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4-02-02解方文

商业文化 2014年11期

解方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的开始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开始注重教育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教育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对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的来源分析,可以得出农民生活条件差的原因,通过原因找到致富的办法,同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学生家庭困难的程度,根据调研结果将相应困难学生情况反应到学校,然后由学校给予贫困学生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农村贫困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

关键词:经济收入来源;农村大学生;资助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经济都有质的飞跃,但城市与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农村比重远大于城市,因此在全国的高校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相对城市要多,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明天。因此,了解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广大学生的成长都十分必要。

一方面,可以对整个农村家庭收入比重有所了解,以便根据收入比重和现存的问题,找到更好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了解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对其大学生活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帮扶农村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生活问题,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农村大学生这一广大的社会群体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人为关怀。

一、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和收入情况

目前,对于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的调查比较少,这就有了调查的必要性。通过对农村学生家庭收入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各个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和生活情况。

当今的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大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农村人口平均收入较低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对聊城附近的乡镇的村民和在校的部分农村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农村人口几种主要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情况。

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一般比较单一,大部分人以务农为主要生计,一些农村家庭也兼顾着一些服务业,只有极少数的农村人口纯以经商办企业为生。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66.1%的农村大学生家庭收入来源几乎完全来自于务农;亦工亦农的占13.5%,以务农为主,兼顾服务业的占7.7,外出打工的占7%,纯经商办企业的占5.7%。因此可以看出,现如今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以农业为主,而仅凭农业的收入农民家庭的收入有普遍较低,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较城市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命脉,怎样更好的发展农业,增加工业、服务业、商业在农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是下一步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减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最根本的途径。

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增强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村家庭劳动力的信息服务,完善对农村家庭致富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加大农村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力度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农村与城镇之间人存在贫困差距的现状,使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免去生活的压力,可以更加投入的学习和完善自己。

二、贫困对农村大学生的影响

农村大学生的家庭收入一般较低,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忙着学习的同时还要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很自然的一部分心理比较敏感的困难学生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贫困对于某些农村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仇富、自卑、拜金主义。

来自于城市的孩子大都是衣食无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却时常需要外出打工赚取外快,从而使得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感到严重的心理失衡,同样的年龄却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但是,生活的质量水平的却不如别人。富裕学生的家庭优越感,落在少数农村学生的眼中便是故意的显摆,以至于一些农村的大学生便会不自觉得产生一种感觉:仇富。在大学之前,家境贫寒的农村学生周围的同学大都是自己家乡的人,贫富差距较小,良好的学习成绩完全就可以然他们引以为豪,使自己获的心灵获得满足;但是,在大学,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有着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学习成绩也普遍无法拉开距离。所以,自卑便油然而生。而且,贫富差距有可能会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于看重物质财富,使生活的天平逐渐向金钱一方偏离,这可能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拉近贫富差距的距离,促进农村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如何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木桶效应指出,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关键的因素。经济落后地区,便是我们国家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的因素。要想使我们变得更加的富裕,我们便要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经过调查,如下几点可以加快经济发展。

(一)便利的交通,带动经济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先把路全部都修好,这样才有利于好的企业进入该地区,以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企业带动经济,知识打造未来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我们要尽力去吸引各种有意向转移到我们地区的企业,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为了经济的发展忽略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保问题,所以,我们要引进绿色环保的企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真正利用所学去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前进,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落后地区的真正进步,达到最起码的标准水平,不至于拖国民经济的后腿。

(三)科技兴农,打造农村的多样化经济

传统的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且耗用大量人力,是农民付出很多辛苦,却无法得倒过多的回报。将科技引入农业,科技兴农,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运作,统一化销售可以使农业商业化,减轻人力负担,增加农业收入,发展多样化经济,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高校需注重对贫困生救助政策的人文关怀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逐渐的得到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将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等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贫困生资助政策日渐完善,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也逐渐得到保证。

(一)从贫困生的物质基础做起,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援助体系

农村经济落后是农村大学生产生贫困的根源,所以,只有解决其物质需求,才能进一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学校必须因地制宜,拓展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网络,不断改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资助政策,同时给予他们跟多的关爱。如各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区经济优势,通过争取社会资助和献爱心活动等多渠道募集了较充裕的贫困生资助资金。

(二)创新资助工作方式,避免资助遭遇尴尬

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归宿,以满足其需要和促进其发展为目的,贫困生资格界定、资助基金的募集及补助金的发放尊重贫困生的权利、人格和尊严,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既要做到客观公正,又要彰显人文关怀。

(三)加强自强教育的心理引导,实现思想上的解贫

自强是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精神支柱,而自强教育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的有效保障。对于一些思想认识有偏差的贫困生,不能只是一味地给予经济资助,这样只会助长精神贫困的发生。

(四)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为贫困生提供相应就业机会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贫困生大都缺乏自信心的问题,邀请心理老师进行帮助,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同时,加强他们的技能培训,培养就业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技能上的赢家、心理上的胜利者,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优先推荐贫困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