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极半岛 这世界本来的样子

2014-01-28何亦红

户外探险 2014年9期
关键词:南极

何亦红

穿越西风带:第一个下马威

连转机共三十多个小时后到达了阿根廷乌斯怀亚,在取行李时就感受到了比其他地方更严格的检查程序。每件行李都要开箱,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叔逐一进行检查,禁止一切外来的水果、植物种子等,因为这片土地的生态实在是非常脆弱。

乌斯怀亚是一个被雪山环绕的小城镇,几乎没有什么外来游客,只有去往南极地区的游客才选择在此经停。空旷的山脉有几分寂寥,洁净的空气有几分纯粹。山上有大片倒塌的树木,这是之前的犯人劳作留下的。乌斯怀亚是著名的劳改地,1902~1947年间这里的监狱是举世闻名的,因为这里是世界的尽头,往南除了南极再无大陆了,只有冰冷的海洋,犯人在这里很难逃跑,只得在此安心劳改。这样的故事听起来难免让人感到寂寥。

乌斯怀亚国家公园曾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据说他们即使在南极洲的冬天也是赤裸身体的,因为他们生吃海豹,体内已经形成了厚厚的内脂,不会觉得寒冷。道路两侧的树上长着一些圆形的寄生物,它们之前是印第安人的“面包”,但并不含任何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价值,现在也没有人吃了,只留下稀稀拉拉的树胡子寂寞地挂在树上。

下午4点登船,我们的船“Plancius”号已经静候在乌斯怀亚港口。这是一条建造于1976年的测量科考船,比起那些豪华的船它显得非常朴实,但同时非常舒适。由于是德迈公司的包船,全部都是中国人,在语言、饮食方面都会有很多方便的地方。其最大的特点是安排有各种户外探险活动,如皮划艇、露营、登山等,整个旅程非常值得期待。

可要接近那块纯净的土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连转机将近三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只是初步一个小小的考验,起航后我们的船就要穿越西风带,这是南极给我带来的第一个下马威。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航行,是从南美大陆出发一路向南,穿过以风浪大著名的德雷克(DARAKE)海峡,驶向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处于西风带,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西风带在南纬45度~60度附近,长年西风不断,气旋频繁,风大浪高,气候恶劣,平时最小的风力大约7~8级,大多时候达到10~12级,船只航行极为危险,故被称为“魔鬼西风带”,为南极设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们的船在风浪中有一定的摇晃,大部分人已经晕船了,头晕恶心,吃不下东西,只能卧倒在船舱里。我谨慎地提前吃了晕船药,并贴了耳贴,静观晕船的发生。奇怪的是仅仅在第一天稍微有些晕眩,但很快就适应了,甚至觉得船体左右的摇晃让人很舒服。我们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傍晚时分彩霞满天,船头桅杆似乎是劈开满天的火烧云在前行。

我们的船逐渐接近了南极圈的分界线处,始终有鸥鸟盘旋在船附近。这个地带海鸟居多的原因是处于海水冷暖交界的地带,从海底会浮上很多海鸟的食物,如磷虾等,所以众多海鸟盘桓于此。大部分是信天翁,主要有黑眉信天翁、灰头信天翁。北极有一百多种海鸟,南极只有16种。绕船而飞的海鸟体积很大,展开翅膀有好几米长。

这里也是鲸鱼出没的地带,一旦船长从驾驶室里观察到鲸鱼,就会用广播通知大家到甲板上,甚至还会停船一会儿,或朝向鲸鱼的方向行驶一段。鲸鱼主要有座头鲸和长须鲸,但由于它们大部分时候身体隐于水面以下,我们很难分辨出区别,只能远远看到它们垂直于水面喷出的如喷泉一般的水柱,显得非常顽皮。一个世纪前,南大洋须鲸总数约为100万头,1904年出现商业性过度捕捞后,到20世纪30年代总数下降为34万头左右。

登陆:与萌鹅面对面

不管怎样,第一眼看到南极大陆的时候还是很震撼,完全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第一个看到的岛屿是Smith岛,于第二天的傍晚时分出现在船舷左侧,已经被低色温染上了一点淡淡的暖黄色,若隐若现漂浮在地平线上,像遥远天边的一个虚幻之岛。

逐渐接近大陆,就要准备登陆了。登陆时需要携带和穿着的装备,都要统一进行清理。我们把背包、羽绒服、甚至三脚架等拿到五层休息室,统统用吸尘器仔细地吸过一遍,以防细菌和植物的种子被带上南极大陆。据说有其他货船的集装箱带来了老鼠,南极大陆有的地方近年来老鼠成灾,因为没有天敌。

早晨被船底发出的巨大响声吵醒了,已经接近南极半岛,海面上很多浮冰,Plancius号在冰块中前行,偶尔浮冰会撞击船底,发出闷响。2008年南极曾有一艘破冰船翻船,从此南极的船只就不再破冰了。露出水面的冰只是很小的部分,大部分冰远看上半截是白色下半截是幽蓝色,近看幽蓝色部分是被埋于水下的部分。南极是没有降水量的,这些冰都是千年沉积而形成的。

它们好傻,好呆,好萌。我们中国人说傻人有傻福,它们在这里没有天敌,幸福地生活着。

每次登陆都能看到大片的企鹅。大家都遵守着距离动物至少五米远的约定,可企鹅不管那么多,只要你安静坐下来,不需要靠它很近,它仍然摇摇摆摆朝你走来。在这里动物生活得多么放松,对人类毫不警惕。冲锋艇穿行在巨大的冰川之间,邂逅一只海豹,不过它太懒了,见那么多怪物经过身边也不睁下眼睛。

现在是南极的夏天,气候已经算非常暖和了,可早上甲板上的大风仍然吹得人无法站稳。南极历史上最低温度是零下94℃,100℃的开水泼出去瞬间就会变成粉末。

登山:立体的围度

由于大部分人带的登山鞋不符合标准,都带成了徒步鞋,无法卡冰爪,所以能够被接受参加登山活动的只剩下我和郭川、江泳涛、张梁等六个人。Plancius号船上的向导非常专业,装备一定要符合要求。除了自带的登山靴外,船上准备的登山装备非常齐全,包括冰爪、安全带、头盔、冰镐等,每个人还配备有一个雪崩探测仪,一套两个,另外一个在向导身上,调到同一频道,一旦出现意外,向导能够迅速找到队员的位置。

我们六人分为两队进行结组,分别由两名向导带队攀登。我们组的向导Tim Blakemore是英国人,但是长年在法国户外胜地沙木尼当向导,仅是这个地名代表的专业性就让人放心。从冲锋艇一上岸就踏上了从未有人涉足过的新雪,穿戴好装备开始攀登。同一组保持着接近的速度徐徐上升,这是一种直接从海平面开始攀登雪山的奇特感受,前一刻还在海洋中乘风破浪,瞬间就直接置身于冰雪世界;呼吸时不用对抗高海拔,不存在高反,需要承载的仅仅是自身的重力;前一刻眼中的世界还是平面的,几个小时后已经可以俯瞰南极大陆,眼前的雪山和海洋有了立体的围度。

每一步踩下去都是新雪,南极的雪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只是应该更加纯净。即使看起来不高,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也花费了我们三四个小时的时间。360度环拍也无法展示站在顶峰时感受到的壮美,南极洲的冰山都不高大,我们已经站立在附近最高的位置,周围数座冰山就像从平静的海水中长出来一样,远处不时传来沉闷的轰响,是其他冰山断裂崩塌的声音。和我结组的郭川船长曾独自驾驶帆船环球航行,在他到过的地方里,能够在海上看到雪山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南极洲了。

皮划艇:一片冰清玉洁

Peter Gwatkin来自苏格兰,他是专业的皮划艇教练,我们将跟随他体验皮划艇。先在底舱的装备室领取了全套的服装,包括连体衣、防水软靴等,这全身橡皮衣穿戴好后感觉自己像只青蛙。虽然难看又不舒适,但这身行头能既保暖又防水,即使掉到冰水里也不会湿身挨冻。

安全起见,划艇的时候必须天气条件良好,向导早上会在船停泊的附近巡视,找到一个风浪较小的港湾,再通知队员穿戴装备。赶上一个能划艇的好天气算是非常幸运的,第一次我们甚至穿戴整齐上了冲锋艇,但终因风浪过大,未找到理想的地点,在海面上兜了一圈后决定返回。

我们再次等待好天气伺机出发,Peter把一艘艘皮划艇从Plancius号的三层吊到海面上,再拴成一线拖到浪小的区域,我们则乘坐冲锋舟前往。持桨行舟水上,时有海鸟飞过身边,还可以时不时捡起一块尚未融化的小浮冰。身体随微微的波浪起伏,内心一片冰清玉洁。

雪地露营:企鹅没有来敲门

天堂湾是南极之旅最宁静优美的地方,这里无风无浪,雪峰舒展,块块浮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们将在这里登岛进行露营。

露营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甚至无。我们是在船上吃过晚饭再登岛的,并在早餐之前返回船上,这样避免在岛上使用气炉或其他燃料,也不会因为炊事而产生垃圾。每个人只携带适量的水,基本没有其他的食品。如果在岛上掉了食品而被企鹅捡到吃了,它一定觉得很奇怪,万一再不能消化那罪过可就大了。另外在营地用雪砌起了临时厕所,探险队副队长Chris Gneiser负责背一个马桶到营地,所有人的排泄物都将被装在这个马桶里被全部带回船上,不会在岛上留下任何痕迹。Chris一脸愁容地对我们说,一定要少排一点啊,不然他背回去得多沉啊!

帐篷分配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薄的单人帐,向导Wilson给自己砌了一圈雪墙保暖,而有几个勇敢的人则尝试雪地露营,直接在雪地上铺了睡袋防潮垫就躺下了。11月份南极几乎是极昼,只在午夜十一二点的时候黑上一两个小时。我们在彩霞满天中睡去,没有期待中的企鹅来敲帐篷门,醒来天色早已大亮。

科考站:纯净的人际

乔治王岛沿岸分布了各国科考站,有俄罗斯、智利、阿根廷等。长城站是我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建于1985年,我国算是最后一个加入南极公约的国家,比其他国家晚了几十年。中国另外两个科考站是中山站和昆仑站,中山站在南极半岛的另外一侧,很难有人能去到,条件艰苦得多,每年靠雪龙号送一次补给。昆仑站气候太恶劣,目前只有设备,没有人居住。我们经特殊批准得以去参观长城站。

我们的冲锋艇在长城站今年新建的码头旁靠岸,迎接我们的是浙江人许淙。2012年12月份来的,即将回国,替换的队员将在2013年12月5日到达长城站。远处巨大的几个京剧脸谱陷在冰天雪地间,原来是油罐的侧面,很有创意,同时标识了我们典型的民族特色。最早长城站的房子还在,是几个集装箱改建的建筑物。如今有了更气派的建筑,都是船装整栋建筑所需的材料,在这里拼合而成的。在后面的蓝色建筑就是体育馆和活动中心,算是科考站里条件最好的了。韩国和智利科考站原本都有体育馆,可都因为火灾给烧毁了,于是其他国家科考站的人也过来一起活动。在南极一切设施都是各国共享的,大家不分你我。许淙笑说:我们这里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在南极一切都那么纯净,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户外探险提示

参团有必要吗?

自助游除了阿根廷签证申请比较困难外,卡好时间预订飞往乌斯怀亚的机票也是问题。另外船上的各种讲座、通知对于英文不好的人来说,如果不能听懂将是很大的损失,中国人较多的船会专门安排有中文翻译。因此找一家专业高端、有常年经营极地旅游经验的国际旅行公司是很必要的,他们往往提前一年就预订了船票舱位。德迈国际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高端品牌、顶级俱乐部等合作伙伴的最佳旅行服务供应商,中国最大的极地探索旅行服务商,截至2014年7月,已组织超1000人次到南极,约500人次到北极,连续三年居亚洲市场第一。2014年,德迈国际获胡润百富至尚优品最青睐的品牌之选“Best of the Best”品牌。

网站:www.itravellive.com 热线:400 609 0109

微信:德迈国际旅行 微博@德迈国际旅行机构

@德迈国际极地环保行

南极旅行的最佳季节?

南极游只能在南半球的夏季进行,即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间。

如何前往南极?

行程路线,一般是从各国有飞往阿根廷航班的重要城市为起点飞往阿根廷首都,然后换机飞往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再登上旅行公司预订的邮轮,旋即起航,前往南极。

南极游的路线如何?

目前南极游有两条成熟路线。

一条是“一岛游”,即从乌斯怀亚直接开往南极半岛;

另一条是“三岛游”,即 乌斯怀亚—福克兰群岛(阿根廷人称之为马尔维纳斯岛)—乔治亚岛—南极半岛。

后一条路线内容更丰富,其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

★能看到密集的王企鹅,南极半岛上看不到王企鹅;

★能看到成群的海豹;

★能在乔治亚岛实地缅怀南极探险时代的英雄:沙克尔顿墓地;

★能看到挪威捕鲸炼油厂遗址,见证人类对包括鲸鱼、海豹、企鹅血腥大屠杀的历史。

★实地看看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的岛屿。

关于邮轮:

目前在南极旅游线路上有运营资格的邮轮共有三十余条,这些邮轮的吨位差异很大,比如有上万吨级的,也有几百吨的。南极旅游公约组织有一个上限规定,即再大的船,游客数量也不能超过200人。

船只大小的利弊:

大船

优点:1. 豪华、娱乐设施齐备;2. 平稳,对克服穿越风高浪急的德雷克海峡晕船有好处。

缺点:南极游,一船装满200人,相对来说就很多了,而南极游无论去哪个岛,都必须借助冲锋舟才能登陆观光,人多即意味着登陆次数的减少,也意味着南极半岛游的各种项目:南极登冰山、冰海皮划艇、乘冲锋舟冰海巡游的机会减少。

小船:优缺点与大船正好反过来。

猜你喜欢

南极
南极为何多陨石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THE RUNNING MAN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难忘的南极之旅
畅游南极小雪的惊喜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脑洞大开,从南极运冰山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