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跑在世界的最南端

2014-01-28JennyHadfield于大潍

户外探险 2014年9期
关键词:坎普瓦格纳跑者

Jenny Hadfield 于大潍

志愿者Jenny Hadfield

南极马拉松被选为世界上最残酷的马拉松之一。我两次参赛,五次服务,经验不仅来自比赛本身,而且还有极地和情绪的因素。

对参赛者来说,首先要面对最难熬的是赛前减量周。带着激动紧张上路的跑者,要坐三四次飞机,飞上15~24小时,才能到达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Ushuais)。在那里,跑者还得换乘俄罗斯的科考船,在船上待上两天半,穿越地球上最凶险海域—德雷克海峡,其间,有的人会被晕船搅得生不如死—早在比赛前几天,某些人已经连走都走不稳了。

最后,还要搭乘20分钟充气舟,才能抵达南极海岸。在那里,你得换上防潮服,希望自己在赛前别湿身就好。好了,别忘了你已经身处没有wifi网络,不能实时自拍共享的信息孤岛—尽管多数跑者认为这是件好事。

基本上,从你离开安乐窝的那一刻算起,这场比赛就开始了—等到你越过了南极马拉松终点线的那一分钟,才算是胜利。

比赛路况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包括没过脚踝的烂泥、冰雪、起伏不平的山丘,以及持续而使人筋疲力尽的顶风—风速可达到每小时32~65公里。

当你完成南极马拉松后,你会记得比赛中的每一步。这一分钟你还在泥泞的山丘上挣扎,下一分钟,你就要努力趟过溪流,甚至是小河。

这绝不仅仅是惊心动魄,更重要的是跑者们都要战胜险途,突破身心的极限,完成一件对个人来说真正具有“史诗”意义的事情。这样说来,看客们似乎都忍不住想要试一试,不是吗?其实,到南极去跑马拉松并非神话,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比赛—就连2016年的名额也已经销售一空。

每年,比赛都会吸引来自全球的探险跑者。2014年,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200名跑者参赛。这就像是探险跑步界的奥运会。

在他们中,有的人立志完成“七大洲马拉松”,也有人已经跑完了数百场马拉松赛。事实上,我们光是把船上100位参赛者跑过的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加起来,就超过了4000场。

视障跑者海恩·瓦格纳(Hein Wagner)

在长期合作的陪跑员麦克·贝利(Mike Bailey)缺席的情况下,佩戴1号参赛号码簿的视障跑者海恩·瓦格纳(Hein Wagner)完成了世界上最难最崎岖的马拉松

比赛前三周,麦克受伤了。幸好另一位参赛者的兄弟,尼克·克里斯坎普(Nick Kruiskamp)也报名参赛,并且自愿带领瓦格纳。南极马拉松是克里斯坎普和瓦格纳的第一次共同奔跑。

地形,是这一对搭档面临的意料之中的挑战。“当我开始为参加比赛训练时,我决定不去跑那些越野小道,因为每次跑的时候,伤到脚踝的风险都很高。”瓦格纳解释道。他在较为平缓的丘陵,以及土石路上训练,这样就可以适应土石路面,同时降低受伤的危险。

成为探险运动员的关键前提是适应能力。这是瓦格纳最大的财富,也是他在探险界扬名的基础。面对崎岖不平的赛道,视力健全的跑者可以通过视力导航,瓦格纳只能通过听力,或是方位感去确定方向。

“参加路跑赛,我可以听前方跑者的声音,来判断自己该如何运动。而在南极,风太大了,我就不能这么做了,我只能更多地依靠尼克的肢体动作。”瓦格纳如是说。

当他们跑在起伏不断的丘陵上时,他必须去感觉尼克抬脚的方式。当尼克需要抬高脚时,他也会同时抬高手臂,发出信号,示意道路的倾斜度有变化。

南极马拉松的路线是在一条闭合赛道上跑三圈,这也有助于瓦格纳了解赛道。尼克带领瓦格纳跑完第一圈,在学着为视障者领跑的同时,还向瓦格纳解释了赛道上的每一处障碍物。尼克很快发现,跑步、讲述路线以及帮助瓦格纳三项任务同时进行,是多么艰难,他的心率也因此飙升。

瓦格纳说:“我俩跑完第一圈,我就知道了路线。然后就开始想办法帮着尼克把心率降下来,好完成比赛。”

瓦格纳告诉克里斯坎普,光把那些明显的障碍告诉他就行了,这样可以让两个人的跑步节奏都感觉舒服些。

“我带领瓦格纳跑完第一圈,当我们再跑第二、第三圈的时候,他说他已经认路了。”克里斯坎普说,“太让人意外了,瓦格纳在比赛的后半段还能指导我。在领跑时,我由于步幅变化过大导致后来抽筋,我完成了比赛,也有他帮助的功劳!”

当他们越过终点后,瓦格纳情绪激动,充满骄傲,他感谢每个帮助他成为首位完成南极马拉松视障跑者的友善人士。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对瓦格纳肃然起敬,那么再告诉你一件事:他为了他的基金会“视觉信托”(VisionTrust)筹集了10万美元。2007年,他创立了这家基金会,来帮助残疾人融入工作场所,运动以及艺术领域。

赛后,瓦格纳乘坐皮划艇在南极探险,他聆听冰块撞击船的声音,抚摸水中浮冰,感受天堂湾(Paradise Bay)的寂静,还画了幅南极题材的画。他说:“南极大陆的景色就如我想像中那样。寂静湮没了一切,感觉不到方位。但我可以听出南极的广袤。”

华裔跑者于大潍

2005年完成了第一个马拉松之后,我就有了完成七大洲马拉松的想法。美洲、亚洲、南美洲一一完成后,2013年,我果断填写了2017年南极马拉松的报名表,在等候名单上排队。结果,幸福来得有点早,2014年新年,主办方—马拉松旅行(Marathon Tour)发邮件告诉我有人放弃,参赛资格可以向前递补。我思考了五分钟,欣然决定提前三年参赛—我不年轻了,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完成南极马拉松就是莫大的幸运。

比赛日期是3月10日,我们需要在3月2日抵达阿根廷集合,留给我的训练准备时间只剩两个月了。幸运的是,2014年的1月和2月,我居住的美国亚特兰大市每周都有暴风雪。所以,我用不着特意模拟天气,轻轻松松直接在雪地里开练—跑步时里外穿了好几层衣服,训练结束后再记下天气和服装的感觉体验。启程前,我根据积累的经验选好了南极跑步服装。

从阿根廷坐船经过德雷克海峡的那一夜,我的床铺一直在随着海浪晃动—还好,我没有晕船。德雷克海峡是大西洋与太平洋交汇处,以风高浪急著称。当我们在南极洲的一个岛上登陆时,那里是那么的寂静和安宁。我们看到了成群的企鹅和海豹,还遇到了抵达南极后的第一场暴风雪。雪粒儿被风从眼镜侧面吹进来,打到眼球上,真疼!

比赛沿途没有补水点,我们需要把水和能量胶放在防水包里。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不过有属于俄罗斯、中国、乌拉圭和智利的四个科考站。比赛路线都是用推土机临时清理出来的。“路”况包括泥地、冰雪、溪流和石头路。想踩实脚步,盼望地面回弹力?别做梦了。我花了2小时43分跑到半程,就觉得小腿肌肉发紧,抽筋厉害。后半程只能放慢脚步,以走代跑,总用时为6小时40分(我的马拉松成绩一般为四个半小时左右)。

这里的比赛没有观众,跑者相互超越时,都不忘鼓励彼此。赛后,组织者一一帮助我们脱下沾满泥的鞋子,换上防水服装,回到船上。

在常规的马拉松赛中,通常情况是跑完就撤了。但是南极马拉松不一样。我们在船上一起过了10天,对彼此都有了深入了解。我的室友特伦特·莫洛(Trent Morrow)来自澳大利亚,他参加马拉松是为了纪念不幸患癌病故的母亲,并创下了16个月里跑200场比赛的世界纪录。一群希腊跑者带来了希腊的马拉松圣火;一位加拿大参赛者完成了180次铁人赛;南非的盲人跑者海恩·瓦格纳(Heinz Wegener),也跑完了南极马拉松全程……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艰巨的比赛。但是我觉得我做到了只有少数幸运者才有机会体验的事情。这不是一个出成绩的比赛,却是一场教人学会尊重自然的奇异之旅。

猜你喜欢

坎普瓦格纳跑者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这很“坎普”
她就是要让你倍儿不爽
“时尚奥斯卡”上的坎普风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六)
中国跑者
马拉松,过热了吗
新诺坎普,新时代
全马元年的幸福感受
悲情瓦格纳:命悬“通用”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