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

2014-01-26张岗陈旭东

财会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行权有效期管理层

张岗 陈旭东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

张岗 陈旭东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开始推行股权激励,随后这些企业业绩显著高于未施行激励的企业,然而从90年代后期股权激励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2005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序幕。与国外股权激励状况相似,国内学者提出了这种激励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弊端。大部分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这两项指标都以企业盈余为计算基础,因此,管理层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等行为达到股权激励行权条件谋取自身利益(Bergstresser和Pillippon,2006;Burns和Kedia,2006;Baker和Collins,2008)。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现有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部分仅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将股权激励、真实盈余管理以及应计盈余管理结合考虑的文献较少。本文把盈余管理分为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来衡量,并进一步将真实盈余管理分为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研究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操纵性应计调节利润空间受到了压缩,管理层为了规避审计风险会转而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调节盈余(李彬,2009;Gunny,2010;Cohen等,2010)。Bartov(2000)发现管理层受到股权激励程度越大,越有动机调高盈余已达到行权标准。韩丹(2007)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以减少会计造假;郭佳瑜(2009)发现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Armstrong等(2010)发现对CEO进行股权激励可以有效降低公司会计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大部分具有完善的治理机制和内部审计并聘请了高质量外部审计机构,由于中国证监会规定,所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必须满足上年度该公司被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使得管理层所持股份包含在应计盈余管理违约成本内,管理层为了规避审计风险会调低应计盈余管理,并通过更多真实盈余管理达到行权条件。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

股权激励有效期是指股权激励计划行权的时间期限。如果激励有效期较短,不能激发股权激励接受者采取长远发展的战略,容易导致短视行为(沈红波,2010)。随着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截止日期逼近,管理层会更大程度地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行权目的,而当股权激励有效期仍很长时,管理层会考虑通过正常经营活动提高业绩,进行较低程度盈余管理(何凡,2010)。宋文阁和荣华旭(2012)以2006年至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管理层行权限制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

Laporta(1997)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成反比。Marianne(2003)发现管理层考虑到规避法规约束、市场监管、获取私人利益以及维护公司形象,通常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差别化的盈余管理。王亚平和吴联生(2005)指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应计盈余管理频度与幅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樊纲和王小鲁(2010)的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处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这导致上市公司受到监督程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同。在市场化程度高地区,较严格监管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压缩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寻租空间。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较高市场化进程对股权激励引起的真实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并能加强股权激励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了金融行业、数据残缺的上市公司,由于李增福和黄华林(2012)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股份过程中,会同时使用真实、应计盈余管理调节盈余,林永坚和王志强(2013)发现总经理变更当年,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向下应计盈余管理,因此本文又剔除了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存在增发股份或CEO变更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定157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研究样本。只选取这些公司首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的数据构成截面数据,不收集之后几年数据构成面板数据模型的原因有:2006年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开端年,很多上市公司在之后的几年多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并多次行权,上市公司在一年中会存在多个股权激励计划,这造成管理层所持股票期权不易统计,有多个股权激励计划施行的时间和剩余有效期不同,选取首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数据可以排除其他股权激励计划的干扰,使得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对应性更强。不同上市公司处在激励计划有效期内不同时期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将所有上市公司定位在股权激励计划通过的第一年,使得样本有效期具有可比性。本文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部分公司年报,数据统计和分析利用EXCEL和stata12.0软件完成。

表1 变量定义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有效期与盈余管理的检验

其中,PRICEi,t是公司股票当年收盘价,SHARESi,t是管理层所持股份,OPTIONSi,t是管理层被授予的股票期权数,SALARYi,t是管理层年薪,BONUSi,t是管理层其他奖金或津贴。(2)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采用对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的衡量来研究真实活动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CFOi,t/Ai,t-1=α0+α1(1/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εi,t…(1);PRODi,t/Ai,t-1=α0(1/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β3(ΔSi,t-1/Ai,t-1)+εi,t…(2);DISEXPi,t/Ai,t-1=α0+α1(1/Ai,t-1)+β1(Si,t-1/Ai,t-1)+εi,t…(3);DAT=R_PROD-R_CFO-R_DISEXP…(4)。

其中,CFOi,t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PRODi,t为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化之和;Si,t为销售收入;ΔSi,t为销售收入变化;DISEXPi,t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分年分行业求出(3)、(4)、(5)的系数,并求出正常值,用实际值减去正常值得到销售操控R_CFO、生产操控R_PROD以及费用操控R_DISEXP,根据(6)求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3)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度量应计盈余管理。每年根据行业估计下面模型(1)的参数,把估计的参数代入模型(2)即可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DAF(1):TAi,t/Ai,t-1=a1/Ai,t-1+a2ΔREVi,t/Ai,t-1+a3PPEi,t/Ai,t-1+εi,t…(5);DAFi,t=TAi,t/Ai,t-1-a1/Ai,t-1-a2(ΔREVi,t/Ai,t-1-ΔRECi,t/Ai,t-1)-a3PPEi,t/Ai,t-1…(6)。

其中TAi,t为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差。Ai,t-1为上一年度总资产,ΔREVi,t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额,ΔRECi,t为公司应收账款变化额,PPEi,t为当年的固定资产。

基于此,建立如下回归模型检验假设:DAT/DAF=r1RATIO/VALIDITY+rCONTROLLS…(7);DAT/DAF=r1RATIO+r2RATIO*LAW+r CONTROLLS…(8)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得知,真实盈余管理均值0.7468高于应计盈余管理均值0.0974,说明管理层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操纵盈余的程度更大。股权激励程度均值为0.4363,说明管理层持股价值占管理层全年总收入比例较高,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有效期最短为三年,最长为五年,大部分为五年,说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期较短。地区市场化指数的均值为0.4900,标准差为0.50,说明我国市场化进程水平的不平衡。

(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模型,本文做了如下回归分析:(1)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有效期与盈余管理的检验。表(3)中,(1)是真实、应计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程度回归,(2)是真实、应计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有效期回归。在(1)中,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0271和5%,说明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3053和1%,说明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因此,假设1得证。在(2)中,股权激励有效期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0175和10%,说明股权激励有效期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应计盈余管理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1264和5%,说明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因此,假设2得证。(2)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检验。表(4)在表(3)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指数虚拟变量与股权激励程度的交叉项。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1152和1%,交叉项系数和显著水平为-0.0838和10%,表明高水平市场化削弱了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即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抑制股权激励引起的真实盈余管理。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分别为-0.5954和5%,交叉项系数和显著水平为-0.6391和1%,表明高水平市场化加强了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即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能够在股权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因此,假设3得证。

表4 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测试:(1)用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直接回归,不加入控制变量;(2)用托宾Q率代替营业收入变化率,净资产收益率代替资产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回归模型中。经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后,其结果与前文叙述基本一致,证明本文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上市公司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时,管理层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盈余操纵,在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当年,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管理层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小;(2)在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当年,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说明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可以缓解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3)高水平的市场化能够抑制股权激励引起的真实盈余管理,并加强股权激励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重视识别以及监管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重视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有效期,以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加速地区市场化进程,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1]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何凡:《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管理评论》2009年第6期。

[4]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1期。

[5]李增福、黄华林、连玉君:《股票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第9期。

[6]沈红波:《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7]宋文阁、荣华旭:《股权激励、制度环境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2年第3期。

[8]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9]Armstrong C.S.,A.D.Jagolinzer and D.F.Larcker.Chief Executive Officer Equity incentives and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

[10]Baker.T,D.Collins and A.Reitenga.Stock Option Compensa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centives.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3.

[11]Bergstresser.D and Thomas Philippon.CEO Incentiv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

[12]Cohen D A and Zarowin P.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13]Roychowdhury.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

[14]Schipper 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Accounting Horizons,1989.

张岗(1988-),男,山东烟台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旭东(1965-),男,江苏泰兴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虹云)

猜你喜欢

行权有效期管理层
药品效期管理:有效期≠失效期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期权激励与管理层择机行权研究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该从何时起算
结婚证设“有效期”是拿婚姻当儿戏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如何识别药品的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