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

2014-02-02吴福喜

商业文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吴福喜

摘 要:双元制教学模式有效完善了德国的教育体制,推动了德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却始终难以与时代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以至于造成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程度远远落后于国外职业学校教学的局面。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当代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本文基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性质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就此提出了能够有效将德国双元制模式融入教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变

未来国际竞争将会演变为教育竞争,这是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质量,换而言之,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各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一直以来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远超出其它发达国家,尤其在二战以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发展为德国教育、经济、政治得到深一层推进的助动力,不断促使着德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现阶段我国不少的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开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传统、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若高职院校不及时地处理好相关问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较好、较快地融入到企业当中。立足于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高职院校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当中,能够恰当地影响与改善当代高职会计教学,该做法必定能够对深化改造当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不少教育专家与学者都着重关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以及课程内容的制定,可是他们却较少重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制度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之后,一些高职院校选择注重学生规模而忽视了学生实训项目。除此以外,部分高职院校选用较为旧版的会计专业教材资料与文件,而且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传统,尤其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与基础性实习机会根本难以配备,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实践证明,部分高职院校曾尝试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当中,落实校企合作方针,然而因为实施经费较为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仅仅依靠学生所支付的学费是难以适应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要求,所以结合效果欠佳。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项目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路方面。首先,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关键任务,将提升学生会计操作技能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较少关注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工作,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出现“重技能轻素质”的不良局面。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项目缺乏具体化、标准化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制定工作趋向于“大一统”特点,在根本上脱离了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会计专业的具体特色,其难以满足现代化高职院校落实素质化教育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会着重强调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技能操作方面的实践,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间失衡。

(二)专业课程内容方面。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材过于呆板、抽象,并没有在根本上做到与时俱进。有的会计课程教材涉及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缺乏具体的技能锻炼模块;有的会计课程教材案例过于老旧、抽象,很难与实际的企业需求相适应;有的会计课程教材虽然引进了先进的动画、Flash等教学素材,可是却仍然没能将先进教学工具与教材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第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例如财务会计课程,其最大特点是贴近财务会计业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操作,然而如果会计专业学生没有进行具体实际的技能操作流程,则会造成他们自身对会计专业知识缺乏深入地认识与自身的见解,因此在落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务必要注重学生实训项目的实施。为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当始终坚持着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平衡的原则,在仿真模拟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讲授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经验。

(三)教学方式方面。现阶段国内存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与实训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一系列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项目,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确实能够在加深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操水平,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快地了解与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与操作。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仿真实训项目比较多,但能够与企业实际出现的会计项目、经济业务相关的仿真实训项目就较少,这样很难让学生在根本上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基础性会计工作。比如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涉及较多的仿真原始凭证的实训项目,可是真正来自于社会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会计工作的真实凭证实训项目就较为缺乏,致使一些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工作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会计凭证,也由此可见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缺少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三、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落实措施

(一)改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普遍是理论化、技能化较强的,因此许多会计教师就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然而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单一化、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更难以对课程提起兴趣,甚至会对课程产生厌恶心理,而实质上我们能够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当中的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比如交际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例如会计教师在讲解《财务管理》关于筹资管理资金部分内容时,能够合理地引入项目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探索未知问题。首先,教师能够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毕业之后选择与同学或者朋友合伙创办一家公司,那么应当怎样有效地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呢”,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学生一般会对此类问题具有较为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谈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以穿插新知识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以适当引导来协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以客观评价来肯定学生自我。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首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应当倾向于丰富化、完整化的方向转变,融入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各个细节部分,比如出纳工作、审核工作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细节,而且还应当适当地提高仿真实训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即通过一些标准化企业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来作为仿真实训的资料参考,从而增强学校实训项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其次,高职院校应当把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岗位职责制度、绩效考核体系有效融入至实训过程当中,落实企业轮岗制度,且对不同岗位的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考核工作,从而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对会计岗位、工作氛围的融合性与适应性。再者,高职院校在制定经济业务项目时应当适当地引入支票、发票、制作原始凭证等一连串企业会计工作实际业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会计业务各个细节的关联性,除此以外会计教师还能够掺杂一些不标准或者不符合实际业务要求的原始凭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凭证的审核能力与监督能力,以此来全面提升他们会计总体实操水平。最关键的一点是高职院校能够把企业会计实训项目与银行实训项目、工商管理实训项目、律师事务工作实训项目、税务实训项目、物流实训项目等其它专业实训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构成完整的实训链,仿真模拟出一个完整化的社会环境,从而更深一层地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企业氛围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与其余社会部门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重新制定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全面地落实双元制教学模式,就务必要制定针对于会计专业学子的教育培养目标,始终坚持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办学理念与落实方针,将企业发展与学校教育作为落实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核心,基于国家政府资金与政策的支撑条件下,尽可能地切合实际情况来开拓校企合作渠道,从而有效地确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得到至少50%的社会实习时间,并由此来提升当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工作能力,逐步改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应当以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以课程设置机制与课程内容制定模式相结合作为开展一系列职业项目的重点,适当地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会计专业教师,使教师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与时代变化、政策更新、企业发展等形势相适应,且制定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化人才教育培养目标与落实方案,并严格按照上述目标、方案、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将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贯切落实。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校企合作,而对于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缺乏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岗位培训活动是阻碍校企合作的最根本要素,是影响教学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与其它专业岗位相比较,不少专业性技术岗位均能够在国内较大型企业寻找相应的专业人才,可是对于会计专业岗位而言该做法的难度就较大。所以,当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务必要努力改变这一形势,务必要为学生提供或者争取更多的实践性岗位,而且还要将岗位性质与学生未来就业情况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除此以外,国内高职院校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会计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以扩招来获取经济效益的使用次数,并且尽可能地拓宽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渠道,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实习机会,让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是基于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比其它专业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其能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竞争越演越烈的社会的高要求。为此,当代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研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自身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基于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制定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机制,打造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从根本上不断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发荣,赵鹏.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代职业人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4)

[2]韩战强,王荷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 2011(04)

[3]罗志勇.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哲学意蕴[J]. 当代职业教育. 2011(01)

[4]苏敏.关于建立健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13)

[5]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6]赵润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 经济师. 2010(09)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专业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索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慕课应用研究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基于“真账实训”的财会专业技能考评机制设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