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董事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2014-01-26李明竹

财会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盈余董事董事会

李明竹

(河北省中医院财务处河北石家庄 050000)

独立董事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李明竹

(河北省中医院财务处河北石家庄 050000)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如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股权分置改革、一股独大、国有股所有权定位缺失、内部人控制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盈余管理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在监管中要更强调和体现针对性。本文以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独立董事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本应发挥作用的机制并未发挥显著的作用。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特征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源于大股东的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由于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使得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控弱化,导致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经营者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盈余管理。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治理水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而大量事实又说明,单纯依靠外部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约束机制,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内部人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监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管理层的有效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采纳。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本文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独立董事本身的特征,如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重、独立董事每年参加的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每年获取的津贴以及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是否处于同城等因素,考察这些因素的不同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建议,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有效监控和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在西方独立董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研究认为独立董事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如Beasley(1996)以构建了财务舞弊样本组(75家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和非财务舞弊样本组(75家未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探讨了董事会结构与财务报表舞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能够有效降低财务报表舞弊发生的几率。Bedard et al.(2008)从公司审计委员会董事特征出发,以董事的专业性、独立性、参与程度为变量,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会计专业背景、参与程度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而另外一些研究却发现独立董事是没有意义的,Peasnell et al.(2001)以英国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在抑制管理阶层会运用正的异常应计数操纵盈余上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对于抑制负的异常应计数操纵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二)国内文献在我国规范了独立董事机制之后,独立董事的设置到底有没有意义?独立董事对于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所选样本、时间区间、变量设置和模型构建等不同,也显示出了与国外类似的结果,即有人认为独立董事发挥了作用,白云霞、吴联生(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陈胜蓝,魏明海(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显示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杜晓旭(2009)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作用发挥情况的评价也不高,并有独立董事不“懂事”,独立董事不独立之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独立董事的设置旨在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进而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我国自2001年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证监会大力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目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普遍在法定的1/3以上,对于独立董事舞弊事件也进行了惩治,为独立董事职责的发挥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独立董事在促进公司依法经营、依法信息披露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比重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独立董事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事项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参加董事会会议,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经营经营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共同分析问题、选择公司经营策略,从而提升公司决策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对公司的监督力度。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也需要领取相应的报酬,以弥补独立董事履职的费用,以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进而为独立董事更好的履行职责提供报酬,尽管上市公司可以决定独立董事的报酬,但是独立董事可以通过拒绝接受聘任、或者辞职等方式来表达对津贴的不满,独立董事的津贴是其尽职工作发挥监督职能的内在动机。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独立董事薪酬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在同一个城市,有利于独立董事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因此,独立董事和公司在一个城市有助于遏制盈余管理。因此,提出假设4:

假设4: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在同一城市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12年度沪深两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2012年度,沪深两市共有1446家上市公司。对这1446个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于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业务特征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区别,金融行业所适用的盈余管理模型也不同于一般行业,加之该行业上市公司较少,因此直接将这16家上市公司剔除。(2)2006年度共有36家被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ST)的上市公司,以及51家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由于这两类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也要剔除。(3)由于在盈余管理的计算过程中,需要采用2011年度的数据,因此,2012年新上市的以及2011年度数据不全的公司也要剔除,共79家。经过上述处理,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206个。

(三)变量定义本文以盈余管理为被解释变量,独立董事比例、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津贴、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一致性作为解释变量。与此同时,根据以上文献综述,本文将董事长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结构、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上一年度是否亏损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并预测了解释变量相应的符号,控制变量符号基本为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四)模型构建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估计。模型如下:

其中,NDAt表示t年的非操控性应计项目,At-1表示t-1年的总资产,ΔREVt28表示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ΔRECt表示t年的应收账款增加额,PPEt表示t年的固定资产。上式中的参数α1、α2和α3可以使用横截面数据通过下式得到:

其中TAt表示t年的总应计项目,等于企业的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ξt是随机误差项。β1、β2和β3分别是参数α1、α2和α3的估计值。所以,将对上市公司进行分行业回归,得到相应的系数估计值。用总应计项目减去非操控性应计项目,即可得到操控性应计项目:

用操控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来作为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EM)。为检验上述假设,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独立董事特征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其中,EM表示盈余管理。β(i=1,2,……11)为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残差。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所度量的盈余管理最大值为8.338297,而最小值为-7.466994,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既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也存在负向的盈余管理,而均值为0.042374,说明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为严重。从盈余管理的绝对值来看,各公司间差别很大,但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有的甚至相当严重。均值达到0.27,盈余管理的程度较高。从独立董事的数量看,最少的为1位,最多的达到8位,平均值达到了3.28位。而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席位中所占的比例来看,最小的仅占5.88%,最大的可以达到60%,均值为35.22%。说明各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置情况差别很大,有少部分公司对于《指导意见》“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的规定并没有进行贯彻,但总体均值超过了三分之一的标准,说明在《指导意见》的规范下,独立董事的设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作者还发现,在这1206家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比重为三分之一的有684家,比例高达56.72%,说明很多上市公司可能在迎合中国证监会的硬性规定,而其自身引进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次数来看,最少的是3次,而最多的达到33次,平均为8.16次。从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领取的津贴标准看,独立董事的津贴也基本上分布在3~4万的区间,但总体来看,差别比较大,有的独立董事不领取报酬,而有的领取高达25万的津贴,在不发达地区为1~3万,发达地区则主要集中在6~8万。由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地点一致性两个变量都是虚拟变量,可以对其数量和比例做以下分析见表(3)。由此可见,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仅有37.81%,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证监会没有对设立审计委员会做出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则在于如果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则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成员是独立董事,而按照上述的分析结果,我国的独立董事数量较少,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独立董事来担任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这两个原因造成我国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较少。而从工作地点一致性方面来看,同城与异地的差距较小。

表2 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虚拟变量的分析

表4 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一)

表5 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二)

表6 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估计参数

表7 修正的琼斯模型的拟合程度

表8 独立董事特征对盈余管理回归结果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表(5)。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规模差别较大,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最大的达到25,而最小的仅为14。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别也很大,最小的为-16%,最大为8%。资产负债率方面,最小的仅2%,最大的竟然达到798%(中华A,000017,严重资不抵债),均值为59.9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负债融资的比率超过股权融资,负债融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可能影响上市公司为迎合债权人的某些指标需求以及进一步的负债融资而进行盈余管理。从前十大股东的股份比例之和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平均值达到55.07%。从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情况看,我国尚存在161家上市公司存在两职合一的情况,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完全分离,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2005年度是否亏损看,亏损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小,仅占19.15%,而盈利的情况较为普遍,占到了80%以上。可见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性和发展性较好。

(二)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计算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采用横截面数据分行业进行估计。具体估计步骤为:首先,将所有的数据分不同行业运用模型2进行回归,得到β1、β2和β3的值。其次,将β1、β2和β3分别作为参数α1、α2和α3的估计值,代入模型1,可以计算出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最后,将第二步计算出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代入模型3,用总应计利润扣除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可得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对DA取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各变量都需要除以上一年末的总资产进行标准化。在此以制造业为例,说明参数的估计过程和模型的适用性。从以表(6)、(7)可以看出,回归系数β3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而β1接近于10%的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β2则接近于20%的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这说明模型所设置的解释变量基本能够显著解释总应计利润。由于主营业务收入是会使收益增加的应计利润项目,而固定资产其折旧会使收益减少,因此β2的符号应该为正,β3的符号应该为负,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回归后的系数是符合预期的。再从模型汇总来看,模型的R2和调整后的R2分别达到0.196和0.151,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我们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进行估计盈余管理是合理的。独立董事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见表(8)。从表(8)可以看出:(1)独立董事比例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系数是负的,方向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相关性非常弱。这说明在我国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席位中比重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显著。假设一没有得到完全验证。这与苏卫东等(2006)和杜晓旭(2009)的结论相同。可能的原因是,首先,张逸杰等(2006)认为“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当独立董事从无到有时,这是一个质的改变,会使盈余管理下降,但是当独立董事的人数到达一定比例时,监督效率反而可能下降,其次,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在实际操作中,大多由大股东进行提名,这可能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再次,自我国独立董事机制建立以来,就存在着独立董事“不懂事”“花瓶董事”等说法,认为很多上市公司对于独立董事的建立只是在迎合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使独立董事的建立流于形式,也不为其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激励约束机制,客观上制约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2)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来看,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我国虽然有一些公司自愿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它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其中的外部董事比例不高,或者成员的专业能力有限等。(3)从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次数来看,体现出与盈余管理的较弱的负相关关系,也即董事会的召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从理论上分析,董事会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了解和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促进董事对管理层的监督机制,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会议成为了事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李常青等(2004)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是一种“灭火器”,只有公司出了问题才召开董事会会议。这导致在我国,董事会会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复杂的。(4)从独立董事所领取的津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看,其相关关系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是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假设四得到验证。这一方面是由于独立董事领取的津贴越多,责任感也就相应较大,领取较高的津贴会形成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独立董事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努力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提供较多薪酬的公司一般是规模较大、发展较好、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它们的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完善,盈利性较好,因此本身的盈余管理程度就会较低。另外,这些公司所聘请的独立董事也一般都是全国知名的专业人士,专业水平较高,声誉约束也比较强,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津贴与盈余管理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从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地点一致性来看,二者呈正相关,与预期相反,接近于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这说明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在同城,非但不能降低其盈余管理水平,反而不利于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作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国特殊的人文背景下,一切正式的法律、制度、规章,都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人们并不十分重视正式的规章制度,而更多地看重家庭关系、同乡关系、朋友关系、地域关系等等。《指导意见》规定了七种不能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的情形,但是这项规定无法穷尽所有影响独立性的可能情形。又由于独立董事的选聘本身就是不完善的,由大股东来提名难免造成他们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独立董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上市公司在同一个城市的独立董事,极可能与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以及管理人员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种关系又在《指导意见》所规定的七种排他性规定之外。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具备独立性,更确切地说,他们是非独立的外部董事即灰色董事,所以我们无法期望他们能够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几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都比较显著,而且方向都与预期相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两职不完全分离会损害董事会对高管的监督作用,会有较高的盈余管理水平;资产收益率越高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较强,会降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较好,盈余管理的程度较低;上一年度亏损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也越高;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负债融资在我国上司公司融资结构中占据了越加重要的位置,上市公司会为了迎合银行等的标准而进行盈余管理。从模型的拟合程度来看,R2达到0.107,调整后的R2接近0.1,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五、结论

本文研究显示,假设中仅有一个具有显著验证,有两个得到了较弱的验证,说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的,许多本应发挥作用的机制并未带来显著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比例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盈余管理,应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席位中的比重;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并没有能够抑制盈余管理,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或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应着手努力如何使上市公司积极主动地召开董事会会议,而非出现事情之后“事后灭火”;独立董事的津贴较高能增强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工作地点一致性方面,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在一地不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独立董事的制度建立了,但其作用却比较有限。目前我国公众对独立董事的评价是独立董事不“懂事”,独立董事不独立,经验证据也的确证明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非常有限,而根据支晓强和童盼的研究,表明我国独立董事“懂事”但不独立,即他们能够发现公司的违法行为,但却更多地采取了“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离职。这背离了我国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机制的初衷,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影响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公众对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的信心。

[1]白云霞、吴联生:《信息披露与国有股权私有化中的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8年第10期。

[2]陈胜蓝、魏明海:《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杜晓旭:《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基于2006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检验》,《财会通讯》2009年第4期。

[4]Beasley M 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ant Review,1996.

[5]Bedard J,S M Chtourou,L Courteau: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Expertise,Independence,and Activity on Aggr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Auditing Practice and Theory,2008.

[6]Peasnell K V,P F Pope,and S Young: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Do Outside Directors’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s,Working paper Lancaster University,2001.

李明竹(1969-),女,河北灵寿人,河北省中医院财务处副处长

(编辑 梁恒)

猜你喜欢

盈余董事董事会
独立董事制度效能发挥的法治密码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论独立董事与外部董事的界分
——兼评“胡某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案”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