报导非议颇多,笔者重点紧抓领导活动报道、会议方面的新闻还有监管性新闻的报道等,做好解析与探究,而且给出改善时政新闻报导的传播性能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时政新闻;提高舆论引导力;意见

一、前言

这些年,我国广电总局不断突出,推动新闻强台的宗旨,需要各地方电视台将此理念作为媒体稳固党与大众口舌的关键着力点,而且指明新闻强台是党办媒介的使命职责、根本属性与发展基本。由电视台来讲,表现新闻强台首先最直接的单元则是完成好时政新闻报导,所以,完善与提升时政新闻报导的引导力,是实现与落实新闻强台最重要的着手点与突破点。

二、地方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首先要了解是时政新闻的内容

(一)时政新闻的内容含义

有很多的新闻工作者认为时政新闻主要是围绕着领导人,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时政新闻包含的内容除了有领导人的出行活动,还包含着领导人参与各类活动的调研,也包括党委及政府有价值的言论以及当地政府对于当地一些政策的调整方针,地方电视台要向市民准确的传达党及政府的治理方针政策,不能单纯的认为大篇幅报道领导出行活动就是时政类型的新闻,要能够让时政新闻充满活力,要能够结合我们的时代背景、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

(二)时政新闻报导

时政新闻报导关键是传播党与政府相关政策、路线、方针还有社会生活、经济前进方向与城市构建等方面的成就、经验与代表性报导,能够让观众通过电视台报道及时了解我国时事政治事件。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地方电视台将时政类型的新闻和领导活动画上了等号,认为清晰准确的报道领导活动就是时政新闻,地方电视台这样认识是错误的。长久下来,则造成了时政新闻报导唯领导马首是瞻的消极趋向,觉得如此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最佳表现,将党的有关政策传播和上层活动混淆。此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了基层记者在搜集报导时政新闻时不自然地出现了“领导则是要闻”的错误想法,离开了新闻报导的正道,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大众对时政要闻的重视与兴致,导致收视下降,时政要闻报导的引导效力亦由此大大削减。

(三)时政要闻中,新闻的编排要注重取舍新闻内容,合理安排新闻内容所占时间

注重传递领导活动的新闻报导也许会给领导在电视屏幕上建立起高大的形象,然而却大大降低了新闻报导本身内涵与品格。并且,因为新闻工作者的惯性思考与习性驱使,他们因而不会积极深究领导活动的新闻报告,没有费心去挑选最佳的报导视角与比报导上级活动自身更珍贵的消息,所以,时政报导常常都一个样,没有如社会新闻似的充满血性与活力。

诚然,领导的活动要闻不是说没有报导的必要,重点是科学的取舍,需提升报导的生动性、感召力与引导性,需实现新闻的有血有肉性。这样讲,存在很多的项目内容是领导照章办事需要,如出席事业单位的剪彩典礼、机构的先进颁奖或者其他工作的考察与慰问等等,牵涉此类官场的领导要闻,大众早就见怪不怪了,和报导的“新”一点都扯不上,除却新闻的“新”的特质,明显地其就没有了时政要闻报导的新引力了。

三、地方电视台如何提升时政新闻的引导力

(一)注重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覆盖率,提高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竞争力

地方电视台播放时政类型的新闻要注重新闻舆论引导力,新闻舆论引导力也是衡量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信息是否重要,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舆论引导力是指新闻的受众的年龄层次和社会各个阶层。地方电视台要想提高时政新闻的引导力就要从宏观上进行政策的调整、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吸引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进台工作,创新节目的形式。

首先,地方电视台要拓宽新闻来源渠道。当地方发生重大的政治事件或者出台相关的治理政策,当地居民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地方电视台观看新闻类型节目,地方电视台缓慢或者封锁消息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新闻的传播速度已经非常的快速。所以,地方电视台要利用已经逐渐发展的互联网资源准确、有效、快速的获取有效资源,能够在第一时间播报时政新闻。

(二)新闻工作者要严谨完整的策划新闻内容

第一,新闻工作者需花时间去思量,不可以仅为报导而报导,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思维紧握时代脉搏,需真切构建起新闻报导的策划意识。在报导内容上,需做好严密、条理性的规划,应当由会议文案里提取最亲近现实、回归大众生活的部分进行发挥,并不是总体汇报完事,而应当挑选视角与着手点,让报导内容有看头。

举个例子,对于年度纪委工作会议要闻,普遍地新闻工作者均是汇报纪委书记组织大会,进而报告整年的工作概况,完成的违法案件与处置的违纪领导等。那么此种新闻完全能够脱离大会,在报导视角上能够由某个违纪案件对社会前进的损坏性抑或是纪委对某份案情处置秉公执法抑或是某件案情的带给我们的启发等切入,由一项具象事物着手,进而做好完整的报导情况,即是大会报导需紧抓一个面向、一项兴趣点做好报导,则能够将会议报导做好了,自然亦会更容易让大众接受,显现出时政新闻的引导力。

四、舆论监督类报道应该成为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曾对新闻监管做出了明确要求“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与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与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身为社会监管体系的一员,地方电视台的监管效能是天生的,然而能够显现地方电视台监管效能的时政要闻却在此处变得疲软无力,甚而是不作为。电视台惯于做正面报道,对于批判性新闻则慎之又慎,甚而会避之不及。坚守正面报导固然是好,因为新闻倡导正面能量,然而并不代表回避合理的监管性、批判性、揭发性报导,其初衷是好的,而不是蓄意报复个人、社会还有党政机关,倒是在负起社会监管的重大职责,其是电视台的责任所在。所以,合理地对社会丑恶的揭露批判亦是时政要闻的职责,并且有时还可以发挥正面报导没法取代的引导成效,对于纠正不良之风起着事半功倍的成效。

举个例子,温州地方电视台《温州新闻联播》,这些年多次对某些事业单位从业职员做好跟踪监督报导,让机关单位的办事作风出现显而易见地转变。因而,时政要闻适合地进行监管性、批判性报导,实质上有益于转变时政报道的架构与系统,提升而且增强了新闻的舆论引导效力。从媒体效能根本与新闻强台的视角出发,在社会民主政治日渐健全的现在,增强对权力的监管是电视台不能推却的职责,时政新闻更是责无旁贷。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新闻工作者访问规定,的确给时政新闻的监管报导吃下了定心丸,给新闻工作者撑起一片蓝天,进而让电视的时政要闻监管性能可以进一步明确与完善。

五、结束语

完善时政新闻的报导技能,诚然牵涉很多因子,然而各层领导包含地方电视台的台长、主管,首要的是转变理念,解放思想,全力推行时政新闻报导的变革。在持续深入新闻变革中,寻求新的报导方法与引导渠道,进而促使时政报道的消息传播与舆论引导,唯有如此,时政新闻报导方可以抓住大众的眼球,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震军.广播在新闻时政报道中的优势与创新[J].华章,2010(9).

[2]贺宇,于红梅.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论——从《东方时空》看电视新闻受众观念的变化[J].理论观察,2002(3).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