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

2014-01-27车艳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牙龈血糖糖尿病

车艳虹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

车艳虹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病程长、不易治愈且易伴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要通过科学护理,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起到延缓病情的作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我国高发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其急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法对于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健康教育

1.1 饮食教育

针对患者饮食控制进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患者了解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是慢性的疾病过程,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合理的饮食控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及平稳,而不规律的饮食及过度饮食是引起血糖升高、低血糖反应甚至并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

1.2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老年患者记忆力差,而且大多数老年患者性格倔强,遵医行为较差,针对老年患者记忆极差、自理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的特点,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说明规律用药的意义,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及血糖波动,同时通过自制备忘卡片、闹钟提醒等多种方式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用药时间的把握,帮助患者通过卡片等形式记录血糖、用药量等内容,向患者说明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减少不规律用药,同时对于应用胰岛素患者,说明胰岛素应用的科学原理,减少患者怕胰岛素可能产生依赖的顾虑,减少对胰岛素的抵触心理,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遵医性,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1.3 心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长期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长期的慢性疾病能够引起患者心理异常,引发抑郁、焦虑等,同时负性心理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因此,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说服和鼓励,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转移不良心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及时、准确地进行解释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患者主动分析不良心理因素的来源,主动加以避免,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4 自我检测指导

告知患者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必须学会自我检测,正确使用血糖仪,及时、准确做好记录,以便利于患者随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良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不宜控制过低,一般空腹在8 mmol/L左右,餐后2 h在10.0 mmol/L左右即可。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了生存质量,对延缓病情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 社区护理

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等,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及时调整方式并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不进行积极防治的危害性,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2.2 体育锻炼

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及家务劳动等需氧活动。运动量应根据病情、用药情况、自我感觉和锻炼后尿糖、血糖水平来调节,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和及时调整的原则。

2.3 指导患者自我检测血糖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如果血糖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如肾脏、末梢神经、血管等。因此患者对病情的自我检测及自我保健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及早采取措施,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向糖尿病患者宣教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了解病情进展。

3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易出现糖尿并发症,因此应加强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3.1 预防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是高龄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向患者介绍低血糖症状:饥饿感、手抖、心慌头晕、大汗淋漓、严重时丧失知觉。告知患者出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时食用,并随时携带糖尿病标示清楚的疾病识别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够及时的救治。

3.2 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了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疾。常见的足部问题有脚癣、真菌感染、硬结、鸡眼、水疱、拇囊炎、干性皮肤、溃疡、槌状脚趾、嵌趾甲和脚底疣。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具有这些问题,之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重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有神经损害,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伤口敏感性就会降低,而且容易忽视。其次,血流速度的减慢将会使愈合迟缓。再者,免疫如果被抑制,将会更易于被感染。

3.3 皮肤的清洁

糖尿病皮肤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给糖尿病患者带来许多麻烦。糖尿病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应当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贯彻于每日的生活之中。要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本来就干燥、抵抗力差,所以要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而且每次洗澡后的润肤非常重要,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而这些油脂可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糖尿病患者沐浴后应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羊毛脂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以避免皮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而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每日1~2次,尤其沐浴后即刻使用效果会更佳。

3.4 眼部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比一般人发生病变的可能性高出几百倍,所以更要保护好眼睛,尤其是儿童糖尿病患者,这些孩子正在发育期,眼睛要比成年人更脆弱,家长应及时端正孩子的坐姿,以及规定看书、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以防止患者用眼过于疲劳。

3.5 牙齿和牙龈护理

许多人都有牙龈问题,而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疾病的风险更高,而且年龄也更早。高血糖将会使牙龈疾病更严重,引起出血、牙龈肿痛。此外还会出现牙龈炎症、牙齿治疗后难以康复、口腔干燥、口腔和舌发热。糖尿病患者如果装有假牙,更须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与组织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同时,患者得配一副适合与舒服的假牙,减低牙龈与牙齿受伤的概率。

3.6 心脏护理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防治原则也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基本相识,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一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其二,控制危险因素如对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要进行预防处理。至于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都可按相应的疾病进行处理,即一方面处理糖尿病,一方面针对出现的心血管症状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进行治疗。本病若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则效果较佳。

4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多器官损害,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的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2]。其占糖尿病总数约90%[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不仅给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4]。如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预防慢性并发症,可使糖尿病相关的致残、致死率及医疗花费明显下降。

我认为要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办法不只是靠药物,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才能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实现有效的自身管理。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使患者在最佳的健康状态达到自我照顾、自我实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1] 孙晓梅,郑金波,张思云.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260.

[2]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黄玉芳.病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4] 杨华章,陈亮.糖尿病的现状与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4,11(9): 1209.

R473.5

A

1671-8194(2014)20-0352-02

猜你喜欢

牙龈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